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傅小官又道:“大夏新立,明年为大夏元年。大夏机构安排如下:”
“观云城为大夏都城,金陵为大夏陪都。观云城机构不变,金陵城同设六部,与观云城六部权利相等,向三省负责。”
“在行政规划上,刘瑾,取地图来。”
刘瑾带着两名宦官抗来了一幅巨大的地图,挂在了金殿中央的梁上。
“大夏下设一个自治区和十七道,曾经所有的道将重新划分,划分如图……”
傅小官详细的讲解了新的十七道,其中,夷国被分在了京东西道,京东东道,河北东道,河北西道。
虞朝被分在了京西北道,京西南道,淮南西道,淮南东道,江南道。
樊国被分在了大理南道,大理北道,越山南道和越山北道。
原来的武朝分在了广南东道、广南西道、墨州道和北宵道
这些新命名的道,和曾经虞朝的道、武朝的州各有相交,涵盖了而今全新的版图。
傅小官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中提出迁都,现在不是时候。
接着他又详细的阐述了各道下辖的州,以及各州下辖的县。
这一讲就是两个时辰,群臣并不能完全记住,但傅小官需要的是他们的脑子里能够有个印象,这全新的地图和行政规划,将由三省传达到县一级的基本单位,很快就能熟悉。
“各道各州各县的官员任命如下:
秦默文……此人在虞朝,本是曾经的关西道道台,而今任京西北道道台。
宁玉春,任京西南道道台。
燕熙文,任江南道道台。
卓流云,任淮南西道道台。
宗时计,任淮南东道道台。
公孙策,任大理北道道台
……”
这是一篇长长的任命书,从道台至知县,傅小官又用了足足一个时辰来宣布,其中有人欢喜有人愁。
全新的官员上任,就意味着许多的官员要退位。
傅小官对淘汰下来的官员作出的安排是让他们回京述职,令吏部重新考核再定。
他现在没有时间去逐一选拔,他只能任用他熟悉的有能力的官员,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将这新的疆域稳固。
快刀斩乱麻,免不得有误伤。
这份任命书中,有一个最奇怪的职位——总督,他的权力凌驾于道台之上,曾经的樊国四道设长今城为总督府,首任总督樊天宁!
曾经的虞朝五道于金陵设总督府,首任总督燕师道。
曾经的夷国四道于太临城设总督府,首任总督由中书令卓一行兼任。
道台以及下属官员直接向总督府负责,并同时拥有上奏中央朝廷的权利。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问题:权力的交错!这本不正常,但傅小官没有去解释。
转眼就到了午时,傅小官休会,令刘瑾带着御膳房的人送来了餐食。
大一统
云西言坐在大殿外的台阶上,晒着太阳吃着饭。
抬头看宗时计和公孙策端着食盒走了过来,他摇了摇头,“你们俩这特么走了大运,哎……陛下怎么就没看我一眼呢?”
“你想啥呢?商业部有多重要你特么不知道?现在真正懂得商业部运转的也就你和李财了,李财又被陛下给弄去了金陵商业部当部长,哈哈哈哈,他跑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你说他气不气?”
公孙策话音未落,一个声音传来,“我气啥?你小子,当年还在老子手底下做事,这一转眼就一飞冲天了,我告诉你,陪都商业部可管着你的大理北道,你小子给我小心点。”
“嘿嘿,李部长,我可是你的老部下了,这走了狗、屎运得了个道台,还不是得了你老人家当年的培养?这以后商业部有什么新的优惠政策,或者是什么大的投资……您看看是不是赏点给下官,下官做好了,您老脸上岂不是也多了一分光彩。”
“油腔滑调……”李财拔了两口饭,抬头眯着眼睛看了看天空,“这都是陛下的眼光,也是你们的造化。”
“当年商业部的那批人,你,王孙无忌、种方圆、商梁等等,这一转眼至少都是个知州了。跟着陛下去沃丰道的那批人,何生安、施一鸣、薛东临,席爽,费谦,方文星,等等,而今也升任为知州了。大夏少年啊,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前途似海,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