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2 / 2)

胭脂扣 李碧华 25496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不过,即使如花为十二少的骨气辩护得不遗余力,到底,我们还是了解:都是如花的说项。

在十二少仍是失匙夹万之际,他与如花已是太平戏院常客,看戏操曲,纯是玩票遣怀。人生如戏,谁知有一天,他要靠如花在酒家开一个厅,挽人介绍大佬倌华叔,央请收十二少为徒,投身戏班。

华叔见十二少眉清目朗,风流倜傥,身段修长秀俊,有起码的台缘。要知登台演戏,最重要是第一眼。

——当然,在爱情游戏中,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眼。

“为了十二少的前途,我对华叔苦苦恳求,直至他勉为其难,答允了。拜师之日,我代他封了‘贽仪’美金一百元。”

“那是多少钱?”阿楚问。

“约港币四百元。”

“你如何有这许多钱?”

“找个瘟生,斩之。”

“十二少知道吗?”

“他不必表示‘知道’。”

真伟大。我想,如果有个女人如此对待本人,我穷毕生精力去呵护她也来不及。但这样的钱,如何用得安心?

虽然华叔看名妓面上,徒弟常务如倒水洗脸、装饭拨扇、抹桌执床、倒痰盂等工作,不必十二少操劳。但贱役虽减,屈辱仍在,新扎师兄要挣扎一席位,也是不容易的。

“十二少有没有红起来?”

“不知道。”

“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忙问。红就是红,不红就是不红。三十年代的佬倌,一切立竿见影,不比今日的明星,三年才拍一部戏,年年荣登“十大明星”宝座。她们只在“登台”时最红。

但我真是一根肠子直通到底。阿楚以手肘撞我一下。

这是如花心上人,她会答“他红不起来”这种话吗?

女人通常讲“不知道”,真是巧妙的应对,永远不露破绽。

自此,十二少心情长久欠佳,但觉无一如意事。不容于家,不容于寨,又不容于社会。为了与一个痴心女子相爱,他付出的代价不云不大。

“有时,他以冷酷的面孔相向,”如花泫然,“甚至借题吵骂,我都甘心承受。他在无故发脾气之后,十分懊悔,就拥着我痛哭,哭过了,我对镜轻匀脂粉,离开摆花街,便到石塘咀。”

她无限依依:“有时关上门,在门外稍驻,也听到他的嚎哭。”

我眼前仿见一架长班车(私家手车),载着千娇百媚、滴粉搓酥的倚红楼名妓,招摇过市。她又上班去了。阿姑的长班车,座位之后竖了一支杂色鸡毛扫,绚缦色彩相映,车上又装置铜铃,行车时叮当作响。

这侧身款款而坐,斜靠座位,尽态极妍的女子,眼波顾盼间,许有未干泪痕。问世间情是何物……

我们都不懂得爱情。有时,世人且以为这是一种“风俗”。

我和阿楚,在问了一大堆问题之后,也无从整理。一时间又想不起再问什么。这都是一些细碎、温柔的生活片段,既非家国大事,又非花边新闻。

我们都忘记了前因后果。前因后果都在红尘里。甚至,我竟忘记了她为什么上来一趟。

还是阿楚心水清:

“你们以后的日子怎样?你为什么要寻找他?你比他早死?抑他比你早死?”

“我们一齐死。”

“啊——”阿楚叫起来。

我按住她的手:

“不过是殉情。你嚷嚷什么?”

“永定,何谓‘不过’是殉情?叫你殉情你敢不敢?”

“那就要视乎环境而定了。”

“你敢不敢?”她逼问。

“也要视乎原因。”

“即是不敢啦。”阿楚抓到我的痛脚。

——但殉情,你不要说,这是一宗很艰辛而无稽的勾当。只合该在小说中出现。现代人有什么不可以解决呢?

“不敢就不敢。”我老实地答。

虽然说敢,反悔了又不必坐牢,起码骗得女友开心。但我真蠢!在那当儿,连简单的甜言蜜语也不会说。我真蠢。

阿楚不满意了:“永定,你是我见过的最粗心大意的男人了。你看看人家如花和十二少!”

“看看我们有什么好?”如花怨。

——不久,十二少壮气蒿莱,心灰意冷,深染烟霞癖。

当时鸦片由政府公卖,谓之“公烟”,一般塘西花客,都喜欢抽大烟,六分庄的鸦片一盅,代价九毫。一般阔少抽大烟,不过消闲遣怀,他们又抽得起。落魄的十二少,却借吞云吐雾来忘忧。

如花无从劝止,自己也陪着抽上一两口。

渐渐,日夕一灯相对,忘却闲愁,一切世俗苦楚抛诸脑后,这反而是最纯净而恩爱的辰光了。一灯闪烁,灯光下星星点点的乱梦,好像永恒。

十二少说:“但愿鸦片永远抽不完。”

只是第二天,一旦清醒,二人又为此而痛哭失声。长此下去,如何过得一生?

一生?

