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好像有收山货的摊位吧?价格很低吗?”
这个简单是有印象的,当时在县城供销社,特意跟朱荷打听的,不过其他的她也确实没注意。
毕竟她底气足,东西和钱都不缺,也没想过拿空间的存货换钱。
刘卫民面色纠结了一下,他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大好,以前吃不上饭的时候,哪还有挑的余地,人家乐意收,能给他们换个毛八分的,他们就感恩戴德了。
现在可好,买东西比以前顺当不说,这眼界儿都高了不少呢。
“咳,还,不算高,”
尴尬了一瞬,说话也越发通顺了,
“咋说呢?咱们这毕竟是产出这东西,东西多了价格上不来,也倒是正常。
前些年我们也在外面到处跑的,也知道,这玩意儿在这边满地都是,不值钱,但是在别地儿,在城里啊,这可都是好东西啊。
你这毕竟是从大地方来的,你也知道是不是?
你看看,这玩意儿,能不能找着啥路子。
搁在咱们手里头,你说,要是自己家吃呢,那板栗还行,起码饿了也能填饱肚子。
那你说像那松子,核桃啥的,要当粮食,还不咋顶饿。
要说卖呢,还卖不上好价。
年年一到时候,一说捡山货,各家都乐的很,捡回去了又愁得很。
这玩意儿在咱们这农村也不当好玩意,哪个山里都有的是,哪个农村上山都是一捡一堆,就是送礼,都不当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