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臣补充问道:“那私塾的蒙童为何不上私塾?”
掌柜的闻言,立马说道:“几位大爷,一看都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这读书费银子,束修是一方面,最费的还是笔墨纸砚,一年下来,少说也得好几两的银钱。”
“这还不算买书的钱,一本千字文,就要三两,这谁读的起书啊!”
两人闻言,顿时一愣。
这才知道症结所在,读书之所以贵,束修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便是笔墨纸砚,最费的便是书和纸了。
李想又朝着掌柜的问了几个问题。
那掌柜摸不清李想等人的身份,但还是一一对答。
吃过饭后,李想就在客栈安顿下来。
然后,分两路出门。
江臣去那私塾查看,李想则带着郑钧,往村落而去。
半天下来,李想走访了三个村子,每到一个地方,就找村里的耆老聊天。
这里的百姓,对于读书之事,还是支持的,就是因为没钱,家里也缺劳动力,八九岁的孩子,就要下地干活。
五六岁的孩子,则是满村的溜达,成了传说中的熊孩子。
走完几个村子,李想便也回到客栈。
然而,当他回到客栈的时候,便发现客栈外有几名捕快。
郑钧不由握紧了手上的刀。
李想也是皱起了眉头,一行人走进客栈,便听到一阵热情的声音传来,“下官房县县令参见李大人。”
听到这个声音,郑钧紧张的神色这才放松下来。
李想则是摇了摇头,自己等人也没通知当地官衙,这房县县令也不知道,怎么知道自己行踪的。
房县县令身着绿袍,朝着李想弯腰行礼。
那客栈掌柜看的目瞪口呆,他想过李想等人身份不简单,但是没想到连县令都要向他行礼。
掌柜不由身上窜出一身冷汗。
李想见状,朝着他招了招手,“给县令大人,沏杯茶水!”
那掌柜的立马屁颠屁颠的跑去沏茶。
此时的大堂,已经没了客人,都跑回房去了。
李想也没有在意,这种阶级压制,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
找了张桌子坐下后,朝着房县县令说道:“你来的正好,本官正想找你。”
房县县令闻言,立马又是躬身道:“李大人吩咐便是,下官一定办的妥妥的。”
李想抬起头来,嘿嘿一笑,“你去将这平安镇的乡绅找来,本官有些话要问。”
房县县令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依旧朝着门外的捕快吩咐一声。
那几名捕快便匆匆而去。
又过了一会,江臣也回来了,带着一位衣着朴素的男子,走进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