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中微子通讯技术 开了场小型内部会议,安置好这些参与研发磁极化子·电磁护盾技术的科研人员后,时间差不多了,徐川也顺势宣布了散会。 “今天的会议暂时就先到这里了,明院士和李开畅先留一下,其他人可以离开了。” 闻言,其他研究员纷纷起身离开,最后一个出去的人还贴心的合上了会议室的大门。 其他人离开,明承弼院士和李开畅研究员看向了徐川,有些好奇有什么事儿。 徐川示意道:“稍等一下。” 很快,会议室的大门重新被推开,助理沈思懿抱着一叠文件快步走了进来。 紧随其后,陆陆续续的有信息研究所那边的高管和研究员走了进来。 等待了约莫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大的会议室中重新落座了开会的人员。 在助理沈思懿将会议报告文件发下去后,徐川敲了敲桌子开口道:“正式开会前,大家先花点时间看看报告文件,看完后我们再来讨论。” 听到这话,会议室中的其他人迅速的拾起了摆放在自己面前的报告文件,翻阅了起来。 入目,报告文件上的标题就惊讶到了所有人。 《中微子通讯技术可行性调研报告》 看着面前这群人脸上惊讶、诧异的神色,徐川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端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 中微子通讯技术,这并不是他一时兴起的研究,而是在很早之前就有过考虑和相关准备的。 正如前十分钟才散去的会议上讨论的内容一般,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对于电磁通讯信息的屏蔽范围是全方面的。 只要是电磁信号,无论是哪一个波段,在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面都逃不过被拦截的命运。 而护盾技术无论是应用于深空远航,还是航空母舰等军事领域,无线通讯手段都是离不开的。 或许在平常时期,应用了护盾技术的航天飞机和航空母舰可以短暂的关停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来保持通讯。 但当面对需要防护的情况下,黑障一般的屏蔽区拦截的可不仅仅是敌方的攻击,还有自己的通讯。 面对这种情况,研发出一套能够适应护盾技术的通讯技术,毫无疑问是必须的。 一开始的时候,徐川更多考虑的是量子通讯技术。 不是那种利用量子偏振态作密钥分发的‘量子通信工程’,而是真正的利用量子纠缠作为基础核心的量子通讯技术。 但在搜集了相关的论文资料和技术报告后,他果断的放弃了这项技术,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中微子通讯。 无他,前者实在是太难了。 真正的量子通讯技术,和目前各国所有已建或在建的‘量子通信工程’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 别看目前无论是华国也好,还是米国也罢,都时不时会发布一些和量子通信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报告,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的浪潮。 但实际上,目前所有已建或在建的量子通信工程根本就不是一种新的通信技术。 而这种‘量子通信工程’也不是保证通信安全的独立完整的新的密码系统,与量子纠缠更是毫无关系。 它只是利用量子偏振态作密钥分发的一种硬件技术,是对称密码系统中可有可无的一个小配角,简称“量子密钥分发”技术(qkd)。 即便是如此,这种量子通信工程依旧要面对重重困难。 比如京沪量子干线中存在着极低的成码率、无法与传统的互联网兼容、极不安全的可信中继站等等各种问题。 这还仅仅是基于量子偏振态理论而研发的一种量子技术,难度就如此之巨大了,更别提真正的量子通讯技术了。 徐川估计,这玩意恐怕等他都入土都搞不出来。 至少以现在的科技手段来说,的确没什么办法。 所以他才将主意打到了其他的通信手段上,比如中微子通信、激光通信、极低频通信等等。 在审视过这些对应技术与相关的通信手段后,他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微子通信上。 所谓的中微子通信,就是利用中微子运载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而对于这一技术,最核心最基础的一条,那就是中微子本身的超强穿透性质。 尽管它和质子、电子等其他粒子一样,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 但它的质量很轻,连电子的万分之一都抵不上,而且呈现电中性;与其他粒子之间只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力,不存在电磁力的作用。 它可以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那样,神不知、鬼不觉地钻入地下,连硕大的地球也不在话下,可以把地球穿个透。 而且由于中微子与其他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很弱,因而它在行进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也甚微。 如果设想让它沿地球直径穿越地球,其能量损耗只有一百亿分之一。 这一点,可以说近乎完美的适应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它的高穿透力,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穿透这个能屏蔽所有带电粒子的护盾的。 此外,相对比量子通讯来说,中微子通讯的理论基础更加的扎实,也更有可能实现,而不是漂浮在天空之上。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实验室中进行的中微子通讯实验就成功过。 但时至今日,这项技术仍然还处于实验室中,可见其遇到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不过相对比量子通信来说,中微子通讯仍然是目前来说更有可能实现的技术。 会议室中,参会的研究人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自然懂得什么叫做不浪费时间。 尽管对于今天会议上讨论的内容都相当的惊讶诧异,但他们仍然都控制住了这份情绪,快速的以最理智的状态将发放到他们手中的报告文件看了一遍。 坐在首位上,徐川安静的等待了约十分钟的时间,随即,他轻轻的敲了敲会议桌,将众人的注意力拉拢过来后,开口说道。 “文件大家应该都看得差不多了,对于今天讨论的内容,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会议桌旁边,明承弼院士思索了一下后开口问道:“这是为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而准备的通讯技术?” 