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2 / 2)

🎁美女直播

毕竟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当地人民就难以忍受打螺丝进厂干活的恶劣高温环境情况下,这工业化在热带地区的运营成本本身,相比起温带地区就是容易亏本的。

除此之外,热带地区带来的农作物生长过于优异的先天环境,也在无形之间的常年历史过程中,降低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没有剧烈的季节变化,就代表着没有储存食物和御寒的需求,不利于复杂分配制度的形成。

生产和分配这两个要素不发达,自然不会产生复杂的社会结构。

比如当人类还在茹毛饮血时,身处于寒带与温带地区的人,食物获取难,不打猎不采摘存储,怎么过冬?不建房子、不穿毛皮,一场雪就会要了命。

而热带地区的人想存活就没那么麻烦了。

先天居住场所的常态高温,首先就不需要为了御寒发愁。

只需要盖个茅棚挡挡雨,扯几片树叶遮个羞就行。

食物获取也简单,一年四季光靠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方式,路边撒把种子扔地里一埋,就能靠着过几个月时间长出来的水果不愁吃喝。

炎热的高温又会使当地人常年慵懒,从而自然失去一切试图积极劳动的干劲……

只有饿着的动物才最凶,吃饱喝足的都懒得动。

在这种常年如夏,天天有饭吃又不冷的环境里————如果不是天生卷王与奋斗逼,谁又喜欢顶着中暑的风险去辛勤劳作呢?

君不见后世《国际歌》里第一句歌词中【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描述,那也是有‘饥渴’与‘寒冷’作为优先前提的。

可在这热带当地人民既不饥渴,又不感觉寒冷,就算是给当地部落头领当奴隶过的日子,也比海峡对岸的贫苦佃农生活要强的情况下……他们干嘛要起来呢?

是的,固然在这一刻,当地那些被南洋共和国的军队顺势解放了的大部分部落奴隶和农奴们,对于自己今后不用再当奴隶而是可以成为自由人一事,确实还是心存感激,并且觉得这自由人的生活还是比做奴隶要强。

可这却并不代表他们在集体成为自由人,从当地的地主与奴隶主阶级之手迎来了解放之后,就会愿意乖乖进厂打螺丝……

在这种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时代里,光是在这常温普遍处于30°以上的夏天时期,靠近那本身就在不断散发高温的蒸汽机一事,就已经足够令远比那些东南亚原住民更能吃苦耐劳的华人移民工人,都有些受不了。

更别说在这种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