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今拾掇完的时候,卫来也挂掉了电话。
他的脸色不大好。
岑今很担心:“是不是伤口疼?有不良反应吗?有任何不舒服,你要跟我讲。”
卫来说:“这屋子里太闷。”
闷吗?岑今回头看了一眼大敞的门。
是真的闷,还是这通电话让他……闷?
她犹豫了一下:“电话是谁打的?”
“麋鹿,说了些后头的安排,我没什么兴趣。”
他撑住手臂从床上坐起来,岑今赶紧过去扶他,卫来笑:“没事,伤在肩膀,又不是不能走不能动。”
他走到门边,站定。
伤口不是不疼,是很疼,但他觉得还不够——更疼点就好了,这样他就没精力去想这些突然杀出来的糟心事了。
他的目光落到墙侧架的、通往屋顶的木梯,原来这间客房顶上也有露台。
他说:“我上去坐坐。”
岑今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卫来,你身上有伤……”
卫来总能找到理由说服她:“屋子里真的太闷,上去了,视野好,空气好点,也舒服点。再说了,站得高看得远,我带枪上去,也算是个哨岗不是吗?万一有情况,还能有个准备。”
木梯子窄,岑今回屋给他取伞,张开了出来时,他没等她,也没交代,已经上去了。
岑今在原地站了会儿,回屋去把切好的菜式一样样装回箩筐,拎起来的时候觉得好沉,坠得手腕发酸。
出门时,她说了句:“我去做饭了。”
雨太大,卫来可能没听见,也没回她。
她撑着伞,踩着浅浅的积水穿过院子,到了门边,旅馆老板出来帮她接箩筐。
岑今把箩筐递过去,回头看这边的屋顶,依稀能看到卫来坐在遮阳伞下。
旅馆老板好奇地翻看箩筐里拿大叶子一样样包起的菜料,问她:“刀工很好啊,经常做饭吗?”
岑今说:“不是,第一次给他做。”
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卫来摩挲着枪身,听雨砸在遮阳伞上的嘭嘭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直到视线里出现一个模糊的影子。
大雨天,街上几乎没有人,只有那个人撑着伞,一路过来,拐下街面,又拐进旅馆的大门。
卫来拿起单筒望远镜看过去。
是那个刀疤,戴墨镜,绾着裤脚,腋下夹了个塑料袋包着的纸包。
卫来好笑,这什么天气啊,还戴墨镜。他端起枪,瞄准,毫不犹豫地扣下扳机。
刀疤右脚边泥水溅开,从高处看去,只像是炸了一个小爆竹。他停下了不动,抬头看卫来,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迟疑着又往前走。
卫来将枪口移向另一侧,再次扣下扳机。
这一次,是刀疤左脚边泥水溅开。
卫来觉得,在雨天开枪的声音真怪——枪声也好像水花,四下溅开,然后被密集的雨线压拽去地面,随着雨水汇流,流进那个排水沟,又流向旅馆外。
他低头吹了吹枪口,再抬头时,刀疤把那个纸包咬在嘴里,扔了伞,两手抱住头,继续朝这个方向走。
卫来没再开枪了,过了会儿,木梯子上传来噔噔的重音。那个刀疤爬上来,把纸包扔到桌面上,然后坐进另一把椅子。
他全身淋得湿透,当着卫来的面,取下墨镜,拽起滴水的衣角去擦。
卫来移开目光。
他猜到刀疤墨镜下遮着的眼睛一定是有伤,但没想到伤得这么重,也没想到除了墨镜,那里一点遮盖都没有——在原本该是眼睛的地方,出现凹陷和狰狞的刀口,任何人都会觉得触目惊心。
擦完了,刀疤把墨镜重新戴上,像是知道他在想什么:“被砍的,当初我们逃跑,身后是拎着刀的暴徒在追,跑着跑着,前头又来了一群。我们不知道是该往前还是往后,混乱中,有一刀劈了过来,我倒下去,以为自己死了。
“结果活着,但是我家人真的都死了。十六口,找到十四具尸体,还有个儿子,当时三岁,尸体没找到,到现在都是失踪状态。”
卫来没说话,前院的屋子那里有一处斜斜的烟囱开始冒烟,是岑今在做饭吗?