徐川点了点头,笑着道:“算是吧。” “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技术对于传统的无线通讯技术的压制近乎无解,而我们不可能给被保护的目标牵一根网线,那么研究一种能够穿透护盾的通讯技术势在必行。” “否则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技术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当然,中微子通讯技术本身的价值就极大,它一直都是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 明承弼院士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若有所思的神色,接着道:“虽然说中微子通信在理论上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甚至很早之前就有研究机构在实验室里面做到过。” “但是传统的中微子发射器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目前尚不适合组装和广泛应用。再加上括中微子与水原子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产生高能量的负μ子会影响通信效果” “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不可否认,中微子通信的确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如果采用中微子束通信,则将为海军对潜艇进行保密通信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即使是发生了热核战争,安置在岩石深处的指挥部的中微子束发射机不会受到原子弹的破坏,还能正常工作。 而中微子通信除用于全球人类通信外,还可以穿透月球,与月球背面的空间站联系,或者作为特殊信使,遨游太空,与在宇宙中飞行的宇宙飞船直接联系,为人类征服宇宙服务。 甚至质学家用中微子波束可给地球拍照,来寻找地壳中的矿藏资源。 这些都是中微子通信技术的价值或衍生价值。 但这项技术,就像是数学界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的ns方程一样。 所有人都知道,解决了ns方程,人类在流体领域的应用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能够以此为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建模。 但是自十九世纪ns方程首先由纳维教授提出以来,至今已经两百年了。 两百年以来,如果不是出了徐川这个怪胎,恐怕人类文明目前对ns方程的了解依旧还停留在对它的衍生方程进行阶段性求是否有解呢。 这种难题,就像是挂在头顶的红彤彤的苹果一样,看得见,但是摸不着,也吃不到。 中微子通信的价值也一样。 首位上,徐川笑了笑,开口道:“这就是今天开会的目的所在。”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传统的中微子通讯技术使用高能质子加速器来加速质子,以获得几千亿电子伏特的高能的电子束。” “然后用它来轰击靶子,从而产生不稳定的粒子。这些粒子通过不断的变化,最后形成中微子和其他粒子,然后让它们通过厚屏蔽材料。” “这样可以把带电的粒子筛掉,得到不带电的中微子束。再通过这些中微子束来进行扫描物体记录信息,进而传递。”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的高能质子加速器,不适合实际应用。” “不过强电统一理论告诉我们,这些是有其他的办法解决的。” 说着,他站起身,从会议室的角落中拖出来一张黑板,拾起了记号笔,在上面写道。 “在强电统一理论中,费米子通过yukawa耦合获得质量,唯独中微子因为只有左手分量而保持零质量。通常,一个费米子场ψ如果具有质量,其质量项具有如下形式:“?ld=ˉψψ=(ψ l +ψ r )(ψ l +ψ r )= (ˉψ lψ r +ψ rψ l )。” “而中微子的质量则是 d~ fν v,其中希格斯场的真空期望值 v = 246v。而实际观测到的中微子质量在 ev量级以下,要满足这一实验观测,就要求右手中微子的 yukawa耦合 fν? o(10?12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引入了新的右手中微子 n r和实标量场单态x(或实标量场三重态Σ)、复标量场二重态η和单态ξ” “(n r,x/Σ,η)z 2?→?(n r,x/Σ,η)。” 会议室中,看着徐川书写在黑板上的公式,参加会议的研究员可以说是集体皱起了眉头。 就算是有对应的讲解,在座的大部分研究员也很难理解正在讲述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会议室的前排,盯着白板上的算式看了半天,明承弼院士紧皱着眉头,开口询问道:“这是强电统一理论的推论?” 虽然不是研究理论物理的,但核物理与核工程专业出身的他,对于物理学界的最新动态还是有所了解的。 尤其是对于这种涉及到核力的研究,他更不可能错过。 强电统一理论自然是他看过无数次的论文,所以对于徐川正在推导的东西,他还是勉勉强强有一点理解的。 徐川笑了笑,点了点头,道:“一种通过矢量玻色子散射过程对重马约拉纳中微子和高量纲温伯格算符进行了探测,并且对质量大于2tev直至25tev的重马约拉纳中微子,以及对于多维度的温伯格算符进行了首次直接限制的方法” “什么我有点没听懂。” 明承弼院士一脸的懵逼,愣愣的看着徐川,带着一些结巴茫然道:“能慢慢点解释一下吗?” 会议室中,其他人脸上的表情和明承弼院士脸上的茫然几乎一模一样。 这种基于强电统一理论而延伸出来的推到,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要理解实在有点太难了。 毕竟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是搞理论物理的。 能够大致的知道眼前这位书写的这些东西是从强电统一理论中推到出来的就已经是少数了,更别提再在上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了。 徐川叹了口气,有些无奈。 这还是真是让人头大啊。 如果连理论都听不懂,那这项技术怎么转变成实际应用,难度可就太大了。 总不能一直让他亲自做这些研究吧。 偶尔来一次可以,这种事情折腾多了,搞不好国内的科技发展会断代的。 顶尖的东西到时候压根就没人看得懂。 人才,还是太少了啊。 :()大国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