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三年无语、无眠、无人生乐趣。」
作为一个带领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朝生暮死的将军,看来真的非常疲倦、憔悴。雄姿英发似无觅处,就像一个惘然地寻找出路的迷途者,终于摸上寺院来。
杀过很多人,流了不少血,双手满是罪孽。他长久不能安睡。三年来,每日躺在床上,只因心情抑郁神经绷紧,非常困难地刚入梦乡,马上为噩梦乱梦所驱所扰,时时惊醒,一身冷汗。千多个日子未得一觉好睡,吃尽名贵良药亦无效。
他头昏、乏力、烦急、易怒……
「直至听到梵音——」
和尚念佛号、诵佛经,还有那抚慰不安心灵的梵呗清磬,让他豁然开朗,顿悟虚空。过去杀敌红了眼睛,心如铁石,每拿下一城,寸草不留玉石俱焚……
对,「焚」是林中猛火自烧身,得依仗「梵」音解救出生天。
「大师,清净之音令我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祥和,我已下定决心,在此剃度出家。」
「意欲出家,得明白不止于奉素食守寺规,还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还要归依三宝、归奉佛法、归敬师友。严守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贪酒、五不妄语——」
「大师,我意志坚决,请你成全。」
「你有家室,有儿女,有社会重任凡俗习气,还不能马上出家。慢慢再说吧。」
「但我已放下一切了,妻子、儿女、家庭、名位都不重要,请马上为我剃度吧。」
「我明白了——不过今天太晚,马上太急,待三日再来。」
将军或许惯于一鼓作气,速战速决,故不以为然:
「大师,你说三日再来,但我不能保证我剃度的决心是否可持续三日,而且大师年事已高,你也不能保证三日后是否仍活着。」
方丈不语。
「如果你三日后起不来,是否为我俩添上遗憾?」将军强调:「我们要珍惜当下一刻。」
方丈一笑:
「若三日后你改变主意,或我三日后张不开双目,没有遗憾,是缘份不够。再者,我不为你剃度,寺中也有其它师父代负此责,毋须担心。」
将军喃喃:
「你就不过要我在『冷静期』再想想而已!」
知客把他送到后进住宿。
将军对寺院中吃喝住睡生活琐事已有心理生理上的准备,看来意志坚定不移,经得起考验,完全适应。
在此,他终能好好睡一觉了。
三日后。
寺院每日早课开始于五更。五更钟敲响,僧众盥洗完毕穿好袈裟来至大殿,找到自己的位置时,发现将军已比他们早一步,向佛行五体投地大礼,然后双手合十,静立一旁,等待方丈。
木鱼声、法器声、诵经声,在大殿中缭绕。梵音涤荡心中杂念污垢,修炼身心。
将军待方丈结束早课了,便捧着一个包袱,恭敬上前。谁知方丈没瞧他一眼,径自往前走。他得不到理睬,有点生气,昨夜的好睡,也不能叫自己平和下来。
本人曾统领兵马,且军令如山,但在寺院中竟遭冷落?连忙追前几步,方丈没停下脚步。他一急,把门踢了一下,暗呼:
「哎呀——」
方丈缓缓回过头:
「你到我房间来。」
又道:
「先向门道歉,请求它宽恕。」
「什么?
「求门宽恕呀。」方丈简洁地说:「办不到的话,请回去吧。」
将军纳闷:
「大师,为什么?」
「你既对门发火,为什么不能为它灭火?因一念,你同门已经发生了愤怒和冲突了。你道歉,为除自己心头之火,也除门心头之火,正是一种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