刀疤继续说话:“昨天晚上,我们收到消息,你的朋友在四处打听我们。这让我觉得,也许之前我们双方存在误会。”
“双方?”
刀疤笑,伸手先指向自己,又指向卫来:“我们双方。”
最后指向前院,“不包括她。”
卫来眸光一紧,一把抓起枪,死死抵住刀疤额头。
刀疤语气平静:“我是来谈判的,你放心,现在没人动她,我可以向你保证。再说了,就算你打死我也没用,我还有同伴。”
谈判?这个词真是一路都在听到,真奇怪,总是在暴力血腥之后,忽然心平气和地要求坐下来谈判,早干吗去了?
“我们设法把一些情况告诉了你朋友,请他转达——卫先生,我想你已经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了。抱歉之前把你当成敌人一样对待——因为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跟岑小姐已经很亲密,根本不像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单纯保镖。”
第一次?
卫来收回枪。
他想起来了,那时候,他当着刀疤和那个AK的面跟岑今亲热,还说“昨晚上你带劲得很,老子都为你疯狂了”。
“尤其是谈判结束之后,你还和她在一起,我们觉得你们是一伙的,所以把对付你也列入了计划。”
卫来问他:“你有什么证据,说岑今是战犯?”
刀疤笑了笑:“可能你们认为,只有那些挑起、教唆、策划、发动战争的人,才能被称作战犯。但在我们这些人看来,不管你是不是胡卡人,只要你在那场浩劫里对卡西人犯下过无可宽恕的罪行,你就是。”
他伸手,扯下纸包外罩的塑料袋,打开封口,从里头取出一张照片递给卫来。
是一张三人的合照,两个白人,都是中年男人,加上岑今。中间的那个男人,手臂搭在岑今肩上。
岑今扎着马尾,淡淡地笑。虎鲨没有撒谎,岑今那个时候比现在要瘦很多。
刀疤指了指另一边的人:“这个叫热雷米,法国人。”
又指中间的,“这个叫瑟奇,你有没有注意到,他有一只手搭在岑小姐肩上?”
他递来第二张照片:“这个,是前一张照片的局部放大。”
卫来盯着照片看,确切地说,是那只手的局部放大——那只手的虎口处,有一个牙印。
“我们把这只手寄给了岑小姐,我想,她应该一早就知道是谁找上门来,又是为了什么。”
卫来说:“岑今拿到过你们总统颁发的勋章,她保护过175名卡西人的性命。”
他自己都觉得这辩护苍白无力,要抬出“总统”“勋章”这样浮夸的说辞来替她讲话。
刀疤回答:“所有在屠杀期间救助过卡西人的国际友人都得到了友谊勋章,但如果真相根本就是被扭曲的,总统也会被蒙蔽。
“我们有名单,前后进入那个保护区的卡西人,总数是292个。但最终,卡西解放阵线打回去的时候,里头只剩了175个。
“卫先生,不妨问问岑小姐,那117个人都去哪儿了。”
卫来把照片推开:“说完了?拿两张照片、几个数字,就想给她定罪?”
刀疤冷笑:“是啊,一时间很难接受。毕竟她看起来很好不是吗?又漂亮,又聪明,哦,对了,还很会伪装,冲在正义斗争的前线,写了一手好社评。”
卫来盯住他看:“有事说事,不要扯不相干的。”
刀疤大笑:“卫先生,你真的没有发现,这位岑小姐做事很有目的和计划吗?
