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没有她,以林正德和程进见不得杂碎的性子,看不惯也是早晚的事。
现在担心她,可能是早了一点,严格了一点,而已。
一路上的气氛虽然低沉,也还算融洽。
只是,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个消息传回去,村民们的恐慌是避免不了的。
这个念头,他们能想到,车上的村民心里更是清楚,这么多年,这天灾他们也不是没遇到过,逼到绝境,守着这家门口活不下去,自然要出门求生。
像是四年前,小简知青来的那一年,如果她不来,没有那些及时的粮食和物资救了他们的命,那他们这些村民,可能也是跟这些人同样的下场。
背井离乡,生死难料。
这事之前简单听程朝说过一次,算是知道的稍微早了那么一点,但是明显村长他们是早就得了通知了,还不到晚上,村口巡逻的人就增加了两倍,原本的民兵配置,再加上两倍数量的村里青壮年。
这种事情压根就不用宣传不用动员,有那几个从公社回来的村民一说,比什么都好使,刘建设大喇叭一说,各家的青壮年立马就都跑到了村部。
这种跟各家都息息相关的事,不说别的,轻重还是分得清楚的,生死攸关,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保住家里不受影响或者少受影响,这是村里心最齐的时候。
村民,知青都来了,恨不得比上工都积极。
“村长,你说,咱们咋干?”
“是啊,建设,咱们累死累活的一年,也就将巴能吃饱饭,他们可怜是可怜,那咱们也不能不管自个儿家啊?”
这话,大家都是赞同的。
这时候人们是心善,淳朴,但是谁也不傻,都有自己家人再大公无私,还能把自己家人的置之度外?
他们就是普通的小老百姓,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求的就是一个全家都能吃饱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饿一顿两顿的,能帮人一把,他们倒是不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