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他们既然有了策略, 为了抓紧时间,赶在兰若昀的行动之前,肯定是加班加点。
不过, 他们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第一, 那就是将盐低价卖给燕国,在正常人看来,这和通敌有什么区别?
第二,要想将朝廷掌控的盐厂纳为己用, 所产之盐统一调度,也没有那么容易。
所以, 在朝堂上, 齐政提出要求的时候, 可想有多轰动。
垂帘听政的依旧是召圣太后,大王在养伤不便上朝。
连召圣太后都不免看了一眼齐政, 三公更是疑惑的互相对视良久。
陈柏看着朝堂上百官的反应,也是皱眉,果然很多东西实施起来比想象中还难。
如何才能说服百官, 陈柏还在绞尽脑子的想办法。
这时, 齐政和召圣太后还有三公离开了一会儿,应该是单独主持了一个小议。
等回来的时候,召圣太后和三公的表情明显古怪到了极点。
开口的是召圣太后, “皇子政以新提炼精盐的工艺换取我大乾盐产半年的销售权,期间我大乾所产盐将由他负责销售, 所有收益依旧归朝堂所有, 期间他的销售策略不能有任何人过问和质疑, 众爱卿意下如何?”
百官不由得一愣, 新的提炼精盐的工艺有多了不得,他们一清二楚,现在上京市场上出售的又好又便宜的精盐便是这么来的。
他们还在烦恼,这新的精盐一上市,他们的官盐根本卖不动了,还在想着该怎么办是好。
结果皇子政居然这么轻易的就愿意将这新提炼精盐的工艺交出来?
虽然说对方换取的是大乾半年的盐的销售权,但销售所得归朝堂所有不是。
这么算起来,皇子政不仅提供了新工艺,还得帮着卖盐,他自己反而没讨到什么好处。
这……
“臣附议。”这时三公之一的吕清奇开口了。
“臣亦附议。”然后是甘公和商公。
朝堂上:“……”
说起来还是皇子政吃亏了,虽然稍微觉得有些不妥,但也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而且三公都带头附议了。
等了半刻,召圣太后开口道,“既然无人有异议,那么接下来的半年,大乾盐产就交给皇子政了,至少这半年内,他的任何销售策略,不得有人质疑。”
陈柏嘴角上扬,这样也好,都不用他费脑子想办法了。
也不知道齐政是如何说服召圣太后和三公的,至少表面上给出的理由,将新工艺交给朝廷,应该还是换不来这样的权利的。
陈柏也没有多问,有时候只要知道结果了就行。
接下来就是全面为大乾的盐产换上新的工艺了,忙得昏天暗地,各地盐厂到处跑,陈柏表面上作为执笔大学士,内阁参事大学士,原本得呆在朝堂之上,但齐政找了个由头,这盐场改革需要云上学院的学生监工,把陈柏也给带上了。
陈柏也是云上学院的学生不是,还是山君的关门大弟子,带上他合情合理。
陈柏又将一群学生给捎上。
所以接下来昏天暗地的日子,陈柏忙碌得都差点忘记了时间。
主要是监工,为了尽快的完成盐场改建,陈柏每到一个地方就留下一个学生监工,有学生手表在,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也能在线询问,所以这些学生勉强还是能胜任这个职务的。
一群学生吞了口口水,他们这是不是相当于朝廷的钦差大臣了?
这些学生家里也是幸喜若狂的答应让陈柏将这些学生带去地方上,谁不知道新盐工艺对大乾的影响,这可是举世之功,他们家孩子要是跟着,可不就跟去捡功劳一样,说实话,要不是他们不懂这新工艺,他们自己都想拉拉关系跟着去,为他们的仕途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学生出行,他们家里就将一切打点好了,都不用陈柏操心。
所以将学生留在盐场监工,陈柏还算放心,因为他们家里安排了一大群照料的人跟着。
大乾各地盐场,每天都能看着这些穿着小袍子,甩着脚板板,时不时将脑袋捂进袖子里面监工的学生。
说实话,看到的人都有些懵,改革盐场这么大的事情,关乎大乾百姓的事情,居然是由这么小的学生来负责?
朝廷是怎么想的?
