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官一行……贾南星、北望川、董书兰以及她的婢女小旗五个人,于三月初一离开了观云城,往南苍八州方向而去。
此刻已黄昏,他们在一处山腰,这山腰上有一间原本破败的草庐。
董书兰极为好奇的看着傅小官——他在带着贾南星和北望川重新搭建这草庐,就快要完工了。
这地方叫林家村,这里距离繁宁城仅仅百余里,可傅小官却偏偏来到了这里,看起来他对这地方还挺熟悉的样子。
董书兰不知道当年大雪崩之后,武灵儿将傅小官带到了这里,他曾经在这里住了三个月。
云娘和笑笑在奚太后叛乱一事中成了牺牲品,那个叫他爸爸的可爱小女孩终究没有机会去西山大叫两声傅二代。
这是一件除了武灵儿之外,再无人知道的秘密。
傅小官将这秘密藏在心底,没有向他们解释自己为啥知道这样一处僻静的地方。
草庐搭建完毕,北望川去打猎,贾南星在这院子里生起了一堆篝火,傅小官牵着董书兰徜徉在这山野的桃花间。
“有没有累着?”
董书兰摇了摇头,笑道:“能出来走走多好,我可没那么娇贵。”
“前些日子秀儿说西山的桃花也该开了,暂时咱们还回不去,你若是喜欢,咱们现在那后花园也挺大的,有闲暇可种一些。”
夫妻二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山脚下,这里是一片荒废了田,曾经傅小官还在这田里侍候过秧苗。
他蹲在田边仔细的看了看,今年的春雨贵如油啊,荒田里没有水,土壤虽然润湿但显然无法插秧。
这里的环境有些恶劣,水源并不丰沛,全靠山涧的那条河,看起来河里的水也不是很多,难以满足插秧时候水田的需要。
“有件事我一直想和你说说。”傅小官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站了起来,“岳父大人在虞朝……毕竟因为我们这层关系,他那户部尚书当得颇为憋屈。”
“这也不怪虞问道,户部是一国之命脉,位置特殊,所以虞问道而今启用了一个叫常欢的人,这人曾经是户部右侍郎,现在还是,但其权力却已经逾越了右侍郎,基本已经掌控了户部的实权。”
“我的意思是……让岳父大人辞官,来武朝当官也好,养老也罢,一家子团聚落个心里欢喜,你觉得如何?”
夜风里的叹息
对于父亲在虞朝的处境,董书兰知道。
和她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燕小楼。
虽然燕青衣嫁给了虞问道成了而今虞朝的皇后,但燕家在虞朝朝中的位置也极为尴尬。
燕师道贵为宰相,可燕师道的言语还没有那卓流云的管用。
燕小楼的父亲,兵部尚书燕浩初也更尴尬,这尚书位置虽然没动,但兵部的那半个调兵虎符,却已经被虞问道收了回去。
董书兰和燕小楼都有写信去金陵,但在回信里,他们却只字未提究竟来不来武朝。
夜风微寒,董书兰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说道:“我再去一封信问问父亲的意思。”
无论是董家还是燕家,在虞朝为官者众。
两家随行前来武朝的人,几乎都是家里的妇人和小孩,在朝中任职的男丁,那是一个都没能走掉。
而今两国的关系颇为奇妙,这大舅哥和妹夫之间少有的两次信件往来,所谈也是商业贸易之事,却无半句叙旧之言。
这二人当年在金陵,可是能够把酒夜谈,还曾经并肩战斗过的铁杆兄弟。
当然,两国在表面上倒是颇为平静,至少没有了剑拔弩张的那样紧张气氛。
甚至在边城,两国的商人们还极为友好,货物的交易,也日渐繁盛。
“父亲心里多有顾虑,若是问道真的强留……”董书兰抬头看向傅小官,“父亲说他很担心你再次兵伐虞朝,那样必然造成大量的百姓伤亡,最终只怕落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小楼的父亲来信也是这样说的,所以他们现在……现在算是忍辱负重吧,他们都有向虞问道提出辞呈,但未有批复,想来虞问道留下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防范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