动着手中纸旗的欢送着这些部队的离去。
这些年轻而富有朝气理想的部队,就如同后世的那支同名部队那样————注定要令笼罩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时间的封建专制黑雾,在此战之后彻底灰飞烟灭!
第一百九十三章 梅 开 二 度
1803年10月25日
大清·北京
紫禁城
………………
轰隆——!
炮声又一次炸响于北京城的城门跟前。
紫禁城内的带清皇帝,也又双叒叕的在国民革命军杀到城门跟前,就已经手脚麻利的带着全家老小一起乘坐马车,进而朝着承德避暑山庄的方向直线开润……
只不过与八年前的那场第一次北伐战争相比,如果要说当初的北京老百姓对国民革命军的到来,心中疑虑曾经远大于其他感情的话————那么现在的北京市民在眼见着国民革命军的再度到来之时,多数人的内心就只有‘王师上岸’或‘可算等到这一天’的想法了……
在一国首都这种地方,能搞得当地民众集体思念共和政府北上的这回事,除开共和政府的地下宣传搞得好,使得带清国内的富商与市民知识分子们人心思动外,主要原因自然也和带清朝廷这八年时间在国内持之以恒的大玩‘严查汉奸’与‘文字狱’这种大缺大德行为,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本来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就大概已经算是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高峰状态了。
结果到了这会儿南边蹲了一个虎视眈眈的汉人共和政权,整天不间断的开始在地下秘密宣传反封建和民族主义思想,将带清那些大缺大德的烂屁股往事制作成小册子,开始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复读宣传免费发放给民众和知识分子的情况下……这心虚自己辩经根本辩不过对面的带清朝廷,自那之后自然是在言论与文字审查的方面上加大了收紧力度。
哪怕永琰皇帝这位儒家传统君主,本身其实是对文字狱这事,抱持着相对宽容的态度。
可自打这八年时间的社会上屡屡传出来了几个直球冲塔,怒斥带清朝廷正统性的年轻文人信息后……这位在屁股与个人倾向之间,果断选择了前者的反动统治者,自然是在‘无奈’之下将那些愣头青们纷纷凌迟处死。
从而最终同意了继续收紧言论与文字审查,开始加大文字狱,迫害地方知识分子的这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