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1 / 2)

🎁美女直播

改革一样,在旧有的不合理赋役被规范化后,新的不合理则会浮出水面。

因此在乾隆中后期,因为吏治腐败,地方上各类新的加税方式也由此产生。

比如一些地方官以雇用师爷为名对地方上进行加派,对这类加派美其名曰‘束修’。

每名师爷的‘束修’为1500到1900两银子之间,如果是一名,民间尚可承负,关键是官员需要配四、五名师爷,这笔费用往往会累计在6000到9500两之间……

可能不少人受网络小说的影响,拿一两银子当一元人民币来看,或者折算成70块。

其实这些都不准,毕竟当时不少府县每年向国家上缴的赋税也就5、6000两左右,雇师爷的额外加派其实比上交的国税还多。

除开这种‘束修’的加派方式之外,就该轮到作为重头戏的收浮余了。

所谓的收浮余,就是指农民当年的每石粮食会在留完粮样、土样等额外征收后,办理完税收手续之时,还要交规费。

譬如在乾隆时代的陕西乾县,每年正额征收的粮食就不到10万石,而额外增收的弊规收入则有20多万贯。

在乾隆时代,银钱比一直是800到1000左右,20万贯就相当于20万两以上,而大米价值每石算做1两8钱,弊规总额是正额的1.11倍以上。

后世的嘉庆,道光时代,则因为白银外流,民间以铜钱交税之时,官府就在此期间借着银钱的兑换差介,不停的增加弊规,结果就变成了【公得期一,私取其二】,弊规非法加派的额外收税数字,变成了正额的两倍。

这种恶例一开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民间的盘剥越来越多,而像漕粮这些正赋反而收不上来,这便是太平天国之前带清国内农民税收景象……

也正是因为这乾隆年间的吏治败坏,苟捐杂税等花式收税方式层出不穷的缘故,才使得本来还是一户自耕农家庭的顺子这个女娃,这会儿只能在面对开头的那场灾祸之后,被卖地埋葬妻儿的亲爹,给卖到了如今的北京城内……

她此次在京城之中被亲爹与人贩子中介谈好的贩卖价钱,是八两银子。

就这价码,根据那人贩子中介的说法来看,还是看她面相不错,又是个正值青春期时分的黄花大闺女,才能卖出这种‘高价’。

至于这个价格具体到底合不合适这点……如今已经被当成货物卖出去了的顺子,这会儿反正是既不在乎也不想过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