“她的社评很有名,但你有没有把她之前几年的社评全部翻出来看?她早期的风格温和圆滑,后来突然变得犀利、大胆、博人眼球,时间点恰恰是在热雷米死了之后、上帝之手成立不久。
“你不觉得这个时间非常蹊跷吗?有人心里有鬼,密切关注卡隆的动态,嗅到危险的气息之后,就忙着一层层地给自己拽遮羞布……”
卫来打断他:“那你想让我怎么做?”
刀疤欠了欠身子。
“我们上帝之手的主要成员是难民中最不幸的那部分幸存者。他们活下来了,但家人都不在了,活得几乎没有牵挂,唯一的支撑就是复仇。
“你可能也看出来了,我们没你专业,也没受过太多特训。这两次交锋,我们也吃了苦头,AK现在还在医院里,昨天你打伤我们一个同伴,外请的狙击手也中了枪……”
他看了一眼卫来肩侧包扎的绷带:“没死,但伤得比你重一点。
“直到昨晚,收到消息之后,我们才发觉,只要卫先生表个态,事情本可以解决得更温和一点,我们也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表什么态?”
刀疤转头,看向冒烟的那处烟囱。
“卫先生,你的车子就停在院子里,没人会拦你,你离开就可以。但岑小姐要留下来,她必须为做过的事付出代价。”
卫来笑起来:“法官判案还要听两面陈述,你凭片面之词,就想我走?”
刀疤早有准备:“可以给你时间,让你去问她。我们收到对她的指控,也做过调查,不怕你去问。但卫先生,我们表现了诚意,也请你给个明确答复——如果事情属实,你要保证不再插手此事。”
卫来沉默了很久,点头。
刀疤长吁一口气:“那你需要多长时间?”
“给我……一天。”
刀疤走之前,把那两张照片给他留下了,说是对质的时候,也许用得上。
卫来一直没动,冷眼看溅起的水花一点点濡湿照片。
刀疤带来了庞大的信息量,此时此刻,明明那么多可以去想的、回忆的、推理的,他通通没去做,只是在照片几乎完全泡在水里时,忽然抢出其中一张。
岑今那个时候真的好瘦啊,大概是扎了马尾,显得特别小。三个人一起照相,她是站得最开的那个,脸上在笑,眼睛里却很空,不像边上的两个人,那么开怀,甚至还比了V的手势。
一直到天色暗下来,他才想起要回房。
房间里已经点起了蜡烛,桌子拖到床边,上头摆了好几个菜。西红柿用来做了汤,青椒炒了牛肉,莴苣和土豆单拌了丝,还摊了鸡蛋皮。
颜色搭配在一起,既热闹又好看,就是已经凉透了。
卫来笑,问坐在边上的岑今:“怎么没叫我?”
岑今没说话,起身过来拉住他,几乎是把他推坐到床上的,说:“别动。”
她拆开他肩上的绷带,卫来低头看,这才注意到绷带几乎全都被雨淋湿了,有血色自内洇浸出来。
他解释:“雨太大了……”
岑今笑笑:“以后,你心里有事,或者生气的时候,可以摔东西、骂人,也可以乱发脾气,但是别作践自己身体。伤口感染了,疼的是你;有后遗症了,受的也是你。这话我只说一次,听不听也随你。”
她不再说话,也不看他,细细为他敷药,重新包缠绷带。卫来忽然控制不住,单手狠狠搂住她,埋头在她怀里。
静了一会儿之后,岑今笑起来。
她低下头,伸手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说:“卫来,我们先好好吃饭。
“我这么费心做的,不要浪费了。
“饭桌上,不谈事。有什么话,我们吃完饭,开瓶酒,慢慢聊。”
这饭,吃得嘴里寡然无味,心里五味杂陈。
但卫来记得每一个话题,他们聊了味道、火候、调味料,一致肯定林永福之所以能当厨师,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岑今还抱怨了大火油炒,让她沾了一身的油烟味。
她侧身过来,笑着让他闻。卫来低下头,鼻端淡淡的火薪和油盐气息。
他恍惚了一下。为他喷过香水的女人好像很多,但真的沾上烟火气息的,只这一个。
吃完饭,岑今很快冲了个澡,出来的时候穿着那件他改过的衬衫,头发半湿着绾起,有几缕垂着,水珠顺下来,把肩颈处渍湿。那粒鲜红的石榴石贴着她细瓷一样的皮肤,水亮显眼。
卫来问:“你这样不冷吗?”