前路茫茫。烟花地怎能永踞?红不起来的戏子何以为生?彩凤随鸦,彩凤不是彩凤,但鸦真是鸦。

楚馆秦楼,莺梭织柳,不过是缥缈绮梦。只落得信誓荒唐,存殁参商。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真是,如何过得一生?

但觉生无可恋。二人把心一横,决定寻死。

“你们如何死法?”

“吞鸦片。”

“吞鸦片可以死吗?鸦片不是令人活得快乐一点的东西吗?”阿楚怀疑。

“鸦片也是令人死得快乐一点的东西。”如花说,“它是翳腻馨香的麻醉剂。”

“你俩真伟大。”阿楚无限艳羡。

“不是伟大,只是走投无路。”

“二人都吞下鸦片?”

“是。”如花强调。

“怎样吞?”

“像吃豆沙一样。”

“十二少先吞,还是你先吞?”

“一起吞。”

“谁吞得多?”

“为什么你这样问?”如花又被激怒了,“我都不怀疑,何以你怀疑?”

阿楚噤声。

我只好跑出来试试发挥缓和的力量:

“——结果是,你先行一步。在黄泉等他,不见他来,对不对?”

“等了很久,不见他来。”

“或者失散了?”阿楚又回复活泼。

“没理由失散。我在黄泉路上,苦苦守候。”

“或者一时失觉,碰不上。连鬼也要讲缘分吧?硬是碰不上,也没奈何。”我说。

“所以我上来找他,假如他再世为人,我一定要找到他,叫他等一等,我马上再来。”

“他怎么可能认得你呢?他已经是另一个人了。”

“不,”如花胸有成竹,“去的时候,我俩为怕他日重认有困难,便许下一个暗号。”

“什么暗号?”

“三八七七。”

“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寻死那天,是三月八日晚上七时七分。我们相约,今生不能如意,来生一定续缘,又怕大家样子变更或记忆模糊,不易相认,所以定个暗号,是惟一的默契和线索。”

“呀,三八——”阿楚忽省得一事。

“什么?”如花急问。

“三月八日是一个节日。”我告诉她,“妇女节。”

如花皱眉:“我没听过,这是外国的节日吧?纪念什么的?”

一切只是巧合。一个妓女,怎晓得庆祝妇女节?何况还是为情而死,才廿二岁的妓女。妇解?开玩笑。

三八七七,三八七七。

我和阿楚在猜这个谜。

三月八日早已过去。七月七日还没有来。

要凭这几个数字作为线索,于五六百万人中把十二少找出来?

“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我没好气地说,“在每一个男人跟前念:三八七七。如果他有反应——”

“永定,你再开玩笑我们不让你参加!”阿楚这坏女孩,竟想把我踢出局?这事谁惹上身的?岂有此理。

不过我们也在动脑筋。我们都是这都市中有点小聪明的人吧,何以忽然间那么笨?

三八七七,也许是地址,也许是车牌,也许是年月日,也许是突如其来的灵感,小小的蛛丝马迹,一切水落石出——我不断地敲打额角,企图敲出一点灵感。

我没有灵感,我只有奇怪的信念:一定找到他!

在这苦恼的当儿,惟有随缘吧,焦急都没有用。折腾了一夜,真疲倦。我又不是鬼,只有鬼,在夜里方才精神奕奕。

终于我们决定分头找资料,明天星期日,我到大会堂去。

“那我先走了。”如花识趣地、委婉地抽身而退。

“你到哪儿去?”我急问。

“到处逛逛。”

“别走了,你认不得路,很危险。”

阿楚见我竟如此关怀,抬眼望着我。

“不要紧,”如花说,“我认得怎样来你家,请放心。”

末了她还说:“也许,于路上遇到一个男人,陌路相逢,他便是十二少,就不必麻烦你了——如果遇不上,明晚会再来。”

“喂,你没有身份证——”话还未了,她在我们眼前,冉冉隐去。我怅然若失。她到哪儿去了?我答应帮忙,一定会帮到底,明晚别不出现才好。

如花,她是多么地晓得观察眉头眼额,一切不言而喻,心思细密。她是不希望横亘于我与女友之间,引起不必要误会。所以她游离浪荡去了。她是一只多么可怜的鬼,我们竟不能令她安定度过一宵?她的前生,已经在征歌买醉烟花场所,无立锥之地,如今,连锥也无。我很歉疚。

“喂,”阿楚拍我一下,“你呆想什么?”

“没什么。”我怎能告诉她,我挂念如花?我忽地记起一直没机会发问的事:“刚才你们跑到厕所去干么?”

“啊——”阿楚卖关子,“她给我证明她是鬼呀。她不证明,我怎肯相信。”

“如何证明?”

“不告诉你。”她转身坐下来。

“说呀。”我追问。

阿楚不理睬我,她摊开原稿纸,掏出笔记簿,里面有些如符如咒的速记,作开始写稿状:“你别吵着我赶稿,我要赶三篇特稿。”

算了,我不跟她拉锯,说就说,不说就不说,难道要我牵衣顿足千求百请吗?于是不打算蘑菇下去。见我收手,阿楚又来勾引:

“你不要知道吗?好吧,告诉你:她让我看她的内衣。我从未见过女人肯用那种劳什子胸围,五花大绑一般,说是三十年代?简直是清朝遗物!”

