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4章(2 / 2)

千金记 石头与水 8274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现在说这个又有什么用?宋嘉言长声一叹。宫廷这种地方,进去不栽两个跟头,恐怕很难真正成长起来。有些人命好,跌一跤还能爬起来。有些命薄的,一跤跌死也只能怪自己时运不济。

宋嘉语这一跤摔得有些惨,方太后的慈宁宫仍是一团笑声和气,仁德亲王妃李氏带着小郡主进宫,秦淑妃正在太后这里奉承,笑问:“郡主去年及笄礼,不知可有了人家儿?”

李王妃笑道:“还没呢,我想着,一则她年纪不大,二则女孩儿嫁人不比别的,她兄弟们,我是不担心的,唯她是女孩儿,又素来娇弱,定要寻一户可靠妥当的人家儿才好。”

秦淑妃笑道:“郡主的品性,再好不过了。凭他什么人家儿,只有配不上郡主的,再没有郡主配不上的。”

小郡主大大方方地一笑道:“娘娘谬赞了,我哪里有娘娘说得那样好。”

秦淑妃笑对方太后道:“看郡主这端方气派的模样,与端睿公主似的,都随了太后。只是不知,哪家子弟有福气,能得了郡主的青眼?”

方太后就昭文帝、仁德亲王两个亲生子,自然也很疼爱小郡主,笑问:“若有看得上的人家儿,只管跟哀家说,哀家给咱们的小郡主赐婚。”

“是啊。若是哪日王妃给郡主相中了哪家的才子俊杰,也别忘了告诉我一声,我一样为郡主心喜。”秦淑妃瞧着小郡主的模样,神色和悦至极。

“一定的。”李王妃笑道,“不怕娘娘笑话,我这次进宫来,不为别的,正是为了跟娘娘打听一桩事。”

“什么事?王妃尽管说。”

“我这女儿,倒不爱什么富贵权势,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想给她说一户知根知底、家风淳厚的人家儿。不瞒娘娘,看遍帝都子弟,再没有比探花郎更好的了。”李王妃说着,小郡主脸上微羞,李王妃笑道,“只是有一事不知,我听人说秦家在与宋家议亲,不知可有此事?若实有此事,虽说咱家是王爵府第,也不好夺他人之婿。若无此事,我倒想跟娘娘做个姻亲。”

李王妃的来意,说话间,秦淑妃已有隐隐感触,听李王妃这话,秦淑妃不动声色地笑道:“前儿老太太进宫请安,我倒并没有听说。峥堂弟是我三叔家的,这事儿,别人不知晓,我三婶定是清楚的。既然王妃瞧中我那不成器的兄弟,不如我现在厚着脸皮跟太后要个恩典,宣三婶进宫一问便知了。不知太后可允准?”

方太后自然允准。

秦峥能被昭文帝相中想赐给女儿为驸马,人才是不必说的。

倒是秦三太太,突然宫里来人宣她入宫,让她很有些摸不着头脑。丈夫秦凤鸣从未出仕,她身上连个诰命都没有,往日间老太太进宫给秦淑妃请安,也没有秦三太太的份儿啊。再跟宣口谕的小公公打听,小公公收了东西,只一味笑道:“是极好的事,太太一进宫就知道了。”

秦老太太与秦老尚书商量半晌,对秦三太太道:“大约与峥哥儿有关,你说话务必谨慎。宁可不说,也不要多说。”寻常里一个不留神,说话还得罪人呢,秦三太太进宫,秦老太太一千个不放心。

秦三太太并无诰命,只得换了身儿体面衣裳,头上插着三五珠钏儿钗环,坐车与宣旨太监进宫去了。

慈宁宫满屋子的富贵堂皇,到处是鲜花着锦的美人儿,又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淡淡的威严。秦三太太一进去就腿软,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请安:“民妇见过太后,娘娘千岁。”

方太后没说话,秦淑妃笑对方太后解释:“臣妾与三婶日久未见,家里三叔并未出仕,三婶亦非诰命之身,太后莫怪。要不,还是让臣妾问三婶吧?”

方太后本身对秦三太太没什么兴趣,随意地点了点头。秦淑妃笑问:“三婶,仁德亲王妃瞧上了峥弟,只是不知峥弟家中可有议亲。若有议亲,此事作罢。若无议亲,太后在此,小郡主是太后嫡亲的孙女,仁德亲王与王妃的爱女,我这就厚颜请旨,请太后为小郡主与峥弟赐婚。”

秦三太太心中陡然一跳,这可是郡主!亲王家的亲闺女,太后的亲孙女,皇上的亲侄女!

