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镜展览
心灵静定
光与色彩之魔术
车站经常有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展览。他好奇地,先看一下。也令自己重要的任务得以在静定的心情下进行,一击即中。
“万华镜”即使“万花筒”,十多台。设计花心思,有球状,有金属管,有地球仪,有大木桶,有小丑脸。有鲜花点缀,有明星照片装饰。有手摇的,有自转的,有推送的……
石津岩夫无可无不可地走近。一个头发长长,戴着墨镜,看来有点过气的“艺术家”冷冷地瞅着他。
也不招呼,也不招待。
看的人很热闹,一个挨着一个,还得排队。
他想,万华镜不过是三块镜子造成个三角筒形,利用他们重复反射的原理,令影像缤纷多彩吧。
说穿了,太简单。
但那些活泼的女孩,闭起一只眼睛凑近,自单孔望进去,见到变幻无穷色彩灿烂的图案,呼朋引伴笑着叫着:
“哗!好漂亮啊!”
“太神奇了。”
“别动别动,呀!又过去了!”
“又变了——不依啊!你把从前那个还给我!”
怎么能?
稍纵即逝,永不重复。每回都一个新花样。想不到几片纸屑,几颗珠子,几滩液体,几片花瓣……千变万化。是个华丽的世界。
人人都兴高采烈。
只有他,没有伴儿,没有朋友,没有目的,甚至没有心情。
入口有万华镜的介绍:
kalos=美
eides=形
skopeo=见重叠反映
一八一六年,以为物理学者发明了万华镜,特许申请。虽是新玩意,但它的美丽、魅力、哲理……在上流社会大大流行。一八一九年,日本国称之“沙罗眼镜”。五十年后,利用液体注入反射奇景。之后,每隔若干年便又更高技术,更精密之改进……
原来它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轮到石津岩夫。他随便选了一台。俯身,一只眼睛凑上去。
右手转动了眼前那个印满玫瑰花的大圆筒。
光影经过放大处理,一闪一闪。
“你看到什么?”一个声音自身后响起。
他有点不悦:
“我看到我的眼珠!”冷淡地打发那个好事之徒。
“对了,”那声音答,“看下去吧。”
他回头,不知是谁。
嘀咕一声:“真多事!”
再看——
石津岩夫,自镜孔中,看到非常意外的影像……
真奇怪,人人透过万华镜的镜孔,都看到五彩缤纷图案,他却只看见自己的眼珠。
他的眼神,凶悍暴戾,连自己也吓了一跳。
把万华镜转呀转,转呀转,还是它?
在车站的“展览”会场,石津岩夫一时间忘了他“重要的任务”,最后的行动。竟然聚精会神,投入这个虚幻的世界。
他不但“看到”非常意外的影像,还“听到”从未听过的语言。
就自镜中瞳仁看进去,看进去……
男人大辫顶,周围短发一寸长。是“五股三编”的辫子,辫根松散,梢很长,直过腿窝,透着匪气。他身穿件豆青的长袍和琵琶襟的小坎肩,下边露着泥绿套裤,脚下一双青缎子鞋,却扎上暗花。
男人仗着单刀,由两个手下陪同,在城隍庙一带的酒楼吃喝。还牵了一头黄狗。
石津岩夫认出来了,这是他“自己”。而“父亲”和“儿子”就是与他狼狈为奸的手下。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哪个国家?哪一个朝代?
是一百年的前生吗?
城隍庙?莫非在遥远的中国?看来是道教的庙宇。天上有玉皇,地下有阎王,还有城隍、土地、龙王、山神、雷公、雨师,甚至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