说完我俩笑起来……

大会堂的图书馆有一种怪味,不知是书香,抑或地蜡,抑或防虫剂。嗅着,总有朝代兴亡的感觉。

红底黑字的联语是“闻得书香心自悦,深于画理品能高”——不知如何,我记得十二少送予如花的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这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两副对联了,一个是宽天敞地,一个是斗室藏春。你要黄金屋,还是颜如玉?

我浏览一下,发觉没有我想找的资料,便跑到参考图书馆去。当我仍是莘莘学子之一时,我在此啃过不少一生都不会用得着的书本。何以那时我寒窗苦读,如今也不过如是?当年我怎么欠缺一个轰烈地恋爱的对象?——不过如果有了,我也不晓得“轰烈”,这两个字,于我甚是陌生。几乎要翻查字典,才会得解。

“小姐,我想找一些资料。”

“什么资料?”一个戴着砧板厚的眼镜的职员过来。

“所有香港娼妓史。特别是石塘咀的妓女,有没有她们的记载?”

那女人瞅我一眼:

“请等等。”

然后她跑到后面给我找书。

我见她对一个同事私语,又用嘴巴向我努了一下。这个老姑婆,一定把我当作咸湿佬。真冤枉,本人一表人材……“对不起,”她淡淡地说,把几本书堆在柜台上,“没什么娼妓专书。只有香港百年史,和这几本掌故。”

我只好道谢,捧到一个角落细看。我又不是那个专写《不文集》的黄霑,她凭什么以此不友善眼光追随?

我不看她,光看书。

翻查目录,掀到《石塘咀春色》。企图自字里行间窥到半点柔情,几分暗示。

香港从一八四一年开始辟为商埠,同时已有娼妓。一直流传,领取牌照,年纳税捐。大寨设于水坑口,细寨则在荷李活道一带。

大寨妓女分为:“琵琶仔”、“半掩门”和“老举”……我一直往下看,才知道于一九○三年,政府下令把水坑口的妓寨封闭,悉数迁往刚刚填海的荒芜地区石塘咀。那时很多依附妓寨而营业的大酒楼,如杏花楼、宴琼林、潇湘馆、随园等,大受影响,结束业务。

不过自一九一○年开始,“塘西风月”也就名噪一时,在一九三五年之前,娼妓一直都是合法化的。花团锦簇,宴无虚夕,真是“面对青山,地临绿水,厅分左右,菜列中西,人面桃花,歌乐升平”。及后禁娼……

——但文字的资料仅止于此。虚泛得很。

我还有缘得见几帧照片,说是最后一批红牌阿姑。有一位,原来也是“倚红楼”的,名唤花影红——不过她比不上如花的美,而且又较丰满。真奇怪,何以不见如花的照片?

对了,原来如花早已不在了。

他们在一九三二年吞的鸦片。

我灵机一触,忙还书,又商借别的。

“小姐,”我斯文有礼地向她招呼,免生误会,“对不起,我想再借旧报纸的微型菲林。”

“几年的?”

“一九三二年。”

“三二?”她找出一本册子来,“没那么早。”

“最早的是几年?”

“最早也要一九三八年。”

唔,那年如花已经死了。

“麻烦你了,不大合用。”我转身想走。

——啊不,三八年?

“小姐小姐,”我兴奋得大声地唤,“我要借三八年七月七日那卷!”

我之所以兴奋,便是想到,会不会在三八年七月七日的报纸上,刊了有关十二少的消息?那天可是他再世为人的出生日?可有一点线索供我追查下去?我只是区区一个广告部副主任,得以兼任侦探,造梦也想不到。一壁想,一壁笑。催促之声音也大起来。

“先生,在图书馆中请保持安静。”

她给我的印象分早已是“丙”,不,也许是“丁”。所以一见我表情有异,更防范森严。

“这卷微型菲林是《星岛日报》一九三八年下半年的,你自己找七月七日吧。”

她登记了我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在登记身份证号码时,一再复看,证实无讹。怕是一见势色不对,诸如我出言不逊,意图非礼,或公共场所露出不文之物,她们便马上去报警——都是我自己不好,研究娼妓问题走火入魔了,样子也开始变得像急色的嫖客。我让那步步为营的女职员安装好菲林之后,便按掣察看。由七月开始,逐天逐天地看,这些在我出生二十年之前的民生国事——但,看到七月七日,我找不到任何资料。我只知道当年的卖座电影是“陈世美不认妻”。士多卑厘果占卖一元五毫八仙一瓶。饮唂咕很时髦。副刊的文章是《青年如何读书报国》。又因战事已经爆发,香港也受波及,报上提到日军,都用一个“×”或空白格子代替,有些稿件的位置开了天窗,植上“被检查”字样……已是乱世,谁有工夫顾盼儿女私情?