秦三太太张张嘴,心脏狂跳起来,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又听秦淑妃笑悠悠的声音飘来:“三婶,到底有还是没有?您倒是给我句痛快话。”

咽下一口发烫的吐沫,秦三太太仿若飘上云端,然后,她听到了自己颤抖的声音:“没,秦峥并未议亲。”

听到太后赐婚秦峥与小郡主的事,宋嘉言愣了一下,半晌没有说话。宋老太太已是拍桌破口大骂起来,怒道:“狼心狗肺的东西,我这就去秦家问个明白!”说完拽着宋嘉言道:“走,丫头,我带着你去秦家找回公道!”

或许是有吴双的事在前,秦峥忽然被赐婚郡主,宋嘉言震惊过后,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她道:“祖母不必急,秦家必然要来人给个说法儿的。现在去秦家闹,秦家固然没面子,咱家也少不得被些小人幸灾乐祸。祖母莫要生气,秦家既是这等势利人家儿,我没嫁,倒是好事。”

宋老太太难过至极,搂着宋嘉言掉眼泪:“怎么就好人没好报呢!先时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竟然说话不算,那说话做什么,还不如放个屁呢!”心急之下,老太太把先时那些粗语俗话都拿出来说了。

宋嘉言深深地叹了口气,她实在没心情劝老太太,起身道:“我先回去歇一会儿,不必理我!”

戚氏忙道:“我去看看妹妹。”追了宋嘉言去。

宋老太太守着小纪氏念叨:“姐妹两个都这样不顺,究竟是上辈子做了什么恶业,这辈子犯了哪路小人啊?!”

想到宋嘉语无端小产,又看宋嘉言亲事几番不妥当,小纪氏心里也难受得很,还得打叠起精神劝老太太道:“这一辈子,谁还没个灾儿坎儿的,说不定福气在后头呢。像言丫头说的,秦家不过小人,这样的人家儿,如今提前看清这等小人面目,于言丫头也是幸事!”

宋老太太恶狠狠地说:“我咒他祖宗十八代!”

秦峥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他自翰林院回府,便觉着家中气氛微妙。秦老太太已经躺在床上了,见着秦峥就是一通哭:“我苦命的孙儿啊,这是造了哪世的孽,竟修来这样的亲娘啊!”

秦峥初时只以为母亲又有哪里不妥当,秦老太太哭了一阵,才把太后赐婚的事说了。秦峥心下怒不可遏,心口一疼,低头一口血吐在了地上。

秦老太太吓得脸都白了,秦峥依旧稳得住,摆一摆手:“我没事,一时怒气攻心,血气逆转而已。祖母歇着吧,我出去静一静。”

秦峥一静就静去了庙里。

秦三太太已经被丈夫揍成了猪头,书香人家,名誉比性命还重要三分。秦三太太此举,秦家几十年辛苦积累的名声毁于一旦,沦为帝都笑柄。

得知儿子去了庙里,秦三太太号啕大哭,夜半想着上吊,幸而被身边丫鬟及时救下,方捡回了半条命。如今,她是死是活,秦家也顾不上了。秦老尚书枯坐了一夜,第二日叫着儿子,带着老妻,一并去宋家赔礼道歉。

宋荣正在家里等着秦家上门呢。

秦老尚书深深一揖,羞愧难言:“秦家对不起宋家。”

宋荣并没有受秦老尚书的礼,他扶起秦老尚书,肃容道:“当日,老尚书亲自求亲,我方许嫁爱女。若是秦家早有与郡王府结亲之意,实不该戏耍于我。”

听宋荣的话音,秦老尚书愧道:“此事,秦家大错特错,不论子熙你如何处置,秦家绝无二话。”

“老尚书莫要这样说,秦宋两家原本就没有定亲,口头上的话,我视为誓诺,秦家不过随便说说。是我信错了秦家。如今赐婚旨意已下,我宋子熙唯愿秦家公子步步高升,前程远大了。”

秦老尚书落泪道:“将心比心,若我家女孩儿遇着这样负心人家,再怎么做也不为过。若子熙你允准,我真心诚意为秦嵘聘你家大姑娘为妻。”按秦老尚书本心,绝没有叫秦峥攀慕贵女的意思。说实际一些,小郡主虽贵,仁德亲王不过闲王而已,如今管管宗人府的事,实不比宋家实惠多少。

宋荣冷冷道:“老尚书虽对我有恩,我自问对秦峥不薄,视他如子侄一般!如今您家公子,还是留着做驸马做郡马吧,我宋家女高攀不起。”做出这等忘恩负义的事,还有脸赔罪!