关键是这些学生年纪虽然不大,但做起事情来还真有模有样的,拿着个本子,写着他们都看不懂的记录,还真能找出一些施工纰漏,让人改正,看得人膛目结舌。
这些学生除了监工,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教导当地盐工新的制盐工艺。
工艺被分成了流水线,这是怕制盐工艺流出,有这些学生忙活,进度的确快了不少。
都说大乾除了武力,人才凋零,但突然间,各地就跟冒出来一群小神童一样。
云上学院这次算是倾巢而出,遍布在了大乾各地,以前云上学院也就在上京出名,现在名声怕是要传向各地了。
陈柏除了跟着齐政去新的盐场外,每天就是在聊天群里接收各地的学生发来的汇报。
盐场改革,肯定会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而遇到不同的问题,他就需要通过这些传来的汇报内容,协助这些学生具体处理了。
所以基本上都处于高度工作的状态,甚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路途的颠婆和距离。
齐政看着这样的陈柏也是一愣,陈子褏在他心中虽然能力不错,但有时候实在自在散漫了一些,没想到也有这般谨慎认真的时候。
在陈柏和齐政忙得争分夺秒的时候,大乾出使燕国的使臣团也到了燕都。
按理兰若昀导致燕国前太子被废,可想而知,再次到了燕都会是什么待遇,本该举步维艰才对。
但此时,前东宫之中,兰若昀就那么气质优雅的坐在上位之下的第一个位置,贵宾之上。
上位,前太子若鸿正在埋头批改着什么,整个殿上也就他们两人。
兰若昀品着茶,半响才抬起头,看向那个认真批改的人,“若鸿太子就打算这么不理人么对了,我现在是不是应该改口叫你……若卿太子?”
上位的人这才皱了一下眉,抬起头,“你不该再来燕都的。”
兰若昀一笑,“当初太子为了摆脱诸国针对,设了好大一个局,借我之手,让举世震惊的若鸿太子变成了现在碌碌无为的若卿太子,太子倒是过上了安静的日子,可惜了我一身名声却毁于一旦。”
谁人能够想到,昔日一时无二风光无限,因为沉迷大乾兰君的前太子若鸿和现太子若卿竟是同一人,不过是与这天下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当年燕太子若鸿年轻气盛,有领导燕国霸凌天下之雄才,却不知道收敛,被诸国刺杀不断,更是导致燕国成了众矢之的。
等幡然醒悟之时,便自导自演了这么一个局,从此,惊绝天下的若鸿太子也就变成了现在的若卿太子,除了当时的当事人,恐怕再无人知道其中辛秘。
众人都说有诸国第一太子之称的若鸿太子已经不复存在了,消沉得实在让人揪心,但事实往往不如传言一样,不过是换了一个面目,更加的韬光养晦罢了。
太子“哦”了一声,“你可知道,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死得都差不多了。”
然后抬起头,“大乾谍首兰若昀,你该不会以为我真的沉迷于你,不敢杀你吧?”
兰若昀脸上淡然一笑,世人都知这若鸿太子倾心于他到了不知悔改的地步,宁要美人不要江山,但谁能知道,当初他是怎么艰辛地逃出燕都的?
而派人追杀他的,恐怕就是这眼前的痴情种。
只有死人才会保守秘密。
兰若昀倒不以为意,“我就算死在路边也不可能死在你的府邸不是么?我若死在你手上,世人皆会以为你幡然醒悟,当初那个世人忌惮的天下第一太子又回来了,你以前的努力可不就白费了。”
太子一笑,“所以你一来燕都,第一时间就来了我府上,倒是好算计,这么说来,我非但不能杀你,只要你不出府邸,我还得时刻派人保护你?”
“你就不怕你这一辈子也踏不出这府邸一步?和死人有何区别,我倒是有些好奇,当初你明知道其中秘密,为何回了大乾之后,却死守着这个秘密到现在,倒是让我燕国安静了这么多年。”
兰若昀品了一口茶,“秘密说出来可就没有价值了,留着不就是为了现在。”
太子似乎也知道兰若昀来的目的,毕竟大乾的皇子大比如此大张旗鼓,恐怕消息早就被探子传回各国了,“你觉得就凭这样的一个秘密就能换我燕国三城?当初那个第一个识破我的计谋的大乾谍首什么时候这么幼稚了。”
兰若昀不置可否,答道,“自然有说服太子的条件,只不过,好歹是老情人多年不见,太子的态度未免太无情了一点,当初也不知道谁花前月下,车前马后……”
太子一听,嘴角也上扬了一下,“实在有些好奇,当初连我自己都差点信了,你是如何看出其中破绽的?”