我很失望。花了半天的时间,毫无头绪,还遭受女人的白眼。如果那女人好看一点,也是无妨,但她又长得……算了,我对美女的标准,竟然在一夜之间提高不少呢。

当我自大会堂图书馆出来时,普天是烂漫阳光。

只有我,因为空手而回,甚是无聊。一如没上电芯的收音机、没入水银电池的计数机、没蜡烛的灯笼、没灯的灯塔、没灯塔的海。

脑中充斥着三八七七的旧报资料:陈世美不认妻、士多卑厘果占、读书报国、“×”侵华行动、“被检查”……

沿着电车路,信步行至中上环,那个站,是我与如花一同上车的站。

咦,往上行,不是南北行吗?如花偶尔提过,十二少当年是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的少东。于是移玉上行,谁知,我也认不得路了。

这里有新厦,有银行,就是不见老店。在一间卖人参的高丽店子门外,老头给我遥指:

“这边不是南北行,往西行才是。文咸西街,知道吗?南北行以前很有地位,知道吗?以前——”

没等他说完,我连连谢过。我怕他又给我惹来另一个故事,则我此生也必得在三十年代的风尘中打滚了。不,一宗还一宗。先解决如花的一宗。

这南北行一带,虽已破旧立新,面目全非,间中,还可见残存的老字号,木招牌,漆了金字,两旁簪花。店里高高悬着风扇,一边排了木桌,木桌上有算盘。整条街,弥漫着当归的香味,闻着闻着,魂魂魄魄都不知当归何处?

星期天,大部分都休息。一些不休息的店铺,稍稍张了半扇门,里头有不知岁数的老人在扇着折扇,闲话家常。墙头有毛笔写了该店的货品名称:珠珀猴枣散、清花玉桂、金丝熊胆、老山琥珀、正龙涎香、箭炉麝香、公母犀角、金山牛黄、珍珠冰片……我完全不懂得是什么玩意。

“喂,你找谁?”突然的声音问。

我吓了一跳。

始知我在这木门外,已不自觉地怔了好一会。定过神来,连忙谦恭地向这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说:

“阿叔,你好,吃过饭了吗?”

“什么事?”

“——”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你这儿是不是姓陈呀?”

“不是。”

“附近有没有哪间店的东主姓陈?”

“问来干什么?”

干什么?我只见里面有年迈的伙计在挑拣花旗参,花旗参摊在斗箩上,他们分类分大小,好样的拣在另一个小窝篮中。

“——这样的,我祖父专营花旗参,以前在附近也有店铺。后来举家移民到——英国去。今次我回来,代他探访故旧,姓陈,叫……叫什么振邦……”我的谎言也算及格吧。

“我不认识这个人。”他在思索,“姓陈的?三十几号一列以前好像是姓陈的,不过后来转卖了给人。其他我不知道,我们后生一辈不知道这么陈年的旧事。”

不知道陈年旧事是对,但怎还称自己为“后生一辈”?这年头,男男女女都不服老。

“谢谢。”

别过这“后生一辈”,便往三十几号进军,莫不是三十八号?沿途,也见有海味店在起货,门前挂了牌子,专售象牙、蚌壳、虾米、腰果、燕窝、鱼翅、鲍鱼、海参、冬菇,竟还有鸭毛。鸭毛有什么用?

然后我找到了。

正正对着我的是一个大木牌,写着地基工程公司——对了,由三十号至四十二号A,一列店铺早已拆卸,现今是颓垣败瓦一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于南北行逛了一会,不得要领。

小巷中有一档摊子,在卖一些食品,我走过去,见到一堆堆黏黏腻腻的东西,问得是“糯米糍”。这种糯米糍是湿的、扁的。里头的馅是花生、豆沙、芝麻。看来是一种甚为古老也许有五十年历史的食品。我每款买了三个,预备给阿楚和如花作点心——我也学作一个周到的男人。

回到家,才是下午。

我开了啤酒,放了些音乐,昏昏沉沉的,猜想十二少是一个怎么样的男人。那时西装并不盛行,不过以堂堂南北行少东的身份,一定衣履煌然,不穿西装的时候,或长衫或短打,细花丝发暗字软缎。走起路来,浮浮薄薄。他的重量,是祖上传下来的重量,譬如钱,譬如店,譬如一个指腹为婚的妻子。根本他就毋须为自己铺路。他只以全副精神,去追踪如花的眼睛。他追踪她的眼睛。她追踪他的眼睛……

昏昏沉沉中,我以为自己在塘西买醉。

门铃响了,在这个琥珀色的黄昏。啊原来不过是我那住隔壁的热情过度的姊姊,捧来半个西瓜。

“喂,怎么星期天也在家?”

“我刚回来吧。”

“阿楚又不陪你?你真没用。”

“她挑了幻灯片给八卦周刊做封面,那是她的外快,要赶的。如今生意难做,大部分周刊连夜开工齐稿,空了十五个名字的位,等三两句侧写便付印。大家斗快出版。”

“我不关心哪本周刊出得快,我只看不过你追女仔追得慢!”

