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裳觉得明华章的手掌有些用力,圈在她手腕上凉凉的。明华裳挣了挣,非但没甩开,桎梏好像更紧了。明华裳默默缩了缩肩膀,说:“一时半会说不清楚,这里有点冷,不如我们回府说?”
两人都察觉到明华裳冷,还不等谢济川说话,明华章已解下大氅,罩在明华裳身上。明华裳只觉得肩上一重,整个人都落入冷冽沉稳的松柏香中。
是明华章惯用的香气。一如他这个人,温柔强势,看似低调,却长松落落,寒不改容。
明华裳怔松的工夫,明华章已从容开口:“今日多谢你照应她。正好,我有些事要禀报太子,不如来镇国公府谈?”
谢济川同样怡然微笑,一如故友相见:“好啊,自从来了长安,我还没去过你的住所呢,正好今日去看看。”
明华裳左右看看,默默拉紧衣带。是她错觉吗,她怎么觉得气氛怪怪的?
明华章来时将明华裳的马车带过来了,明华裳上车,明华章和谢济川骑马,一前一后跟在她马车侧。明华裳在车上坐好后才意识到她还披着明华章的大氅,忙从车窗探出头:“二兄,等等,你的衣服!”
明华章扫了眼,本能说:“不用,你穿着就好,小心着凉。”
“那怎么行,我在马车里,哪能着凉?”
明华裳才不管他,示意车夫将车往前些,一把将大氅披在他身上。
车厢和明华章的马有些距离,明华裳为了系带,不得不探出半个身体。明华章见状只能驭着马靠近,任由她在自己脖子上折腾。
谢济川先上马,骏马熟悉主人的习惯,立刻撒蹄小跑。但他并没听到后面的马蹄声,谢济川勒缰绳回身,正看到明华裳给明华章系衣服。
她上半身几乎都探在窗外,认真地给明华章系带。明华章面色似纵容似无奈,单手握着缰绳,另一手虚虚扶住她的腰,助她支撑身形。
他们两人离得那么近,可是,似乎没一个人注意到,连两边的仆从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明华裳结结实实给明华章的大氅系了两个结,确保大氅绝不会中途被吹下来,才心满意足收手。明华章扶着她坐回车厢,不动声色松了松有些勒喉咙的系带,才说:“坐好,我们回家。”
夜色萧萧,深秋肃杀,这句话却仿佛带着别样的温暖。明华裳露出笑意,双眸碎星点点:“好。”
镇国公府,下人对二郎君晚归不稀奇,二娘子同行也能接受,却着实没想到都这么晚了,郎君竟还带了客人回来。一阵人仰马翻后,三人坐在清辉院。谢济川轻轻抿了口沉香饮,望着清澈的汤水若有所思:“这饮子的口感似乎和世面上不太一样。”
“是不一样。”
明华裳说,“这是我买回方子后自己改的,二兄他不喜欢肉桂的味道,我特意去了肉桂,加了草本香。”
明华章神情自若,悠悠喝着沉香饮。谢济川看着他,不知为何没忍住,说道:“景瞻,你以前可是最恪己修身,凡事浅尝辄止,绝不沉迷,更不会纵容自己贪婪口腹之欲。如今怎么连饮子都要喝特制的?”
明华裳噎了下,不敢置信地看向明华章,天呐,二兄竟然对自己这么狠的吗?
明华章在两人视线中从容地放下杯盏,拿起帕子擦手,清清淡淡说:“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我现在觉得,有些底线不容侵犯,而有些线,则无需为难自己。”
明华章和谢济川视线相接,似乎有复杂的意味流转,而明华裳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向他的手。
修长匀称,骨节分明,真好看。
明华裳低头的动作太明显,明华章和谢济川都注意到了。明华章意识到她在看自己的手,突然想起以前不少人说过,他的手长得很好看。
明华章自然是不在意的。脸和手乃父母所赐,天生注定,无须执着,德行才是君子应当追求的,在乎区区外表实在太肤浅了。可是此刻他莫名擦了很久的手,久到谢济川在对面轻轻哼了一声。
明华裳意识到她竟然一直盯着自家兄长的手看,她深感惭愧,忙端水道:“二兄说得对,说白了人还是活给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谢兄的手也好看,刚才画画的时候我就想说了,执笔尤其漂亮。”
是的,谢济川也有一双漂亮的手,明华裳这个“也”字,就很灵性。
谢济川没忍住轻轻一笑,果然看到对面的明华章脸色冷了。谢济川怀着某种恶意心思,故意问:“二妹妹,那你觉得你见过的人中,谁的手最好看?”
明华裳一愣,显然没想到谢济川竟然如此攀比。她余光瞥向端正静坐似乎毫不在意的兄长,又看向对面笑意盈盈外白内黑的谢济川,大脑飞速运转,最后灵光一闪:“任姐姐的手好看,对了,苏姐姐的手也长得好。”
屋内气氛似乎微微一滞,明华章默然将帕子叠好,收回,显然,完全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明华章问:“今日你们在黄府发现了什么?”
明华裳暗暗松了口气,终于可以自由说话了。明华裳立刻窜起来,跑到书案后取出画像,又哒哒哒跑回来,一一摊在明华章和谢济川面前:“二兄,谢兄,你们看到了什么?”
