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义之名(2 / 2)

龙阙 石头与水 8251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三皇子道:“镇南王时常说,父皇龙体康健,定能长命百岁。儿子是想着,到外头去瞧瞧。”

景安帝笑道:“看来,你是拿定了主意啊。”三皇子起身行一大礼:“请父皇成全。”

景安帝问:“你看中哪里的封地了?”

三皇子没跟他爹客气,道:“儿子看江西就很不错。”

倒不是什么好地方,景安帝却另有打算:“云贵封你如何?”

三皇子道:“云贵多为土司掌权,与先时南夷的形势还不大一样。而且现下大理刚刚归顺,父皇便派我去就藩,怕要引起当地土族的反弹。毕竟他们在大理还颇有势力。不如令镇南王渐次削弱土司之势,再令藩王就藩不迟。”

景安帝想到朝中人对镇南王的诋毁,笑道:“你这话也在理,你既看中江西,便将豫章封你。”直接允了三皇子。

三皇子起身谢恩。

三皇子封藩之事,大皇子是既喜又忧。喜的是,讨厌鬼又走了一个,待这些讨厌鬼走光了,储位自然非他莫属;忧的是,三皇子竟封到了豫章,这岂不是正与南夷相邻,如今,与镇南王狼狈为奸便更容易了啊!

这里要说一下封藩制度,如景安帝说把豫章封给三皇子,所封者,不过一城而已,并不是把整个江西都封给三皇子。至于景安帝当年将整个南夷封给秦凤仪,主要原因是,南夷贫瘠,而且土人、山蛮横行,基本上当时说将南夷封给秦凤仪,也主要是指被汉人控制的南夷地区。但秦凤仪收复土人、靖平信、桂,收抚了整个南夷。由此,秦凤仪的封地一跃为天下藩王之首。所以,秦凤仪的封地,真的是有原因的。现下朝中不少与秦凤仪不睦的大臣想到秦凤仪的封地,都觉肉疼,想着当年怎么陛下将南夷封给镇南王时咱们没拦一拦啊!结果倒叫镇南王赚得如此大块封地,真是占足了便宜。

可这些人也不想一想,人家秦凤仪的封地大,是人家凭本事收复的。以往,南夷虽说是属于朝廷的,也不过名义上罢了。土人还每年去朝廷打秋风,做出个顺服的模样,山蛮完全就是理都不理朝廷的啊。

但相对于秦凤仪,三皇子的封地明显就小得多了。

不过即便小些,三皇子宁可就藩,也不愿在京城里看大皇子那装模作样的脸。

三皇子便得封豫章王,但安哥儿身为嫡长子,未能得封世子,由此亦可见三皇子在京城政治势力之微弱了。不过安哥儿毕竟是嫡长,只要无甚错处,以后封世子也必是无疑了。

三皇子年后便收拾收拾带着自家儿女以及他爹派给他的属官往豫章就藩去了。朝中此时有人提议在云贵设总督之位,景安帝未允。

大皇子有些不解,景安帝与他道:“大理那里,到底如何,怕是镇南王一时都不能掌控全局。说到底,杨家虽式微,可段、白两家势力犹在。既然大理已然驻兵,此时再派总督,镇南王的人马必然要退出大理的。如此,便要调用别处兵马。西南之地,多有瘴毒不说,将士适不适应得了西南的气候饮食还得两说。当年,太祖皇帝着大将谢敏征南夷,便损耗颇重。”

大皇子道:“父皇,难道不能直接征调南夷兵马吗?镇南王一向忠心,为人亦识大体。”

景安帝摇头笑道:“忠心倒是不假,可识大体就算了,他可不是识大体之人。何况,他麾下兵源亦是复杂,士兵、山民,还有交趾人,其中这里头再分各族子弟,据说南夷共有三四十个族群。镇南王能整治起这一摊,可换一个人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而云贵,亦多是这种情形。所以,纵以后派官,亦要万分斟酌。当地各部族,人虽少,他们却是土生土长的,一旦不能收服,他们便跑到深山,倘他们肯在深山安生度日,也是福分。可山里的生活,如何能与城里相比,终是生出各种是非来。再者,就算打得他们不敢出来,云贵之地,多大的地盘儿啊,没人怎么行呢?赶走了当地土人,又要迁民。如今承平日久,你瞧瞧,先前徽地受了雪灾,镇南王带着大米迁了些百姓到南夷,徽州巡抚犹是急了。各地大员,没人愿意迁自己当地的百姓。再退一步讲,就是迁过去,云贵之人一向贫瘠,百姓有手有脚,倘日子不好,终是要逃的。”