真烦。好像上帝一样,永远与世人同在。虽是独立门户各自为政,我姊姊因我一日未娶,一日以监护人、佣人、南宫夫人自居,矢志不渝——人人都有一个女人,为什么我的“女人”是姊姊?

我把那半个西瓜放进冰箱,度数校至最冷——因如花只吃冷品。还有午间买的糯米糍点心。这些都用作款客。奇怪,我也不觉得饿,只觉得夜晚来得太迟。

今晚,我们三人又可以商议到什么寻人计划?左忖右度,一点轻微的声音都叫我错觉是如花又冉冉出现了。

但没有。

我先吃了一个糯米糍,那原来是豆沙馅的。吃第一口没什么,刚想吞,忽地忆起他们吞鸦片自杀的一幕,食不下咽。半吞不吐时,门铃乍响。我只得骨碌一声吞下。

门开处,不见人。

“永定。”

如花斜坐沙发上唤我。

她来去原可自如,何必按铃?看来是为了一点礼仪。我对她的好感与日俱增——只不过第二日。

便也记得在《石塘咀春色》中记载的龟鸨训练阿姑的规矩。也许倚红楼三家自小灌输礼仪知识,她们都出落得大方、细致、言行检点、衣饰艳而不淫。她们不轻易暴露肉体,束胸的亵衣,像阿楚所说的“五花大绑”。据说除了仪注规矩外,也切忌贪饮贪食,更不容许不顾义气撬人墙脚。性情反叛顽劣一点的女孩,教而不善,龟鸨用一种“打猫不打人”的手段树立威信。打得一两次便驯服了。

原来他们对付不听话的妓女,是把一只小猫放入她的裤裆里,然后束紧裤脚,用鸡毛扫用力打猫不打人。猫儿痛苦,当下四处乱窜狂抓……

我定一定神,向如花招呼:“你今天到哪儿去呀?”

“到处碰碰吧。”

“碰到什么?”

“到了一处地方,音乐声很吵,人山人海,很快乐地跳舞聊天和吃东西。那是一群黑人。”

“黑人?”

“是呀。肤色又黑,嘴唇又厚,说话叽叽呱呱的。一点都听不懂。”

——哦,那个地方是中环皇后像广场,那批“黑人”是宾妹。

“她们是菲律宾来的,全都是佣人。”

“哗,光是佣人就那么多?香港人,如今很富有的吧。”

“不,她们的工资很低的。”

“工资低也肯做?”

“肯,因为她们的国家穷。所以老远跑来香港煮饭带小孩洗衣服,贃了钱寄回去。”

“她们,没有别的方法可贃钱吗?”

“有,”我顺理成章地答,“也有做妓女,游客趁游埠的时候也唤来过夜。这是她们比较容易的贃钱之道。”

“一叫便肯过夜?”

“是。难道你们不是?”话没说完,我深悔出言孟浪,我不应该那么直话直说,好像一拳打在人鼻子上。

因为我见如花带着受辱的神色,咬着下唇,思量用什么话来回答我,好使我对她的观感提升。每个人都有职业尊严。我的脸开始因失言而滚烫起来。

“——我们不是的。”如花说,“大寨自有大寨的高窦处,虽然身为阿姑,却不是人人可以过夜,如果不喜欢,往往他千金散尽,也成不了入幕之宾。”

见如花正色,我也不敢胡言。基于一点好奇,腼腆地问:

“如果想——那么要——我是说,要经很多重‘手续’吗?”

“当然啦,你以为是二四寨那么低级,可以干尸收殓,即时上床吗?”看,这个骄傲美丽的、曾经有男人肯为她死的红牌阿姑!

你别说,中国人最倔强的精神是“阶级观念”,简直永垂不朽。连塘西阿姑,也有阶级观念。大寨的,看不起半私明的;半私明的,又看不起大道西尾转出海傍炮寨的——一行咕喱排着长龙等着打炮,五分钟一个客。

地域上,石塘咀的看不起油麻地的。身份上,红的看不起半红的;半红的又看不起随便的;那些随便的,又看不起乞丐。

如花也不过是一个女人吧。她的本质是中国人的本质,她有与众不同之处,只是因为她红了。“永定!”她以手在我眼前一挥。见我这样定睛望着她沉思,心底不无得意——说到底她也不过是一个女人吧。“让我告诉你一些‘手续’好不好?”

