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雨霁看着镇国公,几次欲言又止,镇国公眼神包容平和,像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无论发生什么,他永远在岸边为他们指引方向。明雨霁无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心情,只能深深下拜:“女儿不孝,危机时分不能侍奉在父亲身边,还要牢您帮我遮掩。望父亲保重身体,我一定,带他们平安回来。”
苏行止也面露惭色。他怕明雨霁回府受委屈,见镇国公让明雨霁千里迢迢去商州,下意识觉得是镇国公偏心,殊不知他才是那个片面的人。真情流露无法骗人,苏行止看得出刚才那些话是镇国公真心所想,这样一来,他反而成了恶人。
苏行止对镇国公行礼,致歉道:“国公恕罪,方才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会国公了。大娘子说得对,这本就是镇国公府家事,我不该多嘴。”
镇国公道:“苏郎君不要这样说。你能说出那些话,说明真心为大娘好,我心甚慰。大娘说话直,其实都出于好心,若有冒犯之处,还请郎君海涵。”
苏行止心中自嘲,如今,他已经成了明雨霁需要客套的人了吗?他怎么可能怪罪雨霁呢?
她在明家过得好,有一个真心爱她的父亲,有一对明理宽厚的妹妹妹婿,他该替她高兴。正因如此,他越发不能让镇国公府、让雍王出事。
苏行止下定决心,道:“谢国公宽宏。在下告辞,望大娘子路上保重,平安归来。”
苏行止一一给镇国公、明雨霁行了礼,就恢复下人装扮,从角门出去了。镇国公看到明雨霁脸上意外、生气夹杂着失落,叹了声,道:“既然不舍得,为何不和他说?”
说起这个,明雨霁更气了。她用不在意掩饰着心底的委屈,道:“他都不关心我怎么走,只让我路上保重,和他还有什么好说的?我要回去收拾行李,今夜就得出发,我先走了。”
镇国公看着快步走远的大女儿,心里长叹。女儿大了,烦恼也多了,像明华裳那样主动跟着男郎跑的让人发愁,像明雨霁这样什么话都憋在心里,不愿正视感情的,也让人发愁。
其实,他觉得苏行止还不错,为官正直,做事踏实,私底下又十足耐心,任雨霁怎么发火都不愠不恼,前程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对雨霁是真心的。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女的事,就让他们自己操心吧。
·
明华裳听明雨霁说镇国公没事,这才放下心。她看向床上还在发高烧的苏行止,问:“那苏兄的伤是怎么回事?”
明雨霁幽幽叹了声,说:“他是为了掩护我,才受的伤。我辞别父亲后,立即着手出城。我得知那天夜里有一辆运粮车要出城,就打晕了一个士兵,换上他的衣服混入押粮队伍里。途中我遇到了巡查队,差点被发现,幸好他们被街上的动静吸引走,我才有惊无险离开城门。之后我寻了个机会逃走,我原本担心等晕倒的士兵醒来后会有追兵,但一路都安安静静,我以为是我运气好,没被人发现,谁知……”
明雨霁看着苏行止,心情复杂:“是他跟在我身后,替我解决了追兵。在城门时也是他故意制造动静,吸引走巡查队。他在摆脱巡查队时本来就受了伤,后来还一路掩护我,伤势越来越重。要不是我察觉有人跟踪,杀了个回马枪,他不知道要瞒我到什么时候。”
苏行止隐约听到明雨霁的声音,硬是从高烧中醒来,挣扎着起身:“这是我自己决定的,和你没关系……”
明雨霁吓了一跳,赶紧扶住他:“别动,你的伤口刚包扎过,不能再撕裂了。”
众人忙了一通,好容易把苏行止安置好。李华章十分过意不去,道:“怪我,拖累你们至此。要不是我,你们何必冒着生命危险来商州,苏行止也不至于伤成这样。”
明雨霁拿湿帕子给苏行止降温,淡淡瞟了李华章一眼,道:“别给自己贴金,我是为了二娘来的,和你没关系。你要是真过意不去,稳定好商州局势,别让父亲担心才是真的。”
明华裳握住明雨霁的手,柔声道:“姐姐你别急,苏兄不会有事的,商州也不会有事,我们一起想办法。二兄,姐姐话说得比较冲,但她也是好意。”
李华章当然不会介意,道:“我明白。”
认识一个人不能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就凭明雨霁冒着生命危险千里送信的情谊,李华章就不会在意明雨霁的口是心非。
谢济川冷眼看着明华裳在几人之间穿针引线,调合转圜,很快明雨霁和李华章都被哄得服服帖帖。谢济川心中暗叹,他早就知道明华裳会说话,今日作为局外人,才直观感受到明华裳处事技巧之高超。
乍一看明华裳是他们之中最平庸的人,然而,就是因为和她相处没有压力,每个人都愿意和她说心里话,每个人也都觉得自己和明华裳的感情更好一点,不知不觉,她就成了团队中最没存在感,却最离不开的人。
韩颉说得不错,明华裳才是最好的玄枭卫,不声不响间,所有人都已为她所用。
明华
裳等苏行止的伤情平稳后,移步外间,仔细询问起镇国公府的事情。她得知国公府除了行动不自由,其余一切都好,委实长长松了口气。之后她才问起京城局势,虽然谢济川已经说过一遍,但搜集情报总不嫌多。
明雨霁说长安各势力的动向,和谢济川的差不多,详略侧重不同而已。不过,明华裳却注意到一点:“你说,万骑官兵似乎并不服韦家人?”