“朝廷虽有银钱,难不成,全撒到云贵去?何况,贵地土司现下还没动静呢,现在派云贵总督,此旨一发,镇南王必然令军队退出大理。他的兵一退,新调去的兵水土不服,亦不知当地风土人情,岂不叫大理缓过这一口气?倘他们缓过这口气,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还有,贵地土司尚未臣服,谈什么云贵土司?他们哪,不过是看着镇南王这几年东征西讨,只怕镇南王得了实惠。”景安帝语重心长地拍拍长子的手,“可你想想,镇南王到底是咱们皇家的人,倘因咱们皇家之争,叫云贵土司得了便宜,这成什么了?何妨就叫他暂且驻兵大理,镇南王的性子,他必是要贵地臣服的。再者,云贵的大头是茶马贸易,这里头的分寸,镇南王与云贵素有商事往来,他对此事拿捏得好。可换一个人,不一定有此间分寸。兴许会有朝臣说,让镇南王辅助新总督治理云贵便可。这样的话,更是混账至极!你要记住,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到地方上,仍是如此。一件事,必然有主有从。现下一地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正三品,尚有督抚之争。何况,令谁辅助谁,这样的话,听起来没错。可一旦施行,必致地方大乱。何况,镇南王乃亲王之尊,你让他去辅助一地总督,岂不是尊卑不分?”

景安帝细将云贵的形势利害说与长子知晓,大皇子虽觉父亲的话在理,心下却觉着,长此以往,镇南王势力膨胀至整个西南,这也委实优容太过了。

只是这样的话,他如何能与父亲说呢。

大皇子私下请四舅平琳向外祖父平郡王请教,平琳的话就是:“陛下偏心太过。”平郡王所忧虑的,还不只是陛下的偏心。何况,这算什么偏心呢。平郡王知道是大皇子特意令平琳与他请教此事,只得细细地说与这个四儿子道:“不论云贵还是南夷之地,先时对朝中向来无所供奉,如南夷,但有天年不收,年景不好时,朝廷还要赈济一二。如今,南夷好了,所以,大家的眼睛便都盯着南夷了。”

平琳道:“爹,朝廷好地方多了,北有京师、南有苏杭,哪个不是一等一的好地方,谁还眼馋南夷不成?我是觉着,镇南王封地本就极大,交趾又划给了他。如今,云贵也叫他的兵驻着,西南半壁,都是他的地盘儿了。”

虽则平琳一向在智谋上有些欠缺,但不得不说,这句话却正中平郡王心坎儿。平郡王心下亦觉着,景安帝对镇南王优容太过。不过平郡王到底不是寻常人。他平家外姓封王,当年一样有人说陛下对他平家优容太过。想通这一点,平郡王越发沉静,与四子道:“阿琳,眼下西南看着形势虽一片大好,可西南之地,不比中原,不是汉人聚居,而是百越混居,那地方,换个人,谁收拾得了?”

平琳道:“我就不信,朝中就没有能人了?”

“朝中的确不缺能人,但这时候谁接掌云贵都不如镇南王合适。何况,贵地土司还未有臣服之意,现在急什么呢。”平郡王道,“现在急着去夺云贵之权,惹恼了镇南王,倘云贵之地鸡飞蛋打,这个责任,谁来负?”

平琳嘀咕道:“就是鸡飞蛋打,也比叫镇南王得利好吧。”平郡王一掌拍在桌间,怒斥:“你放肆!”

平琳吓得连忙道:“爹,我就随口一说。”

平郡王怒视儿子,冷声道:“你若想成为一流的人物,必然要有一流的眼光。不要见陛下令镇南王驻兵大理,就这样沉不住气!镇南王乃国朝藩王,陛下爱子,倘若不是镇南王抓住时机,焉有今日大理臣服!难道大理在镇南王手里,于我朝还有什么害处不成?陛下圣明,方会令镇南王驻兵大理。因为,大理的形势,只有镇南王最清楚。陛下的眼界,是着眼于全局大势,而不是朝中区区权势之争。”

平郡王最后道:“想跟着陛下的步子,必要跟上陛下的眼光。”想着大皇子到底年轻,还是沉不住气啊。

而接下来,云贵土司的行为,也证明了景安帝令镇南王兵驻大理的英明。

秦凤仪要求大理嫡系子弟来凤凰城学习汉家礼典,以免他们不懂继承制,再酿出什么血案之类的事。在大理段、白、杨三家分别贡献出数名嫡系子弟到凤凰城时,贵地土司终于表示出对朝廷臣服,分别向镇南王与朝廷上了恭顺的奏表,同时,也派出自家子弟到凤凰城念书。