兰若昀抬起头,“太子还真是一个无心之人,若真是真心喜欢一个人,伪装得再好对方也是能感觉出来的,只是太子怕是永远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差别。”
话虽这么说,但当初的若鸿伪装得实在高明,一个才情无双的太子,倾尽一切只为一人,有几人能抵抗得了,当初的自己不也差一点就永远的心甘情愿地留在了这燕都。
都是年幼时的孽啊,那无暇而又至诚的感情,完美到不得不让人怀疑,不过也只能骗骗当时幼稚的小男孩。
兰若昀抬头,“太子这些年可没有少派人刺杀于我,害我连大乾都不敢回,四处流浪,隐姓埋名游走四方,吃了不少苦头,看来也不像太子刚才说的一样,那么不在乎这个秘密不是么?”
“你倒是不断地在提醒我,你的存在就是当初那一局的唯一败笔,现在倒是送上门来,让我有机会弥补当初的纰漏。”
兰若昀摇了摇头,“以天下为棋局的太子,若还是这般纠缠于当初之事,是不是显得格局太小了一点,说起来我虽然是你的败笔,但也是因为我,才让你那一局如此的完美。”
说完继续道,“难道太子就不好奇,我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的送上门来?”
“哦?愿闻其详,明知我要杀你,还如此招摇过市地出现在我面前,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你兰若昀是一个为了前途权势连命都不要的人。”
兰若昀不置可否,“大王的命令我自然是不敢违背的,我既然来,自然也有让太子不能杀我的理由。”
太子也不急,“那就让我看看,大乾谍首相较于当年有没有进步,可别像当年,只有在我的庇护下才能保住你的身份。”
兰若昀也没了叙旧的心思,正了正身,然后让人将一箱子东西抬了进来,“你的秘密我会继续替你保守,再加上这一箱子东西,换你燕国三城如何?”
太子都笑了,甚至亲自走了下来,打开那箱子,“我倒要看看,是何宝贝能有此价值。”
只是箱子中东西却让人眉头一皱,圆圆滚滚的,还带着泥巴,“就这?”
兰若昀笑道,“就这,这是大王让我带来给太子的,又或者带来给燕国的,它的名字叫土豆,能亩产千斤以上,可当主食,最关键的是,燕国无法种植粟米,农业不兴,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干枯,无可以浇灌的水源,而土豆不同与粟米,哪怕是干枯的土地,也是可以种植的。”
所以,土豆对于诸国的价值虽然大,但绝对比不上对燕国的重要。
太子眼睛都缩了一下。
如此说来,这一箱子小小的土豆意义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价值连城。
燕国重商,在诸国之中最是富裕,但自己因为土地贫瘠,没有什么出产。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太子却是知道的,现在的燕国就如同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和平时期还好,一但战乱,自己无法生产完全靠商贸外购有多致命,那时候的钱,甚至就等同于路边的石头,在富裕也不如能自给自足有丰厚的粮食来得让人心里踏实。
也就是说,要是这土豆真如兰若昀所说,说不定能解决掉他燕国因为地理环境所限,造成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
从长久利益上来看,它的价值何止三座城池。
兰若昀说道,“太子觉得,用它换取燕国三城如何?”
太子不动声色,而是道,“如此祥瑞,为何我没有听说大乾有种植?”
“在我大乾,也正在推广,太子派人一探便知,这等事情也撒不了慌。”
太子“恩”了一声,继续道,“既然是正在推广中的东西,那贵国大王能为我燕国提供多少种子?”
价值再高,如果只有这么一箱,也无甚用处。
一针见血,若是大乾已经大量种植,他不可能没有半点消息。
聪明人看问题,往往能一眼就看出最重要的东西。
“这……”兰若昀犹豫了一下。
现在土豆推广是由齐政负责,大王手上的其实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要真越过朝廷提供给燕国,数量不会太多。
不过……
兰若昀说道,“大王的意思是,每年供给燕国一些,燕国也可以自己育种,这样年年增长,终归能种满燕国的每一块土地。”
道理是这样,但终归让这次交易不圆满了。
那可是三座城池,是燕国的疆土,不是什么随便都可以丢弃的东西,土豆虽好,但数量却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