那两人各自坐着,明华章笔直如松,谢济川闲闲散散支着下巴,都沉默了。明华裳期待地等了一会,最后发现,他们的目光好像并不在画像上。
准确说,并不在画像所绘之人上。
谢济川似笑非笑道:“景瞻的笔力又精进了,这副画像栩栩如生,悉如真人。”
明华章也说:“你的画风也不错,难怪裳裳说你执笔时好看。”
明华裳低头,才意识到有参照物对比,由她所绘的那副肖像画丑得十分突出,而明华章和谢济川的画则美得各有千秋。
明华裳默了默,放弃让他们猜测,直接公布结论:“这四幅画像中,黄采薇张扬,楚君娇媚,唯有黄采薇的婢女雨燕,和刚遇害的成国公府三娘子程思月是一个类型的长相。她们长相都柔和乖巧,是一种很无害、很没有攻击力的漂亮,而且,给人的感觉比她们实际年龄小。”
明华章一直认真看着她,谢济川也不知不觉坐直了。明华裳将雨燕、程思月的画像并排放置,黄采薇的半压在下方,唯独楚君的画像被拨到一边。
明华裳将画像分类后,继续说道:“所以我猜测,黄采薇案中,凶手的下手对象根本不是黄采薇,而是雨燕,只不过雨燕身为婢女,行踪不自由,凶手为了保守秘密,不得不杀了黄采薇而已。黄采薇被家人娇惯,性情微有些张扬骄横,楚君就更不用说了,和凶手所喜爱的乖巧小女孩相差甚远。因此,我怀疑楚君是有人模仿作案,并不是连环杀手所为。”
明华章沉着眸子不说话,谢济川思忖片刻,问:“你的意思是,楚君案和连环杀人案并无关系,凶手也并非同谋、合作,甚至这两案的凶手可能是完全不认识的?”
“对。”
明华裳斩钉截铁道,“我们至少要寻找两个凶手。”
这个结论可以说非常严重,现在命案已经惊动女皇,东宫、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京兆府,一整条线的官员都在盯着这个案子。万一判断错误,导致查案方向偏差,耽误了时间,这会连累所有官员被女皇斥责,明华章更是可能止步仕途。
明华裳也知道自己的话责任重大,她毫无凭据的一句话,不知关系着多少人的升迁贬谪。但她还是坚持将自己的判断说完:“现在我分别给两个案子的凶手初步画像,先画简单的,楚君案。”
“这个凶手是男人,年龄二十五到四十,性情残暴,行事狂躁,他没读过书,也未曾从军,从小寻衅滋事,可能进过牢狱,在官府留有案底。他没成婚,经常出入花街柳巷,流动性、不稳定性很大,是个亡命之徒,也就是说,他很可能是在外地犯事之后,逃窜到长安的。”
明华章和谢济川都没说话,对这个判断比较认同。既然他们没意见,明华裳就接着说:“连环杀人案就比较复杂。现在最初的女乞丐案没有记录,我不好判断,只能画一个最笼统的范围。这个凶手与楚君案相反,他受过良好教育,斯文讲究,现在生活应当不错。因为不知道第一案情况,我不敢贸然判断他的年龄,但可以肯定他喜欢十四到十六岁的少女,越柔弱无害越好。他和四位死者,也就是女乞丐、黄采薇、雨燕、程思月认识,甚至关系不错。女乞丐的性格不好说,但程思月、雨燕都是乖乖女,尤其雨燕,她是个丫鬟,唯有经常来往的熟人才能接触到,所以凶手一定是黄府、成国公府共同来往的人。他四年前住在普渡寺附近,现在住在长安城内。”
明华章眉梢微挑,问:“最后一点怎么得出来的?”
“因为我发现,他杀人标记从取胫骨变成了取指骨。我现在还不知道他取骨头做什么,但是剥指骨需要的场地比胫骨小多了,也不会流那么多血。所以我怀疑他住在长安,无法不引人注意地倒出大量鲜血,只能退而求其次,从胫骨换成指骨。”
如果明华裳的判断是真的,这个范围可以帮他们排除掉大量无用功,可是,这个画像准吗?
谢济川靠着案几不说话。他今日去黄府是应黄祭酒之邀,但确实也有代太子敲打黄祭酒的考量。明华章牵扯其中,连太子都被迫背上了监管之责,如果明华章没破案,好不容易起来的李家势力又要被扯下去。
所以在黄府看到明华裳后,谢济川才会顺水推舟帮她说话。只不过看起来明华裳并不需要,谢济川敢说即使今日没他,她也一样能全身而退,拿到线索。
之前在天香楼那个案子是没有嫌疑人,而这次是嫌疑人太多。当初在玉琼和老鸨中二选一时,谢济川选错了,而明华裳对了,那这次,她还能正确吗?
灯花噼啪一声爆响,屋内谁都没有说话,等着明华章决断。
明华章凝神想了一会,开口时声音冷静而沉稳:“按照画像,从明日起兵分两路,其中一路查楚君案,我会派人在青楼外布控,查楚君接触过的客人。她虽然是青楼女子,但能在城外没有冲突地让她跟着离开,至少是她见过,甚至就是她的客人才能做到。另一路去查真正的连环杀人案,沿路嫌疑人虽然多,但是同时符合裳裳每一条画像的,也没有多少。”
明华裳无声松了口气,终于觉得心口的石头放下了。这些天像是有条无形的重担压在她肩上,明华裳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整日都想着凶手。现在初步画像已成,接下来就没有她的事了,等明华章找到新线索后,她再完善画像。
谢济川瞥了明华章一眼,问:“你想清楚了?年前陛下就要看到结果,万一这个画像有问题,错过了真正的凶手,怎么办?”
明华章当然明白,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其中的风险了。但是,他依然笔直而坐,目光湛湛,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