但云贵土司同时又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他们派去凤凰城的不过是嫡脉子弟,而有继承权的嫡长子弟,则都派到了京城,到京城国子监念书去了。

这些土司精明得很,他们的子弟一到京城,便展示出了对皇帝陛下的恭顺与臣服。大皇子自是不会放过这等机会,对这几家子弟颇为照顾。

对于此事,秦凤仪便心下不爽,可能说什么呢?他也不能不叫这些人过去京城念书!而大皇子,自然要拉拢这些有继承权的土司家子弟,以准备日后收回云贵之权。秦凤仪这口气难咽,立刻叫云贵土司明白了一句话,那就是:县官不如现管!

秦凤仪先对土司的继承制进行了改革,除了嫡长继承制外,其余土司诸子想要获得官位,必要先经朝廷考核。其次,秦凤仪要求,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征收赋税、修建城池!

同时,统一信仰,祭凤凰大神!

秦凤仪手段繁多,简直令大理诸土司应接不暇。如今,大家都埋怨段土司,非得出这馊主意,把嫡长子弟送去京城,惹得镇南王殿下不悦。可现下,埋怨已是无用。秦凤仪率先做的,便是组织大家伙来凤凰城祭凤凰大神。

这倒不是秦凤仪突然想出来让大家一起祭祀凤凰大神。这说来,还是山蛮给秦凤仪的灵感。汉人的礼仪是每年冬至身为藩王的秦凤仪带着麾下臣属在封地举行祭天大典。为了收拢土人与山民,秦凤仪也时常带着他们一道进行祭祀。后来,不知道这些山民土人怎么想的,大概是因为他们族中并不流行祭天,倒是时常祭祀凤凰大神。方壶出的主意,请秦凤仪带领他们祭祀凤凰大神。如今秦凤仪收服土人与山民,而且待他们与汉人一视同仁,他们想着,不能总去参加汉人的祭祀,咱们也是有祭祀的啊,咱们当祭凤凰大神。只是只他们自己去祭凤凰大神,不大威风。正好,因为秦凤仪先时时常宣称自己是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分身,而且他们已归顺亲王殿下,亲王殿下做一做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分身也没什么。

于是山民、土人一合计,便请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分身镇南王殿下带他们去正式祭祀凤凰大神。有了共同的祭祀,大家才能团结在一起啊。

其实,云贵那边的土人也有祭祀凤凰大神的习惯。只是现在也有许多人开始信佛了。秦凤仪决定,大家还是一起信奉凤凰大神吧。

此事,得到了清风道长的大力支持。难得的是,了缘禅师也很合作。了缘禅师对清风道长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很不以为意,有什么可得意的,反正他们佛家已经把凤凰大神收归到凤凰大菩萨类去了。至于道、佛两宗,都是朝廷认可的正宗的有传承有历史的宗教。待给凤凰大神举行过祭祀,了缘与清风二位还向大家普及了一下亲王殿下就是天下菩萨下凡,过来普度众生云云。

这种给当权者弄个神仙身份的事,一点都不罕见。

同时,秦凤仪还规定了每年官方正式祭祀凤凰大神的时间、仪式,每年凤凰大神的祭祀,各土司、山民、土人,还有交趾土人中有身份的、受邀请的,都要过来一并祭祀凤凰大神。同时,各地,主要是指云贵与交趾,秦凤仪还很和气地问他们,有没有银子建凤凰大神的观宇祭祀啊,要不要帮忙啊。

交趾吴知府立刻保证会自筹款项给凤凰大神建观宇,吴知府是秦凤仪一等一的心腹,乃秦凤仪提携起来的,他祖父原是江浙总督,刚转调直隶总督。说来,小吴也跟着秦凤仪许多年了。先时与薛重在榷场,后来收复交趾后,秦凤仪点名让他做了交趾知府。吴知府这么一表态,云贵土司也不能说没钱啊。

秦凤仪还一副很善解人意的模样:“知道你们不富裕,不过你们这样心诚,凤凰大神会保佑你们的。以后跟着本王,包管你们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哪。”

