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地守军和齐军打的热火朝天,但庆修这一方面完全不受任何影响。
他带着募集来的民工以及自己的大部分工匠,在山谷入口处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大建设。
在他的安排准备下,城池的进展有条不紊,虽然建设的速度不算太快,但至少也在庆修的预期当中。
在这期间,庆修没忘记继续探查西域其他各国的情况,尤其是突厥人和焉耆国之间的战争。
双方时至今日已经打了将近两年,虽然到现在仍然是不死不休,但战争烈度已经明显比之前低了不少。
突厥人比任何人都想把眼下这场战争停止,但是无奈焉耆人誓死不肯停战。
也并非是他们不愿停,而是后方支持他们的各国,不愿意看到他们停止战争。
否则这边战争一停,后方的援助一断,突厥人再度卷土重来,他们可无力抵挡。
双方虽然名义上仍然处于激战,但实则他们的战争规模已经比之前削弱了太多。
边关一年到头下来仅仅只有少量的士兵相互交锋,焉耆人时不时打一仗表示自己绝不会投降停战。
反而是突厥人被这不上不下的战争给卡住了。
他们几乎没有多少从商和务农的能力,这两年下来吃的全都是靠劫掠他国得来的物资。
而如今随着西域西线各国逐渐同仇敌忾,突厥人想要靠劫掠来获取物资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甚至许多不方便驻守的荒地,突厥人都选择主动退让出来,还释放了不少平民重新归还给焉耆国。
若是从表面来看,似乎突厥人走到这一步已经是穷途末路,只能一点点被耗尽所有的资源,最后饿死。
似乎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突厥已经逐步见成效。
唯独只有庆修知道,这一招根本行不通。
突厥人根本就不是能够安稳在一片土地上发育的民族。
就算他们到最后发现穷的连饭都吃不起,也必然要在饿死之前把自己可怕的破坏力倾泻到周边的敌人身上。
说到底还是突厥人自己在西域的战略出了问题,他们本以为自己能够抢占一块土地然后世世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
却不知他们从进入西域开始,就已经落入了庆修的圈套。
他们要么在不断的进攻中耗尽兵力,最后彻底消失在这片土地上,或者驻守在一个地方被慢慢饿死。
如今的突厥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半点威胁,只需要等待时间,让他们被慢慢磨死便可。
而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条消息让庆修倍感惊喜:侯元德竟然成为了焉耆国的宰相!
甚至国王的大小命令,都得同他商量之后,确认没小问题再下达。
这对庆修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侯元德某种程度上干涉焉耆国的行政。
而侯君集对这个消息反而就不太感冒,他甚至还担心侯元德担任这一官职,是否会影响到未来在大唐的升迁。
不过庆修也对侯君集打下了保票,只要此事结束,日后侯元德在朝廷中必定高升。
这侯元德虽有过错,但毕竟也是为庆修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不介意给予此人一定程度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