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次抵死缠绵的幽会……
因为饥渴,因为报复——嫦娥非常胜任地,重演了她尚未演完的奸夫淫妇的重头戏。而且有意让西王母知道,自己主宰命运,并非逃离现场的失败者。
丈夫欢愉而痛苦的扭曲的五官,他的汗,他的梦呓,他的低吟,还有他灭顶的满足……西王母妒火重燃,不要脸!不要脸!
她忘记了自己一度也是第三者。
但那是一个绮梦。她无法阻止嫦娥进入她男人的梦。只要焚香烧纸,就是一个过关通行证。招来她的灵魂,满足他的肉体。梦中天人合一谢绝参观的神秘境界——谁也管制不了谁的梦。西王母气得急火攻心,连带肚中的孩子也烦躁。胎气一动,胎死腹中。
但她是个优雅大方,应对得体,持家有道的贤淑女,大家尊敬她,因为“德妇”——怎么怎能舍下身段撕了脸皮起风波?
妒恨的女人最难看。狰狞一如野兽。不能自毁长城。划不来。
西王母想了想,算了又算。终于她也决定进入一个梦。
执掌民生风俗文化艺术的朝廷高官,夜来梦见冷傲威严,但又雍容清丽的西王母娘娘,以关怀体恤的语气,向他温婉下令:“中秋佳节纪念漂亮善良的嫦娥,她是为了人民免受后羿暴虐之苦而偷吃灵药,成了月宫中的神仙,过着清净、闲适、没有任何打扰的生活。若男子愿月,被嫦娥看到,受到诱惑而胡乱动情,她的神仙岁月将被污染,试问大家怎忍心让这漂亮善良的女子再遭不幸,破坏了她的纯洁和神圣?”
高官点头称是。
西王母娘娘又道:“再说,男子愿月,看到嫦娥美貌而生歪念异心,不安本分,不管他已婚未婚,都牵动色劫,令家人不睦,家庭破裂。我们亦不乐见人间有此纷争。”
为黎民百姓着想的西王母娘娘,为保一个美丽浪漫神话“清誉”而用心良苦的仙界领导层,多么伟大、正义、高尚!
问责高官决定服从懿旨,从此民间风俗中有个禁忌,便是“男不愿月”。就此打断一切可能性。就此令嫦娥回复完全绝望的万年寂寞。投诉无门。
理由太大方得体了。无懈可击。
嫦娥是栽在自己的手上,抑或另一个妒忌的女人手上?
你以为两女故事终于也结束了?
当然不——
还有还有。
书生张单惨遭拆散鸳鸯,斩断情根,他羞惭沮丧,悔恨一切,也痛恨一切。万念俱灰的他,就地一头钻进厨房的灶膛里寻死。连碰带烧。火中毕命。
作为文人,饱读诗书,识礼义廉——却无耻。因为好色外骛,行为出轨,仙凡两边皆不讨好,从此被判充当灶君,日夜看守灶门,保守烟熏火燎之苦。难得清静,永不超生。
西王母娘娘及后又向高官补充一条:“灶君罚守厨房灶间,但他是男性,又是色鬼,若妇女接近拜祭,令他动心,便受他纠缠,蒙受灾难。这点,我们也应想好对策,别让姐姐妹妹上当,影响家庭幸福。”
为了对伦理道德清正民风的维持,善良而温顺的人民从此恪守习俗——
“男不愿月,女不祭灶”。
——胜利属于当权派。
一拍两散。
但,她也两手空空,孑然一身永守桃园。人们赞颂和崇拜营养这深渊般的虚空。机关算尽的她,耗费最后一滴心血,似乎更加寂寞……
嫦娥冷冷地微笑。
《樱桃青衣》李碧华
唐,天宝(公元742——756年)初年,玄宗“开元之治”盛世已过。皇上宠爱杨妃,重用外戚奸臣,整治日趋腐败。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坐大,随时可能发动叛变。
世局纷乱,仍有渴想当官的人。
范阳有位书生,卢姓,家境贫寒,长相普通,娶妻平庸。自小饱读诗书,只望在乡众白眼中出人头地。
他到京都(西安)应举,连年不第,又无颜回家,流落在外,生活日渐窘迫。
但除了科举考试,卢生再没有其他心愿。所有书生的唯一出路,便是当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这天黄昏,卢生骑着驴游行,百无聊赖,想到前路茫茫,今年不知能否跻身仕途?抑或名落孙山,又在重复考不完的试,强度干涩的人生?
前面有一寺庙,和尚在向善信开讲。听经的僧徒很多,卢生也做到席前。
“哈——欠——”他有点困倦。什么也没有得到过,又如何看破放下呢?这些道理真难悟。
迷糊地,算了算了,不如回去。
至寺庙门口,看见一位穿着青蓝粗布衣裳的婢女,她携着一篮樱桃,在台阶下坐着。
“相公,你可尝尝这樱桃。”
樱桃又红又艳,香甜多汁,卢生与青衣女子一起吃得很开怀,是他近年来最自在舒适的一个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