“好好好。”我一迭连声答应。

于是她教会我叫老举的例行手续,由发花笺至出毛巾、执寨厅、打水围、屈房……以至留宿。多烦琐,就像我等考试:幼稚园入学试、小一派位试、学能测验试、中三淘汰试、会考、大学入学试……我才不干。

——虽然所谓执寨厅,设响局,六国大封相的锣鼓喧天,歌姬清韵悠扬。饮客拾级登楼,三层楼的寮口嫂必恭必敬地迎迓,高呼“永定少到!”然后全寨妓女燕瘦环肥,一一奉为君王。但晚饭宵夜甜点烟酒打赏,还有什么“夹翅费”、“开果碟费”、“毛巾费”、“白水”之类贴士……连“床头金尽”四个字还未写完,我已壮士无颜。

想不到塘西妓女有此等架势。真是课外常识。老师是不肯教的。

阿楚在我俩谈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才到。

因她迟来,如花不好把她讲过的从头说起,怕我闷。我把西瓜、点心递与阿楚,她又不怎么想吃。见我俩言笑晏晏,脸色不好看。

如花对她说:

“我今天漫无目的到处走,环境一点也不熟,马路上很热闹。我们那时根本没什么车,都是走路,或者坐手拉车。我在来来回回时被车撞到五六次,真恐慌。”

“到了一九九七后,就不会那么恐慌了。”我只好这样说。

“一九九七?这是什么暗号?关不关我们三八七七的事?”

“你以为人人都学你拥有一个秘密号码?”阿楚没好气,“那是我们的大限。”

“大限?”

“是呀,那时我们一起穿旗袍、走路、坐手拉车、抽鸦片、认命。理想无法实现,只得寄情于恋爱。一切倒退五十年。你那时来才好呢,比较适应。”

阿楚发了一轮牢骚,如花半句也不懂,她以为阿楚在嘲笑她的落后。

“如花,”我连忙解释,“你不明白了。但凡不明白的,不问,没有损失。”

她果然不问了。我只联想到,当年是否也有一个男人,背负着道德重担传统桎梏,又不愿她苦恼,所以说:“你不明白了。但凡不明白的,不问,没有损失。”然后她果然不问了——但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在我无言之际,阿楚又把中心问题提出来:“你到过哪儿?”她惟一的兴趣,只是当侦探。

“很多街道。譬如中环摆花街。当年十二少的居停已经拆了,变成一间快餐店,有很多人站在那里,十分匆忙地吃一些橙色酱汁和物件拌着白饭。”

“那是鲜茄洋葱烩猪扒饭。”

“哦,有这样的一种饭吗?听上去好像很丰富似的。”

如花还想形容那饭,阿楚抢着说:“这是我们的民生。不过那饭,番茄不鲜,洋葱不嫩,猪扒不好吃。”

听得阿楚对一个饭盒的诋毁,我忽然记想某食家之言:“苦瓜唔苦,辣椒不辣,男人唔咸,女人唔姣——最坏风水。”

想归想,不敢泄漏半分笑意。我正色而问如花:

“还去过哪些街道?”

她再数算:

“士丹利街三十八号,是一间摄影铺子;皇后大道中三八七号,没有七楼。皇后大道西的三八七号A,是一座公厕呢。还有轩尼诗道三十八号,卖衣服的,根本没七十七楼那么高,还有……

我们叫她明天再去碰,她环游港九不费力。

“永定,那广告照样刊吧。”阿楚说,“你当自己人收费,随你用什么方法开数。”

“用什么方法开数”?还不是打最低的折头然后本人掏腰包,难道我会营私舞弊?真是。

终于决定报章广告照刊,电台上的寻人广告也试一试。全都是“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这样。

如果有些无聊臭男人跑到石塘咀故地调侃,讲不出三八七七的暗语,就是假冒。但,他们如何得知“老地方”?想一想,好似千头万绪,又好似天衣无缝。其实是老鼠拉龟。只得分头进行。

“再想,还有没有其他途径?”我犹在热心地伤脑筋。

“呀!”想到了,“阿楚,你同我留意一下车牌的线索。”

“唔,”她应,“如果不大忙的话。”末了她瞥一瞥如花:“我走了。回家躺自己的床睡得好一点。”

如花款款而立,只得也一起走了。

我见如花要走,挽留道:“你还是暂时借住数天吧,那有什么关系?你又没有家。”

她推辞。濒行,恳切地说:“如果找到了十二少,二人得以重逢,真是永远感激你们两位。”

阿楚不待我回答,便自对她说:

“放心好了。”

两个女人都离去。

我特别地感到不安。以前阿楚忙于工作,有时对我很冷淡。但她是一个可爱而古怪的女孩,居心叵测,她一旦对我好,叫我不敢怠慢。久而久之,助长了气焰,尾大不掉——连我招呼客人住几天,她也不表示殷勤。怎么可以这样?

计算时间,她已回到沙田去,我拨个电话,预备加以质问。非质问不可!

“哪有如此不近情理?见人有难题,我怎不挺身而出?”

阿楚急接,还带着笑:“你又不是肉弹明星,学什么挺身而出?”

“阿楚,别跟我耍。我是说正经的!”

她没趣:“是她自己要到处碰碰,我又没赶她。嘿,我还在百忙中抽空帮她找人呢。我们落力,她自己更要加倍。还剩六天时间那么少,分秒必争才是。”

来势汹汹地说了一番,稍顿:“你怕她终于不必依靠你,自己找到十二少,你劳而无功?”