岑今摇头,把桌上的餐具摞回箩筐。卫来要帮忙,她不让,末了自己拎起了送去前院。
卫来一直看着她,箩筐一定很重,压得她肩侧微沉。撑开伞的刹那,她忽然回头,叫他:“卫来。”
室外的灯光透过密雨和泛黄伞面,罩在她身上,她有几丝头发在光里扬起,笑容温柔,眼睛里没有全世界,只有他。
门边是框,她是框里的画。卫来笑,如果这一刻停住多好,不念过往,也不要未来。
赶在烟花未冷前,握住这一抹刹那即永恒。
再回来的时候,她握了瓶起开的红酒、两个高脚酒杯,说:“没牌子的,你身上有伤,少喝点。”
把红酒放下,她坐进桌子对面的椅子,衬衫一掀,从内裤勒带里取出一包烟:“刚没手拿,塞这儿了。说是本地烟,有香料味。”
她抽出一根,就着蜡烛的火头点着了,手很稳,并不看他,浓密的睫毛微扇,带出周身一种水渗不进的沉郁气场。
这场景,似曾相识。
岑今吸了口烟,仰起头,把烟气慢慢吐出。
她忽然笑起来:“爱上一个人真奇怪,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像做了场梦,有人运气好,梦做得长点,就是一辈子。”
她顿了会儿,轻声说:“但是我运气不好,总是差了一点。我当时……和三个同事,一起留了下来。”
三男一女,除了她,另外三个人还都算资深。联合国的车队走了之后,他们马上做出应对。
——装点门面。
国际组织的旗帜还是得打起来的,而且要打得更显眼、更多、更大。混乱时期,某些旗帜标志比人命来得值钱。
——登记人数。
有一大部分惶恐的难民已经四散逃命去了,剩下的有两百名左右,都被一一登记造册。
——清点食品、日用品库存。
这么多人,吃喝是个大问题,清点下来,境地尴尬——小学校里根本没有太多储备,最多也就再撑个一两天,即将面临断粮。
四个人开了会,明确分工,考虑到混乱时女人更容易受伤害,所以很照顾岑今——她只负责留守、安抚难民情绪、医疗和内部管理,不需要对外。
剩下的三个人,一个负责安保和巡逻。维和士兵撤退时遗留下了部分装备,那人穿上有“UN”标志的背心,戴钢盔,抱着把枪来回巡走,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犹疑的胡卡人拎着刀在附近出没,但是不敢靠近。
另外两个人要开车出外勤。一是为了设法搞到足够的食物;二是不能孤军奋战,要联络其他留下来的、零散的保护区,协同合作;三是这种时候,他们是文明社会遗留下的眼睛,是历史的目击者、事件的见证人,有责任去留存相关照片、资料。也许有一天,这些东西就会用得上。
开完会之后,岑今心里踏实不少,每个人都很乐观——毕竟不是闭塞的年代了,全世界都在看,国际社会一定会很快插手,谁会放任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持续发生且发酵呢?
