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敕勒川自治区就说过,官府的职责是为民服务,是为这天下的商人农人以及手工业者等等服务!”
“什么叫服务?就是去解决他们向你们诉说的麻烦,比如土地的审批、比如资金的筹集,也比如投资地的治安环境等等。”
“……你们记住了,从现在开始,收起你们的手,放任资本自由,你们会看见一个蓬勃发展的武朝,谁要是胆敢阻挡这变革的潮流,朕还是那句话,尽管试试你们的脖子硬还是朕手里的刀更硬!”
“另外要大力鼓励民间创新,也要做好研究院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接。这是商业部的事,下来之后,云西言和宗时计咱们寻个时间把这件事好生定下来。”
“……”
就在群臣们一脸的茫然中,又三个时辰过去,天色已晚,这宣德殿里居然已亮起了灯笼。
今儿个的信息实在太多,哪怕是像卓一行和南宫一羽这样的老臣,也无法完全消化。
傅小官似乎很急迫,他在这一场大朝会上将初步的构思几乎全吐了出来。
刘谨在一般奋笔疾书,才发现写下了厚厚的一叠纸。
“今儿就到这,主要的政策变革我说完了,司礼监今晚辛苦一下,将今日所议整理成册,明日寻个书局印刷出来,所有的官员,是所有,包括县令,人手都必须有一份!”
“然后还得让书局将这些政策卖出去,因为更重要的是让整个武朝的老百姓都知道!”
“最后……工部尚书韦昌。”
韦昌一脸懵逼的站了出来躬身一礼,“臣,韦昌听旨!”
“这宣德殿得改建,明日下了朝你记得来御书房一趟,我告诉你如何改建。”
韦昌一怔,抬头望向了傅小官,疑惑的问道:“陛下,这宣德殿……还没翻新多久。”
“哦,不是翻新,是改建,明儿来了你就知道了,退下吧,”
傅小官又看向了群臣,“另外……算了,散朝!”
他本来想说另外以后有什么事情你们就去找三省的三个老大,这早朝老子就不开了,或者每个月开个两三次完事,但又一想今儿个一股脑弄了这么多新东西,他们还弄不明白,肯定还有许多疑惑。
这甩手掌柜至少现在还真不成。
哎……这真特么是个苦差事,难怪胖子跑得比兔子还快。
群臣在懵懵懂懂中散了,走出了这宣德大殿,被这风雪一吹,打了激灵才忽然发现这个大朝会全是陛下一人在说!
蓦然回想,文帝主政时期,群臣经常怼得文帝哑口无言。武帝当政的时日虽断,也经常和群臣吵得不可开交。
唯有这位德宗皇帝,似乎从他登基以来到今日,这之前的朝会都是群臣在说他在听,而今天却变成了他在说群臣在听。
没有吵闹,没有政见不合,他今日说的这些玩意儿听起来好像很高深的样子,莫非他说的都是对的?
应该是对的吧,毕竟他在虞朝推行的那些政策可是实实在在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也实实在在看见了成效的。
门下侍郎陈苏源还有数十个官员沉默的走着,因为到这时他们才忽然发现陛下任命的那些官员里面,没有他们的名字!
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是千年七族中的四大家族的子弟!
市场经济 下
养心殿。
这是傅小官的皇帝寝宫。
在这寝宫的书房里,燃着三个暖炉,圆桌旁围着着几个人。
他们是胖子傅大官、中书令卓一行,门下侍中南宫一羽、尚书令孟常平,还有大元帅卓别离。
桌上是刘谨命膳食堂送来的一桌好菜,还有一箱西山天醇。
刘谨就站在一旁侍候着,看着这桌上的菜肴,心想明儿得去膳食堂打个招呼,陛下从虞朝而来,想来更喜欢江南的菜肴更多一点,得寻几个江南名厨,照顾好陛下的饮食才行。
傅小官亲自为一群人倒了一杯酒,笑道:“这下了朝,大家可就随意一些,留你们下来不是为了公事,就是大家一起吃个饭……我说,你们能不能别把我当皇帝,来来来,大家一起喝一杯!”
南宫一羽等人没有举杯,他起身拱手一礼,“陛下,您确实是皇帝呀,皇帝就该有个皇帝的样子,莫要学……”南宫一羽转头看向了傅大官,傅大官小眼睛一瞪,“咋的?学老子哪里不好了?你们这些老家伙就是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