那边儿秦老太太也很难堪,宋老太太早气个半死,正等着秦家呢。秦老太太一来,宋老太太心火上蹿,道:“我是乡下出来的,不大会说斯文话。不过,先时我觉着老姐姐与我是一样的人,才会同意跟你家结亲。这是怎么回事?无缘无故的,太后怎么会赐婚?你们若早给你家孩子相中了郡主,还来我家提什么亲事?你们也忒瞧不起人了!谁家没女孩儿啊?我听说老姐姐也是有好几个孙女的人了,怎么不把疼自己孙女的心略往别人家女孩儿身上考虑考虑呢?”宋老太太冷笑道,“我知道,郡主比我家言丫头的县君要高好几个等级。人哪,也别忒势利,我就不信,我家言丫头就不如人了!”

秦老太太哽咽道:“是我教媳无方,才惹出这等没脸的事。还有什么脸见老妹妹呢?老妹妹你有什么火,只管冲着我发,我这心里也好受些。”

原本宋嘉言只是静坐一旁,此刻,她忽然问道:“秦三太太如何了?”

秦老太太忙道:“家里商量了,这就送她到家庙里念经去。言丫头,我对不住你啊,我们秦家对不住你啊!”

宋嘉言淡淡道:“亲事自去年就开始提了,只因我的腿迟迟未好,方推到今年。我听说老太太每月都会进宫请安,我不信,老太太没有跟淑妃娘娘提及我与秦峥的亲事。淑妃娘娘心知肚明,还特意召秦三太太进宫相问,就是因为淑妃娘娘知晓,秦三太太素来势利短浅。”宋嘉言曲指敲了敲膝盖,温声道,“淑妃娘娘这样急于与仁德亲王府联姻,无非是想在太后面前讨个巧,增加她在后宫的分量而已。”

宋嘉言望着秦老太太,不疾不徐道:“秦三太太当着太后的面儿亲口说了两家无议亲之事,秦峥若是反口,就是把自己的亲娘往绝路上推。所以,秦峥会应下这桩亲事的。秦宋两家联姻之事,于帝都并不是秘密,我不信李王妃不知晓。李王妃有意于太后面前相问,无非是早与淑妃娘娘商量好,做个扣儿而已。”宋嘉言眉目从容,“仁德亲王府得到这桩亲事,淑妃娘娘在太后面前讨了巧,而今旨意已下,秦家自然要遵旨而行。老太太不必流泪了,依我对秦家的了解,这不是您与尚书大人之意。书香人家儿,视脸面名声比性命还重要。你们,也是没料到秦三太太蠢到如此地步!”宋嘉言道,“甚至不必把秦三太太送到家庙,秦峥与小郡主定亲成亲,没有亲娘出面怎么成呢?秦三太太虽无诰命,到底是小郡主的婆婆,再者,始作俑者于后宫安享富贵,秦三太太不过蠢而已,焉能将过错都推到秦三太太身上,这也太不公平了,接她回来吧。”

宋嘉言取出一片锦帕,打开来,里面正是秦老太太先时赠她的小玉佛。秦老太太满心悔意,流泪将宋嘉言的金钗相还,掩面道:“我无颜见你啊,言丫头。”宋嘉言将事情说得八九不离十,若是宋嘉言自己想出来的,这般才智,委实令人惊叹。

宋嘉言望着秦老太太:“世上的人,多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一个,算无遗策,手段非凡。我宋嘉言受今日之辱,来日必有奉还之时!”端茶,吩咐一声,“送客!”

