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1 / 2)

李碧华短篇小说 李碧华 1389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收拾残局真够呛了。

米永祥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要,立马看他的棺材。一瞧,房子满目疮痍一片狼藉,那「喜材」一点也不喜,外面都烧焦了。

当余火完全扑灭,米永祥的棺材亦给抬到孙师傅处。

「有救没救?」他眼神充满悲凄:「还能用吗?」

棺材毁了,难道从头再筹备吗?有这力气也没这金钱更没这时间了。莫非是天意?

当然是天意!

寿木师傅们为他连夜处理。得,够厚,把烧焦部分刨走,重新打磨、补缝、镶嵌好了,再上架上漆……活干了三天三夜,没毁,能用。不幸中之大幸。

米永祥着孙师傅给量一量,尺寸厚薄,竟如原先的一样:——

底厚一寸、帮厚二寸、盖厚三寸。

仍是「么二三」。

仍是当初他嫌的薄棺。经历了这么多,到头来还了原貌,打回原形。如此而已。

可他已平静坦然地面对「喜材」,还带一丝看清、看通、看透、看化、看破的喜悦,发自五内,更上层楼。

他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给富户东家的孩子讲过,邓通坐拥铜山铸钱流通天下,历尽兴衰起跌,死时却不名一文的故事。再富裕的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如过眼烟云。

「再厚的再薄的棺材,到头来亦黄土一抔荒冢一堆,化作泥尘渗入大地罢了。」他释然。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坐在夕阳余晖下,米永祥庆幸他此生有过矢志不渝的浓情蜜意。虽然短暂,永远珍惜。一旦大去,冥冥中也有个机灵的孩子相送。人生匆匆,还有什么遗憾呢?

他微笑地,迎接终有一天来临的死亡,像当初迎接自己的棺材一样。「知足」也是一种福气……

棉被 (2005324)

转自香港《壹周刊》

虽然过年了,三月这几天反常的冷,说是东北季候风影响,冷锋袭来,气温急降至五六度,江南早春,反而下雪。

小吴是来自重庆的民工,老家没什么挣钱机会,前年他下岗以后,索性乘过年后来华南地区打工。

在火车东站蹲了两天,没想过南边也冷成那样。但他身体挺好的,熬得住。来自中国三大「火炉」之一,炼就铜皮铁骨一身力气。他什么也没有,倒是一条硬命。

一个看来像是民工头儿的男人过来。小吴上前请托:

「我什么都干:货运、地盘、搬砖头、涮盘子……仵作挖坟也行。」

男人打量他一下:

「你来这儿,得先打『非典』针,交九十元『消毒费』,不然政府会抓起来罚款,还关上好几天,送回老家。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规矩。」

「我交费后就有工作了?」

小吴虽是个老实人,知识水平不高,可他同乡告诉他,「入乡随俗」,有些费用明知有诈不能省。

「我先把你们——」工头指点五六人:「安顿下来,有个下脚处,明天一早安排到地盘去。」

一拨人到了简陋的临时居所,是一个破房子的二楼,有几张双层的木板床。工头收了「消毒费」,没给打针,只道:

「有感冒就打针,没感冒就不用消毒,这九十元明天给发凭条。还有,每人交三十元『保暖费』。」

「什么?」大伙见又有新项目,窃窃私语,但为了讨好工头有活可干,敢怒不敢言。

工头指指堆放一角的棉被,都不知谁盖过,发出酸馊体味:

「棉被日租三十元。付费可领一张——这几天冷,睡好点。」

小吴心念一动,省得来时走过一家面包店,门外有手推的木头车,就是卖棉被的。手头拮据,全部家当五百元,再问人借了五百,他是来打工赚钱,不是来打点花钱的,为了省一点,他堆起笑脸:

「大哥,我随便盖点什么都行。被子自己张罗去。先去吃碗面。」

工头在数钞票,脸上掠过一丝不悦神色。头也不抬:

「认得路回来?我们晚上十点关门关灯。」

「天气冷,吃饱了哪都不去。」

民工们三三两两的去买盒饭买面包。朝小吴道:

「你不『保暖』呀?这鬼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