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1 / 2)

李碧华短篇小说 李碧华 1387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走着瞧。

阿峰只觉身上的血,开始沸腾了。

他不是附庸,不是工具,更不是被借还魂的尸,被以假乱真的一块玉,他就是自己作主的血沁……

(完)

冰蚕

2009年03月26日

宣统年间,城中最富裕的要算这钱家。

钱祖佑把一个景泰蓝盘子放在他新购紫檀雕云幅翘头案上,重甸甸的有三千两银子。嚣张示众。

「这是上品元宝,不掺铜,没杂色。」他洋洋自得道:「银子我有的是,谁能送来稀世奇珍,就可把这三千两带走。」

三千两决非小数目,房子也盖得。

钱祖佑毫不吝啬,九牛一毛,他要当个远近驰名的收藏大家。附庸风雅需要大量钱财作后盾。

钱家是米商。米商永远最肥。更何况多年以前天旱成灾,他们囤积米粮,高价出售,银子能生子孙。子孙也就在这暴发户中成长,财大气粗,目空一切。

钱祖佑四十多,不学无术,但他有小聪明,仿效人家孟尝君款待食客,虽没三千之数,也有几十人轮番交往,谈天说地为他增广见闻。

在他招揽的食客书友中,有图他家藏书,闲来翻翻,自多得益。有爱开眼界,帮他把玩品评一下真假古董文物,尽点义务。有希望傍富户占便宜。

也有像卞尚峰那样,胸怀大志,不贪小便宜只冀大大赚一笔。卞尚峰心理亦不平衡,他书读得多,脑筋灵活口才出众,因为遭旱受苦家穷,考不起试也走不了后门,命途多舛,仕途无望,又不甘当个西宾。卖字卖画哪有出息?在钱家出入就觑一个良机。

那三千两银子诱惑实在大。一些人穷一生精力,未必挣到这笔钱。可恨那庸才,为了招摇便信手拈出来,让大家眼前一亮,满嘴馋液。

说钱祖佑庸碌无能,当然此亦太过,是瞧不起他的人故意贬低。这十多廿年来,他买过不少好东西。肯花钱自然买得到好东西了。

不过银子不杂,他的眼光杂、品味杂。

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硬木,讲究的人家会选清一色用料,或紫檀或红木,互不掺用。可他见是好东西,都添:既爱紫檀有束腰四足海棠座面坐墩,又置黄花梨四出头大官帽椅显威风。那座木胎黑漆描金束腰带托泥大宝座是早年佳品,红木书柜多宝格亦一字排开,靠墙摆放……

柜中堆满花钱买来的大批书籍。整齐有致十分壮观,还插上象牙制的书签,装作读过的样子。可他从来没怎么掀翻,全仗食客们跟他说说,一知半解。大家亦不道破。

嚣张跋扈的他,是如何对卞尚峰特别信任呢?

——因为一本书。

某日有人求见,并小心翼翼拎出包裹在五层锦帛内的一本书。

钱祖佑问:

「你这是什么书?敢来换我三千两?」

「这是手抄本。」

「书不是刻印就是手抄,有哪点值得稀奇?」

「这书从来没有刻印本。」

「为什么?」

「它原藏于宫中。」

钱祖佑惊诧不已:

「既藏于宫中,何以到你手上?」

这下子兴趣来了。皇帝拥有过的书?他也得到一本?

「祖上的事我也不知。」来客神秘耳语:「前朝有人出过一万两,我家祖辈不愿放手。」

他也没松开,只双手亲递钱祖佑跟前,指引他细看:

「此乃乾隆爷三十七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一本,先后抄了七批,分藏七阁:北京宫内文渊阁、沈阳宫内文潮阁、圆明园内文源阁和热河避暑山庄内文津阁,为『内廷北四阁』——」

「不是有七阁么?」

「还有,」来客一笑:「没说完呢: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合称『南三阁』。」

「怎么知道书是真是假?」

来客胸有成竹,不语。料他不懂。

但也有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