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颠簸了长达一个月时间,对面除开敌军大本营又没有友国落脚地可以补给的带清海军,就算能够平安落地还仍然具备战斗力,可那会儿至少也得打个半折。
能不能在顺利作战完后开回去都是另说。
满人又从来就不是一个擅长航海的民族。
这年头光是作为老本行的弓马战斗,八旗都已经烂了一大片。
打康熙时代平三藩之乱的时候就不行了。
乾隆这会儿就更是衰退到了堪称搞笑性质的地步。
拜这位为了节省朝廷财政开支,于是在找人著书写了本《贰臣传》之余,干脆利索地把汉八旗开除了八旗籍贯。
紧接着在仔细一清点剩余籍贯后,发现居然还有不少空缺,于是又再在里面塞进去了一堆二表叔、三弟、四姨夫等【真满洲(在当时的满城地位排行里,正身满洲>开户人>汉军八旗)】这类和上三旗沾亲带故的花瓶人物,作为补缺的带清皇帝所赐————这八旗战斗力可谓是直接在原有基础上,还自此出现了一次断崖式下降!
譬如乾隆十二年,八旗官兵曾经做过一次训练,命在八旗前锋护军内选体壮勇猛者千人习练云梯技艺,战事结束以后,乾隆皇帝就命令云梯兵别立为营。
可以说,登云梯爬楼是他们的看家本事。
但是后来官兵为图省力,却已不奋力训练,而是从容登梯,一副登高游戏的样子……
至于火器训练,则是每年打靶1人10发子弹,全部中靶者一个都没有。
他们的骑射训练,作为“国本”按规定是每月4次,却是“十人上马半数落,呲牙裂嘴腿骨折”。群:六9四”9三6一&3五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八旗官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阵法表演,练习“十进九连环”阵法……也就是交替使用火器轰打的方阵。
不过在“所演阵图,则年年皆循旧式,毫无改进。”的情况下,后来也不用了。
以至于晚清末年的曾剃头那会儿,就曾经抱怨过,自从嘉庆皇帝到现在已经有40年了,为什么这种阵法就连作秀用的表演都不再排练了……这个战斗力简直可见一斑。
当然在乾隆还活着的这会儿,这种阵法倒是还在演练。
只不过在碰到大规模战役后的实战效果到底有多少嘛……这会儿就实在不好说。
这年头的战斗主力,早已转让给了作为皇协军的绿营兵。
少数还具备战斗力的八旗部队,只能作为精兵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