“我只是担心,她无亲无故,又满怀愁绪,有人劝慰总是好的。”

“永定,”阿楚倔了,“她只是一只初相识的鬼。何以你对我不及对她好?”

“不是的——”我还想说下去。

对方并没有掷电话,只是卡一声,挂上了。

第二天,我与阿楚在上海小馆子吃中饭。她脸色寒寒的,她的俏皮毫无觅处。

我只得十分老土地先开口:“有什么内幕贴士?十五名佳丽中谁最有机会?小何搅不搅外围投注?”

“我忙我的,你忙你的吧。”

“我还不知道该怎样忙呢?”

“布袋装锥子——乱出头!”

“你得讲道理,那晚是她找上我的,又不是我通街通巷接洽寻人生意。”

“你口才进步了,想必是阿姑的训练有方啦。”

“你想到哪里去了?”

她刚想发作,伙计端上油豆腐粉丝汤和春卷。她别过头不答。我死死地帮她舀了一点汤,粉丝缠结着,又顺溜跌下大汤碗里去,溅起了水珠。她狠狠用手背抹了抹面。好像这水珠之产生是我故意制造的。

她夹了一截春卷,倒了大量的醋。醋几乎要把春卷淹死了。

我心中也有气,一时不肯让步:

“她只是一只可怜的鬼罢了。”

半晌,阿楚才说:

“她不是鬼,她是鸡!”

“那又怎样?”

“——你别跟她搭上了才好。”

“我?怎么会?”我理直气壮地答。

“谁信?你还留过她两次。”

“我才不会!我从来没试过召妓,我顶多只到过鱼蛋档。”

“吓?”阿楚闻言直叫,“你到过鱼蛋档?”

糟了,我怎能失言至此?我不愿继续这个话题,但霎时间转圜无术,怎么办怎么办?我的舌头打了个蝴蝶结,我恨自己窝囊到自动投诚自投罗网自食其果自掘坟墓!

“你说!你跑去鱼蛋档?”她暴喝着,“你竟敢去打鱼蛋?”

“不不,是广告部一班同事闹哄哄地去的。”

“你可以不去呀。”

“他们逼我去见识一下。小何担任领队。你问他。”

“牛不饮水谁按得牛头低?”

“我没有‘饮水’。”

阿楚又用她那褐色的眼珠逼视我,我只好再为她舀一碗汤。

她不喝汤。须臾,换另一种腔调来套我的话:“你且说说吧,鱼蛋档是怎样的?”

“那可是高级的鱼蛋档呀!”

“啐!鱼蛋就是鱼蛋,哪分高低级?”说得明白,连阿楚也有点讪讪的。

她继续盘诘:

“里头是怎样的环境?”

“——”我稍作整理才开口,情势危殆,必得小心应对:

“里头有神坛,是拜关帝的。”

“哦?关帝多忙碌,各道上的人都拜他。”说着,她再问:

“里面呢?”

“——有鸳鸯卡座。”

“然后呢?”

“那卡座椅背和椅垫上有很多烟蒂残迹。也许是客人捺上去,也许部分也捺到鱼蛋妹身上了。那些卡座……”

“我叫你素描写生吗?我问你那些鱼蛋妹——”

“阿楚,”我努力为自已辩解:

“我只摸过她几下,而且很轻手。我只是见识见识吧。又不是去滚。难道连这些经历也不可以有吗?男人都是这样啦。你看你好不好意思?一点小事就凶残暴戾。”

“我知,我没有如花那么温柔体贴!”她负气地用这句话扔向我。

无端地又扯上了如花。无端地,阿楚烦躁了半天。她定是妒忌了。

真的,除了妒忌,还有什么原因可叫一个好强的女子烦躁?

但我一点也不飘飘然,没吃到羊肉一身膻。多冤枉。这边还帮不上忙,那边又添置不少麻烦。真头大如斗。

我万不能大意失荆州,息事宁人:

“阿楚,你别用那种语气同我说话。”

“我不是‘说话’,”她气还没平,“我是‘吵架’!我不高兴你帮她不遗余力。”

“何必为一只只上来七天的女鬼吵架?”

“哼!‘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五千年来中国的男人莫不如此。你以前不那么轻佻,最近大不如前,想是近墨者黑。”

我才认得如花两天,就“近墨者黑”?这小女子真蛮不讲理。我气得说不出话来。口才一直拙劣,此刻招架无力,看起来更像走私。连五千年来男人的罪孽也关我的事?我袁永定要代背他们好色之徒的十字架?

她得理不饶人:“你别以为时代女性会像以前的女人一般忍让。如今男女平等。丈夫不如情夫,情夫不如舞男,舞男不如偷情,偷情不如——”她一时灵感未及,续不了句。

“你有完没完?”

“还没完。吵架是永远都吵不完的!”