秦凤仪少时在民间长大,很有江湖气,说话也直接,先问过李邕、方壶还有桂地李长安,各地方官道的修建情况。三人说得那是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啊。主要是,亲王殿下简直忒仁慈了,修官道都不用他们出钱,征用他们山民的时候,给的工钱也不少,从不令他们出白工。这两年,普通山民的日子都过得不错,许多聪明的姑娘和小伙子,还学了技术。正因得了实惠,方壶才会带头把秦凤仪供奉为凤凰大神在人世间的分身哪。

不然,谁会傻乎乎地奉承你啊。

而且官道修好,他们各地买卖货物、生意往来,便宜很多。再有大理来的马匹,眼下他们大多数山民都不再是肩背手扛,他们当地也有了运送货物的车马行,就是出门也便宜了许多。还有许多躲山里的山民,也在他们的劝说下,下得山来,分予田地,过起了日子。

各州府之间的官道修好后,他们又说了县州之间的官道的事,秦凤仪笑道:“先缓一缓,就是州县之间,也得有个先后,甭到时,先修你们州的,别的府就开始吃醋。”

秦凤仪一笑,便笑得李邕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至于方壶、李长安,两人都是脸皮厚的,只恭敬笑道:“我们都听殿下的。”

李邕则悄悄地同秦凤仪眨眼,意思是私下有事同亲王殿下说。便方壶身为李邕的大舅子也很看不上妹夫这种小手段,简直是叫方壶……他就没有妹夫这样不要脸。

吴知府说起自交趾到上思的道路来:“这条路必要先修起来,不然运东西太不便了。便有马,路也实在难走。”

秦凤仪道:“测量出多少里程,道路状况怎么样?”吴知府道:“都测好了。”

“一会儿你把公文交给赵长史。”秦凤仪吩咐一句,吴知府连忙应了。

云贵土司瞧着秦凤仪给这里修路给那里修路,尤其云南土司,他们自云南入南夷,来凤凰城,一路上可算是亲自体验了一回南夷道路之宽敞好走,此时都很不要脸地问,都是凤凰大神的子民,亲王殿下能不能也顺道帮他们修一修路啥的,他们也穷啊,路也难走啊!

秦凤仪爽快道:“行啊,要修哪里的路,你们与罗朋商议,只管测好里程,绘出地形来,到时一应花销由我这里出。”

云贵土司都不能信这天大的馅饼落他们头上,秦凤仪肃容神圣道:“凤凰大神在上,只要你们归顺,我视你们如一。”

秦凤仪与罗朋私下说话时则道:“趁着这次修路绘路,把云贵的地形摸一摸底。还有他们都是各土司为政,大土司乃段、白、杨三家,想来还有些小部族,弄清楚那些小部族的情况。”

罗朋正色应了,又与秦凤仪说了盐井之事。

因着大理之事,罗朋官升两级,如今已是正五品,他家媳妇儿小圆也升了五品诰命,此次回凤凰城,正在跟李镜说话呢。

小圆道:“我们初时到了大理,觉着跟咱们先时到南夷城时相似,时间长了就觉着,没有咱们这里的法度。他们当地土人治理,全靠土司,有什么纠纷,也全赖土司裁度。可说起来,又没有正式的法典。若不依赖土司,日子是极难过的。可到了土司治下,每年耕作,又要将地里一半儿的收成献给土司。倘遇到贤明的土司尚好,若有灾年,总能为治下百姓减免些租子。有些残暴的,哪里管百姓死活。许多百姓,过得还不如咱们这里的昆仑奴呢。”

李镜道:“这样重的赋税,想来当地土司必是大富的。”“有钱得不得了。”小圆道,“他们那里的女人也学咱们南夷的打扮,只是她们太喜好金银了,常常插满头,看着就沉,多坠头啊。”李镜笑道:“说不得在家私下也不这样。”

“我觉着也是,这要是在家也这样,得早早把头坠下来。”小圆说话有趣,逗得屋里人都笑了。

此次土司过来,尤其是大理的土司,还有要事想同镇南王殿下相商。商量的也不是别的事,是盐井之事。

大理为什么与吐蕃打成两败俱伤,双方才肯罢手啊。先时说因贸易之事,那不过是个幌子,具体原因是在两地边界发现了盐井。这可是了不得的好东西,盐卤晒个十天半月,便给晒出盐来。谁不想要啊,结果还在两地边界,为争盐井,可不就人脑袋打成狗脑袋了。

今秦凤仪派军队兵驻大理,自然也晓得盐井之事,秦凤仪派出两支军队,一支在大理,一支便守在盐井。

大理的土司为了盐井都能跟吐蕃人打起来,虽则秦凤仪势大,但也没有吃独食的道理啊。如今过来,便想商量一下盐井之事。秦凤仪很是大方,道:“此次战事,杨家损失最大,杨家拿四成,你们没意见吧?”

