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妹妹,可不仅仅是很好!”
“那他岂不是又要夺魁了?”
“这是肯定的!”
苏苏咬了一口手里的糕点,腮帮子鼓鼓,嘟哝了一句:“没意思。”
苏柔抬起细细的眼看了看苏苏,她分明在苏苏的脸上看见了自豪!
傅小官写完了,他没有回头去看那些学子们,而是带着四人绕过了这大佛,向那天湖走去。
阳光洒落在天湖上,有春风轻拂,便见凌凌波光,摇曳着一湖的璀璨。
这地方的不远处就是博学楼。
正好此刻太后正站在窗前,也正看着那一湖的波光想着一些紧要的事儿。
或许是想的有些疲倦,也或许是湖面的波光太亮,她移动了视线,便正好看见走来的傅小官一行。
这里除了学子就是负责此次文会的官员或者将士,没有闲人,那么,这几个人又是谁?
她对观礼殿尚书重山招了招手,重山来到了她的身后。
她伸出那只枯槁般的手向外面指了指,重山定睛一看,吓了一跳。
“回太后,那少年就是傅小官!”
太后微蹙了一下眉头,仔细的看了看,她的视力当然不太好,看得不是很清楚。
“他怎么跑这里来了?”
“……要不,下官去问问?”
“有什么好问的?恐怕是来此处寻找一些灵感。”
无论是太后娘娘还是重山,以及另外七名大儒,他们都没想过傅小官已经答对完毕——这两幅对联的难度摆在那,哪怕他是傅小官,就算他真有了下联,也理应再多多斟酌,以求圆满。
便在这时,博学楼里有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何人能敌傅小官!
文行舟无法掩饰自己的激动。
他虽然对傅小官推崇备至,可那是建立在看过傅小官的诗词文章之后。
所谓的诗词文章,通常都是经过了作者的悉心打磨才会问世,所以哪怕傅小官在上元节兰庭诗会上作出了那首《青玉案、元夕》,将他曾经的《青玉案、上元》压在了甲字第二列,他同样以为那是傅小官深思熟虑的结果。
现在是他第一次见傅小官落笔,从题目张贴出来到他落笔完成,不过一盏茶的时间。
摸着良心说,这两幅对联就算是他文行舟来作对,他也是需要至少半个时辰来思量的。
所以在看见傅小官真的写下了这两幅对联的下联,在看着傅小官搁笔离去的时候,他觉得有些荒诞——难不成傅小官随意而为,放弃了这首日之争?
于是他匆匆走了下去,然后皱起了眉头——那字,着实惨不忍睹!
他的这番表情落在了许多学子的眼里,于是这些学子们心里更加欢喜——文大人这番鄙视的模样,当然是因为傅小官这对子难以入眼!
那么,这首胜,自然就与傅小官无缘。
许多学子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傅小官这厮,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
“我就说他采取的策略是乱我等心神,但大家依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毕竟虞朝还有一百学子,听说大部分都是兰庭诗社的成员,不可大意!”
唐三小姐一脸得色,此话深得武朝学子们的认同。
卓东来依然背负着双手,脸上依然是那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在看见文行舟蹙眉的那一瞬间,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
——傅小官这是放弃了,想来也正常,天下无完人,他或许诗词文章厉害,但对子这东西虽然简单,却依然有诸多考究。
这么说,他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明日之诗词和后日之文章上。
接下来文行舟将那两幅对联收走往博学楼而去,这并没有引起这些学子们的猜度,估摸着是文大人很是失望,想要将这对子给另外八名大儒看看。
对于这一判断,偌大广场上千少年,除了虞朝的一百学子,就算是樊天宁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他问了秦文哲一句:“你们那老师,是真不打算夺魁了?”
秦文哲觉得这人有点傻。
“你这话说出来是不对的,恩师既然来了,这魁首就没人可以从他手里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