宋嘉言冷冷地望着秦老太太的眼睛:你以为会伤害到我,不,这个世界已经无人能伤害到我。

宋家人的报复来得很快。

秦淑妃有孕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秦家人闻了信儿,也暗自不解。按理说,秦淑妃若有身孕,消息应该是自皇室传出才对,怎么倒满城风雨呢?秦老尚书问老妻:“上次进宫给娘娘请安,娘娘可有说什么?”不得不说,自秦老尚书致仕,秦家消息的灵通程度,大不如前。

秦老太太亦是疑惑:“没有啊。”若有这等喜事,秦淑妃万没有不说一声的理儿啊。

秦老尚书道:“不如去仁德亲王府打听打听消息。”反正婚事已经赐下,再怎么对不住宋家,婚事已经不能反悔。

“明儿我去王府给王妃娘娘请安。”未到椒房请安日,再如何记挂宫里,无旨也不能进宫。

不待秦家人去仁德亲王府打听消息,宫里传出了宋嘉语升为宋德妃的喜讯。

宫中妃嫔,以贵德淑贤四妃为尊,贵妃有戚贵妃,淑妃为秦淑妃,贤妃是丽贤妃,宋嘉语刚刚小产,并无功绩,先时破例封妃而无赐尊号,就是源于此处。这突然之间升了德妃娘娘,着实令人震惊。

反常即为妖啊。

说起来,宋嘉语完全是人在宫中坐,福从天上来。

外面把秦淑妃有孕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帝都大地,不说别人,哪怕消息不那么灵通的承恩公府也听说了。自从承恩公府大大地得罪了昭文帝,一家子差事被夺,灰头土脸的境况就不必提了。

这些天,承恩公府正拼了小命儿地往慈宁宫使劲儿,以期能在方太后面前求个恩典,改变一下家庭处境。承恩公夫人带着儿媳妇方大太太去慈宁宫请安,将此事与方太后一提,方太后还一脸迷茫:“未听说淑妃有孕啊?”

承恩公夫人与方太后是亲姑嫂,道:“不能吧。外头可是传遍了,怎么宫里娘娘竟不知道?”

丽妃与秦淑妃早便不大对付,且丽妃自昭文帝潜邸时就在昭文帝身边儿伺候了,又于宫闱多年,哪怕手段较秦淑妃逊色一二,也绝对不是傻子。丽妃顿时一挑柳眉,道:“这还不简单。前儿秦家与亲王府,又是联姻又是联亲的,今天有了身孕不说,倒是藏着掖着,防着谁呢?”

方太后较丽妃不是强了一星半点儿,她皱眉斥道:“淑妃虽有些小心思,与仁德有何干系?”仁德亲王可是方太后的亲儿子。先把仁德亲王府择出来,接着,方太后打发了承恩公夫人婆媳回去,先宣了太医院左右院判,再宣淑妃到了慈宁宫里。

秦淑妃确有玲珑心思,不过,秦淑妃有一点不比方太后。方太后随时召见命妇家人,便宜无比。故此,方太后虽居深宫,消息绝对比秦淑妃灵通百倍。

此事,秦淑妃败便败在情报迟缓上。

秦淑妃先时并不得方太后欢心,如今秦家与仁德亲王府联姻,方太后刚对秦淑妃的态度有了些转变,结果,秦淑妃立刻又有了隐瞒身孕的事儿。

其实,这也是宫妃常见的把戏了,为求稳妥,有了身孕先不说,待胎象稳健后再寻了适当的时机宣布,如此,不但可以增加胎儿的稳妥性,更可适当地利用腹中胎儿为自己增加些许分量,谋得些许利益。

不要说秦淑妃这一代后浪,就是身为前浪熬到太后尊位的方太后在先帝后宫时,也动过这些小心思。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方太后乃圣母皇太后,你秦淑妃不过皇帝一小妾,有了身孕不说,瞒着!你瞒着谁?又防着谁的?

如今秦淑妃有孕在身,死瞒着不说,还要促成秦家与仁德亲王府的亲事,秦淑妃你打的什么主意!

秦淑妃并不知晓自己有孕之事已传得沸沸扬扬,见太后召见,收拾打扮了一番便带着宫人侍女去了慈宁宫。待秦淑妃请安后,方太后命其起身,直接宣左右院判进来请脉。

秦淑妃的脸立刻白了。

方太后淡淡道:“怕什么?有孕是皇家喜事啊。看淑妃这模样,怎么不以为喜,反以为惊啊?”

秦淑妃是个聪明人,她立刻跪下请罪:“这几日,臣妾确有几分身子不适,臣妾正想着是不是宣太医来请脉……”

方太后根本不理会秦淑妃的托词:“不必淑妃费这事,哀家已经替你宣了。”

事已至此,秦淑妃只得让左右院判请脉。左右院判一摸,便知是喜脉。方太后问:“几个月了?”