段、白两家土司一阵肉疼,想着,杨家拿四成,亲王殿下也要占一股的。那么,分到他们头上的能有多少呢?不过这是在秦凤仪的地盘儿上,两家土司不敢放肆,硬着头皮问:“唉,我们两家也死了不少青壮啊!我的弟弟、白土司的叔叔,都战死了。”还卖了回惨。

秦凤仪道:“你们每家三成。”

段土司与白土司都惊得说不出话,四只眼睛齐刷刷地望向秦凤仪,脸上写满难以置信。秦凤仪爽朗一笑,道:“怎么,以为本王也要分你们的盐井不成?只管放心,当初傅长史如何与你们约定的就还是如何,本王是个信守承诺之人。”

两家人那叫一个感激哟,虽则杨家的事都由亲王殿下做主,杨家得的这四成盐井,估计也得入亲王殿下的手。但亲王殿下给他们每家三成,足以令他们松口气了。

两家人又道:“盐井那里,必得有军队守护才成。不然,那些吐蕃贼必然又要来抢。”

秦凤仪微微一笑,道:“你们各家的盐井,自然由你们驻军。不过关于盐井驻军,咱们得立起几条章程来。我这个人,既守承诺,亦守规则。”

两家连连称是,之后,大家就驻兵之事,又有一番商议以及拟定一些规则。

这些事安排好后,土司算是心满意足地离去了,亲王殿下答应帮他们修路,同时,还答应把盐井分给他们。亲王殿下的宽和,让这些刚刚归顺的土司一直吊着的心放下了一些。

而且他们在盐井的划分上,此处盐井不知为何,一部分是出白盐的,另一部分则是红色的盐。段、白两家都不愿意要出红盐的盐井,便把那一片出红盐的盐井让给了杨家。为免亲王殿下不悦,两家人还给罗朋送了重礼,说这红盐比白盐好。

罗朋先是有些不悦,两家又送了一回礼,还有两家的土司太太跟小圆解释了好几回,很是奉承小圆。最后,罗朋只得允了。

罗朋问手下:“牢里的犯人吃了这些天的红盐,没事吧?”

手下道:“没事,都挺好的。以往他们饭菜里哪里有盐啊,这放些盐,饭菜也有滋味儿,吃得香着哪。”

于是罗朋把这红盐改了个名儿,不叫红盐了,叫桃花盐。而且装桃花盐的瓷罐都是豫章那里定制的官窑瓷,总之,包装上各种高端大气。罗朋又给这桃花盐批注了一些养颜补血的美容功效,沿着京杭运河,自江南大户一路卖到京城去,种种火爆,就不必提了。

叫段、白两家羡慕得好想再把盐井换回来。

只是当初他们死活要把这产红盐的盐井给杨家,为这些不惜走关系、送重礼,如今哪里又开得了这个口哟。

为此,两家土司颇受族中长老埋怨,批评他们没有智慧,将天大好处送予他人。

两家土司也是一阵火大,心说:当初还不是你们出主意,说红盐色妖异,定是不好卖,也卖不上价的。如今看人家发财,又来埋怨我等,当真可恨!

至于罗朋,更是叫两家土司嫉妒得不行。

秦凤仪知此事很是笑话了一回这两家土司,心说:阿朋哥十几岁就出门做生意啦,哪是你们这些土老帽能比的!

罗朋更是借着修路测绘之机,收拢了许多当地的小部族,还请了风水大师过来,为他们择址建城池,让他们自山野搬到城中居住。至于这些小部族的头领,也有幸在罗朋手下兵马的护送下,过来凤凰城给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分身镇南王殿下请安。秦凤仪待他们十分友善,喂了不少鸡汤,描绘了许多将来的美好图景,总之是把这些小部族头领收服得妥妥的。

待段、白两家得知亲王殿下的野心,却又慑于南夷兵马强壮不敢轻动,再加上罗朋时有弹压,竟叫罗朋办成了些事。而且罗朋对小部族完全施行朝廷法典,授予他们的土地,三年内不收租,三年后,按田地等级不同,最多的不过每亩一斗租。同时,给他们些南夷淘汰下来的枪械,征收军队,加强军事训练,让他们学会护卫自己。

可想而知,段、白两家治下之民听闻这些消息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了。大理城的空气,一时紧张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