接下来的两天,外勤的进展让人鼓舞。
——他们成功买到了面粉、盐、土豆,甚至带回来一些红茶。
——据说这样的保护区不止一个,有个法国牧师的教堂里藏了三千多卡西人,国际红十字会在正常运转,扛下压力收治了很多伤者……
——他们甚至遇到了BBC的记者,据说有一部分照片已经传回去了,很快会对全世界公开。
但接下来,希望就像烛火一样,慢慢熄灭了。
紧急事件的处理其实也像灾后救援,有黄金72小时。起初的几天国际社会如果没有重拳出击或者明确发话的话,会被视作某种程度上的纵容,施暴者会更加嚣张。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
太阳升起,星辰落下,有时候,岑今会呆看着手表表面的指针走完一圈又一圈,觉得卡隆像是被世界给忘了。
外勤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车窗在某一次被砸得粉碎,每多出去一次,车身上就多一些破坏——据他们说,外头已经进入了一种群体性的疯狂,那些设路障的胡卡人,对他们越来越挑衅。
广播昼夜不停,早期的煽动之后,播报换了内容,会放送各种地址,比如“快,我们在××附近发现了大批蟑螂,胡卡勇士们,拿起你们的刀,快来”,像是呼朋引伴的杀戮游戏。
岑今的精神越来越紧张,做梦都会梦见广播里播报这所小学校的名字,然后无数胡卡人提着刀从四面八方涌来……
有一天,两个出外勤的同事没有回来。
不安像潮水一样在保护区里蔓延,等了一夜之后,那个负责安保的同事决定出去找。
岑今在高度紧张中又等了一天。
她就在这里停顿,沉默了一会儿,磕掉烟头的灰烬。
卫来问:“然后呢?”
岑今笑笑:“然后就没回来。妈的,像是开玩笑,突然之间,就从四个人变成我一个人了。
“我整夜不睡,在黑暗里瞪着眼睛,想着,我要完了,没外勤、没安保、没吃的,天亮之后,只要再有一个胡卡人靠近试探,这个保护区就完了。”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黎明的时候,她忽然听到车声,然后有人撼着小学校锁起的铁门大喊:“有人吗?请帮我们开一下门!”
“我透过窗户往外看,看到撼铁门的是个白人,当时的心情,像见到了同胞一样激动。”
来的是热雷米和瑟奇,两人开一辆面包车,车身有“和平救助会”的徽标。
车子开进院子,车后遮盖的帆布一掀,里头藏了十来个满身血污的难民。
“热雷米说,他和瑟奇也是留下来的志愿者,他们的保护区被冲破了,那些难民是他们一路过来时救的。”
热雷米带来几个不怎么乐观的消息。
一是,局势在恶化,国际社会集体哑声,短期内好像没有要干预的意思。
二是,保护区也不安全了,光这两天内,就听说有两个保护区被冲破。
三是,他们在路上听说,有两个外国人在车上私藏了卡西难民,想强冲路障,结果胡卡人的十多辆车紧追不舍,还在广播里呼吁更多的人赶来围堵。那辆车在慌乱中翻下大桥,起火爆炸了。
岑今有一种感觉,那两个外国人,也许就是她的同事。
卫来问:“那两个人,热雷米和瑟奇,是怎么知道小学校的位置的?”
岑今说:“他们说,在路上遇到过我那个出去寻找的同事,他指给他们的。他们也把那两个外国人翻车的事跟我同事说了,但我同事坚持要去确认一下。”
她举起酒杯,仰头喝下大半,舔了舔唇上的酒沫:“我那个同事,至今还是失踪状态。”
岑今甚至来不及为前同事痛哭,就已经和热雷米、瑟奇在商量新的对策了。
热雷米提议,非常时期,非常对策,随着保护区接连沦陷,老一套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不妨采取一些手段。
“热雷米说,那些暴徒中,除了少部分是真正的极端狂热分子,大多数人都是想借机捞点甜头,可以买通的。他曾听说,有些保护区之所以更安全,是因为负责人给军方小头目塞了钱,小头目暗中给保护区行了方便。”
卫来问:“那你当时有钱吗?”
“没有,但卡西人有。”
“是不是由你出面,朝卡西人募集钱款了?”