二人不敢隐瞒,恭恭敬敬地说:“应有四个月了。”

方太后望着秦淑妃,问:“自妃位以上,每十天便有一次平安脉,给淑妃请平安脉的太医是哪个?”说着,方太后不掩其怒火,怒斥道,“还不扶着淑妃坐下?一会儿肚子不舒服,哀家就是有嘴都说不清了!”

秦淑妃哪里禁得起此话,顿时眼圈儿就红了,请罪道:“臣妾万不敢有此念。”

方太后根本不理会秦淑妃的楚楚可怜,怒问:“给淑妃请脉的太医是哪个?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堂堂皇家太医,竟连个平安脉都摸不出来?”又骂左右院判,“你们是怎么当的差?淑妃是皇帝宠妃,正二品妃位,你们竟敢糊弄,派个连平安脉都不会把的太医过去服侍。若有万一,你们便是谋害皇嗣之罪!”

太医院院判哪里敢当此话,立刻跪地叩首禀道:“服侍淑妃娘娘的李太医医术精湛,不让臣等。别的臣不敢保证,若李太医连平安脉都把不出来,臣甘愿受欺君之罪惩处!”

方太后宣李太医晋见。

事情就是这样。世界上聪明人太多,聪明人的小心思也太多。有小心思不足为奇,耍小心思也不足为怪,关键是,耍就耍得高明一些,万不要被人抓住把柄。

秦淑妃有四月身孕藏着不说,方太后大怒,不过,念及秦淑妃有孕在身,方太后令人将秦淑妃送回淑和宫好生休养,对着昭文帝却是好一番伤心。

“说来也是书香门第,平日里言语举止无不是大家风范,故而,皇帝封她为淑妃,哀家虽觉着她年纪尚轻,也未阻止。”方太后微怒,“如今后宫之事,小事有戚贵妃做主,大事有哀家和皇帝商量着做主。戚贵妃自不必说,哀家信她。余者就是哀家与皇帝了,有了身孕,这样天大的喜事,太医诊出来却封了太医的口。哀家倒不知淑妃是何意思!先时宋妃好端端的孩子没了,哀家吃斋念佛一个月,就是求着祖宗在天之灵庇佑皇帝、庇佑祖宗基业。今日,淑妃有孕,孕时比宋妃还早两个月,却隐瞒哀家不肯相告。哀家这个太后,做得到底有什么滋味儿?”

昭文帝对于秦淑妃所为也是大为不喜,皱眉:“以往朕也不知晓她竟是这样糊涂的人,罢了,降为嫔位,叫她好生在淑和宫养胎吧。”

方太后按住儿子的手,道:“你更是糊涂,再怎么说,淑妃有身子呢。她本就是个多心的人,这个时候降她的位分,多忧多思的,伤着皇嗣如何是好?哀家倒不是心疼她,哀家心疼的是哀家的孙子!”方太后叹口气,“前儿宋妃来给哀家请安,哀家看那孩子脸儿白白的,就心疼得很。宋妃虽是失了皇嗣,平日里为人,却比淑妃明白一百倍。她人也讨皇帝的喜欢,要哀家说,皇帝很该多疼疼她。四妃之位,德妃还空着。宋妃入宫这些时日,伺候皇帝周全,何况,她父亲还是救驾的忠臣。这样人家儿出来的孩子,心思或许浅些,却是心地纯正、秉性良善。如今宋妃还未有封号,怎么皇帝倒把这事忘了?”

“那依母后的意思是?”

“德妃之位还空着,我看,那孩子倒也担得起。”

昭文帝笑道:“就依母后的意思吧。”

听到秦淑妃被禁足的消息,宋荣对宋嘉言道:“你所料不差。”

宋嘉言微微一笑,秦淑妃是个很谨慎的人,这样谨慎的人,忽然之间插手堂弟亲事,令秦家与亲王府联姻,必有所谋!若说秦淑妃是为了讨方太后喜欢,焉何要选在秦家与宋家联姻的时候呢?哪怕秦淑妃想让秦家攀慕亲王府,也不该用秦家失信的名声作为代价!

秦淑妃这样急切,必有缘由!

能让秦淑妃不择手段的原因,宋嘉言的猜测就是:秦淑妃已有身孕。

一个妃子,想保住自己的身孕所能用到的法子,秦淑妃用尽了。但是,秦淑妃不应该忘记,这世上,不只她一个聪明人。

唯一可惜的是,虽然秦淑妃因隐瞒身孕一事栽了个大跟头,不过,因为怀有龙嗣,宋荣一击之后,不好乘胜追击,却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