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内陆土地之上,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对方的这番自信倒也不是没有理由依据。
毕竟作为可能是放在全世界史上,都极为少见的最强势阶级————这中国的地主士绅阶级,自古以来便都确实普遍具备着相当充沛的武德与战斗力。
不论是在受到元清异族统治之前的汉人王朝时期,还是受到统治过后的当下,都始终如此。
就连带清统治者都不敢将这群人完全推到对立面,更何况是南洋共和国这个离开大陆已经有了些许年月的外来政府呢?
至于中国本土的商贾势力,则在自打很久很久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那起‘田氏代齐’事件刷出之后,便很有默契的都被历朝皇权与地主士绅们,给轮番摁在地上摩擦的死死的……
但凡是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统治者,只要为了维护小农经济,就都会非常普遍的选择从经济文化到社会等级的各方层面上,层层压制商业发展。
生产资料都被皇室官僚地主士绅所牢牢把持住,连一点翻身做主人的希望都没有。
偏偏若要在中国本土建成资本主义政权的前提,就得是‘让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那么这年头的带清生产资料又在谁手里呢?一大半在地主手里,一小半在自耕农手里,地主的土地又由佃农来耕种。
若要抢地主的生产资料,那么一众满汉士绅都会在这一刻无视自身的民族属性,纷纷如同明末清初时分那般跪求带清王室入关,教你尝尝地主阶级的铁拳。
若要抢自耕农与佃户的生产资料,那么这会儿在带清西南之地刷新出来的地方起义军,同样有宝贝让南洋政府看看……
这些地主农民们虽然在对抗带清官军时的起义战争水平普遍参差不一,但却在捍卫自家的土地之时个个武德充沛到不要不要的。
就算打不过八旗,打不过洋人,还打不过本土上区区开作坊的商人?
后世民国时期的本土民族资产阶级如此软弱不堪,甚至还和封建地主士绅习惯性勾勾搭搭不清不楚的现象,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此在如此先例作为对照之下,这年头对经济的理解仍然是儒家传统的‘重农抑商’小农经济那一套,进而对南洋共和国的婆罗州岛上,已经玩出来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一无所知的永琰,会在这一刻认为‘优势在我’的这点,就显得非常理所当然了……
这南洋朝廷给南方五省地主士绅的东西给的再多,难道还能比带清给的更多?
却全然不曾想过方柏等一系列民族资本家,在此刻上岸进入大陆之后,想要维持地方统治政权的主要依赖对象,却完全不是那些传统的士绅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