岑今笑了笑:“是啊,那些日子,我负责内部管理,难民只相信我,只能我去。”
当时,卡西人逃离得仓促,随身带的主要是钱款,困在小学校里,钱没个花处,听说可以给自己买方便,都争先恐后地往外掏——数目颇为可观,这笔钱也很快发挥了作用。
“热雷米他们出去打点了一次,带回来很多吃的,甚至还有啤酒。他们的计划是打通一条路,买通这条路上的所有路障,出入不会有麻烦,而附近的胡卡人得了好处又不会骚扰学校。这个保护区,就是真正被保护起来的避难所了。”
岑今喝干杯子里的酒:“效果很明显,比我之前的同事们拟定的计划还要管用。我觉得热雷米他们脑子很灵,懂变通,这才叫适者生存。
“这期间,他们陆续又救回来一些难民,难民的总人数,最高时是292个。”
卫来问:“为什么是‘最高时’?后来有减少吗?”
新的难民加入,难免带来外界疯传的消息。
大多是悲观绝望的:又一个大的保护区被冲破了,外国人的脸也不再是保障了,听说有志愿者遇难。国际社会还在开会讨论,不能达成一致,议程一拖再拖——但这里每一秒都在死人。
也有振奋人心的:听说有人逃出去了,通过水道去了乌达。这种时候,保护区也不能信任,最安全的地方莫过卡隆之外。
热雷米设法打听,佐证了这一消息:卡隆和乌达之间有条大河,河上确实有船。但是,一路买通关卡加上船上的位置,一个人要收很多钱。说白了,就是发难民财的。
卫来沉默,他想起可可树说的话。
——我记得那时候,有一阵子,河水忽然变红了,很多人去河边看,还有人在河里捞起过漂下来的尸体。
——后来听说,有一群难民想通过河道逃过来,但是没有船……胡卡人追上他们,就在河边……砍呀……砍……
卫来问:“河上真的有船吗?”
岑今笑笑:“我不知道啊,当时我就没出过保护区一步,也没有真的看到谁去杀人,都是听说的。”
但是消息很快传开,很多难民来找岑今打听。岑今去征询热雷米的意见,热雷米回答,可以试试,但太危险了,你只跟几个人说说看,第一次不要超过五个人。
卫来打断她:“从头到尾,都是你出面去说?”
岑今无所谓地笑:“是啊,要钱是我,发布消息也是我。人家出外勤,在外面跑来跑去,这种内部管理的事,当然该是我做。”
卫来沉默,顿了顿,轻声说:“傻姑娘。”
岑今笑:“现在学精了,但是可惜,不能给那时候的自己分一点。”
钱凑得很快,有人拿存折抵,有人提供了家里的地址,告诉热雷米贵重的物品藏在什么地方,请他帮带——在卡隆,卡西人本就属于相对富裕的阶层,求生的价码虽然昂贵,但还是愿意孤注一掷。
第一批的五个人在半夜出发,黎明时分,热雷米和瑟奇的车子归来,隔着很远就向她比胜利的手势。
岑今眼眶微湿,如释重负。
“热雷米嘱咐我,这个消息不能公开,因为人多口杂,万一泄露,这条好不容易买通的生命线就会被迫中断。所以我行事很小心,把一次撤离的人数控制在十个左右,而且会安排亲友一起走。有人问起少了人,我们一律回答,是为了降低风险,转移到邻近的保护区去了。
“就这样操作了五六次。有一天早上,我照例地等,热雷米和瑟奇回来之后,也照例地告诉我一路平安,没有任何纰漏。
“然后他们回房休息。热雷米走在我前面,他穿了花色的衬衫,我无意中发现,他的衬衫后背上,有一道喷溅上去的血迹。”
她看进卫来的眼睛:“于是我站着不动,他们都回房了,我还是站在原地不动。我开始回忆他们是怎么出现的,然后……我忽然害怕了。”
岑今一夜没睡。
她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去怀疑同伴,那道血迹只不过是个意外,但这止不住有些可怕的想法像巨浪一样翻卷着泼向更黑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