“是啊。”
明雨霁说,“我出城时伪装成押粮士兵,和他们走了一段路,无意听到许多内情。他们对韦家人意见颇多,韦元等人都是空降到万骑营的,这些人吃住不在兵营,没有从军经历,却处处摆长官的谱,想让士兵如臂使指,士兵做不到他们就命人打。不止是底下的小兵,连中层士官都苦不堪言。”
韦皇后一昧照搬则天皇帝的经历,显然不明白,并不是将大将军换成自己人,这只军队就为她所用了。
明华裳突然想到则天皇帝曾漫不经心说,学她者生,似她者死。当时不觉得什么,如今回想,才觉胆战心惊。
现在这些事情,是不是她早就预料到了?她身体死了,灵魂却依然笼罩在大唐上空,无形影响着政局变幻。
明华裳叹了口气,打起精神说:“长安鞭长莫及,我们现在先想想近的。谯王没收到封家的回信,迟早都会猜到我们识破了他的意图,商州之围近在咫尺。我们要怎么办?”
明雨霁来之前就知道,明华裳和李华章不会抛下一城百姓自己走的。她压根也没有劝明华裳,直接问:“商州有多少兵力?”
李华章声音冷静清晰,道:“两千府兵。除去空饷、老弱病残、兵籍流失,能上战场的不到一千,而这些人久疏训练,实际战斗力还要再打折扣。”
明雨霁皱了皱眉,只能指望援兵:“还有任遥,她带来多少人?”
谢济川轻嗤一声,说:“五百,我很确定。”
任遥带的兵是天子亲军,训练良好,装备齐全,各个都是精英。明雨霁猜到援兵数量不会很多,但这也太少了。
明雨霁沉默了,片刻后问:“那均州有多少人呢?”
这是明华裳的业务范畴,她道:“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个?”
谢济川毫不犹豫:“坏的。”
“好的。好消息是不止商州武备废弛,均州府兵同样松懈得厉害。但坏消息是,谯王来了均州后知道韦皇后不会放过他,这些年一直在暗中联络各节度使,如今,剑南节度使已投靠谯王,会从楚州调两万大军,助谯王夺回皇位。”
这下所有人都说不出话了。谢济川笑了声,点头道:“不错,只要每个士兵都能以一敌二十,商州就能胜利了。”
明雨霁试着想办法:“紧急从周围调兵呢?”
明华裳摇头:“我们也想过,但府兵疲敝,精兵都掌握在节度使手中,而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剑南节度使。”
兵力悬殊,朝廷不会派援兵,近处也没有能救火的水,看起来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明雨霁心情沉重,已经在想刺杀谯王和剑南节度使的成功率有多大了。这时候,李华章突然开口:“我有一个计划,或许只需要几个人,就能从内部瓦解这场造反。”
谢济川挑眉,十分怀疑:“莫非你想靠区区几个玄枭卫,打赢两万大军?”
李华章不急不燥,眉宇间自信、沉着又从容:“无论士兵有多少,做决策的始终只有几个人。如果能利用情报,让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