“好好好,”我火起来,“你去偷情,我去召妓。今晚我非与如花成其好事不可,横竖你砌我生猪肉——”阿楚霍地站起来,拎起工作袋,拂袖欲行。我也要走。

“你站住!”她喝。

又道:“伙计,账单交这色魔!”我当场名誉扫地。

但扫地的不止我的名誉。

她顺手再扫跌一个茶壶以及两个茶杯:“破烂的都算在内!”

然后扬长而去。

结果账单递来,是八十七元七角正。我给伙计一百元,还不要找赎——看,这不也是三八七七之数吗?我们的“三”角关系,弄致八十七元七角收场。

阿楚这凶悍的女子。怎么凶成这样,可以叫作“楚”?中国文字虽然美丽,也有失策之处,例如被误用,结果是讽刺。你看她那副尊容,古时代父从军的女子,大概便是如此,否则怎与众彪形大汉周旋?——但我不是彪形大汉,我是知识分子,好,就算不是知识分子,起码我不是市井之徒,我可是她的男友!

哼!

别妄想我会娶她为妻。谁知她会不会给我来一副贞操带?

我越想越气,情绪低落。

回到广告部,又为公事而忙。

阿楚也为公事而忙。

下午她自外面回,经过门口广告部,像只僵尸般上二楼去,正眼也不看我一下。小何心水清,明白了。

“喂,”他上来,“吵架了?”

“有什么稀奇?每个月都吵一次。”

“唏,那是生理上周期性情绪欠佳,没法控制的呀。”这混小子在为女性说项。

“不,这回是因为呷醋。”

小何以那天他阅报,乍见“邵音音要嫁到沙捞越去”的婚讯的表情来面对我:“什么?”

我才不敢把如花的故事张扬,免得节外生枝。只含糊其辞:

“阿楚不高兴。其实那有什么?我只认得那女子两天。她托我代她寻人。”

“哦,”小何恍然大悟,“那晚的女人。好呀。我听到她赞美你,认定你可以帮她的忙。”

“帮忙而已。”

小何自顾自评头品足:

“样子不错,有点老土。不过很有女人味。阿楚没有的,她全有了。永定,想不到你也有点桃花运。”

我不答。

“为什么你不去马?出轨一次半次,不要紧,回头还有阿楚,阿楚跑了,起码你浪漫过。谁说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

“你不要推波助澜了。没有用。这女人不会喜欢我,她另有爱人。”

“你呢?”

“我不会。”

“不会,抑或不认?”

我不会、不认、不敢。这种曲折离奇的事件千万别发生在一个小市民的身上,负担不起。一个阿楚,已经摆不平。

还同我吵什么“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我们二人此时正隔着一行楼梯,咫尺天涯,老死不相往来。

咦?她骂我什么?——妻不如妾。用这样的话来骂我。在她的意识中……我真蠢!她是重视我的,原来我俩之间,感情足够至吵一场这样的架!

我或者她,一直都不发觉。

她当我是石头,我当她是泼妇。不是的不是的。

一刹那间本人豁然开朗。还想向各同僚公开心得:客气忍让怎算真爱?肯吵架才算。

她是重视我的!禁不住略为阴险地笑。

登登登楼上跑下阿楚来。她不知要出发采访什么新闻去。见我竟在笑,更为生气,掉头便走。

“阿楚!”我叫她。

她听不到,出门去。

近日天气变幻无常,忽然下着一场急雨。阿楚才走得几步,雨大滴大滴地自高空洒下。我在门口望到她跑下斜坡去。她把挂在肩膊的相机,急急拥住,一边跑,一边塞进杂物澎湃的工作袋中,护得相机,护不得自己的身体。她竟那么宝贝她的工具。

转眼她的芳踪消失了,怕是截了计程车赶路去。

转眼雨势也稍弱了。这般没来由的雨,何时来何时去?好像是未曾有过。

第一次发觉,原来在风雨飘摇中,强悍的阿楚,也有三分楚楚可怜。

一个女子,住得那么远,因是居屋,无法不拣沙田。而她天天沙田上环地往返,营营役役,又是跑娱乐新闻的,寸土必争寸阴是竞,一时怠慢,便被人盖过。每个月还要拿家用给父母呢。

我竟还惹她生气?

我护花无力,非好好向她道歉,良心不安——如此一念,虽然她曾当众骂我“色魔”,叫我没脸,但我也原谅她了,顶多此后不光顾那上海馆子便是。

我俩的恩恩怨怨,终也化作一场急雨。

——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

距下班时间约十分钟,阿楚赶回来。

她不是一个人。

她托小何把菲林拿上去冲晒,然后,把身边那男子介绍我认识。小何向我扮个鬼脸,不忍卒睹。

“永定,这是安迪。你不是想问有关车牌的资料吗?你尽管问他。他是我的好朋友,一定帮我忙。”

说着,以感激目光投放于那安迪上。

靠得很近。

我安详地问:“我想知道关于某一个车牌——”

他已煞有介事答:“我们运输署发牌照,有时有特别的车牌,便储存公开拍卖,市民出价竞投,价高者得,你想投一个靓数字吗?”

“不,而是已知一个数字,想查查车主。”

“这却是警方交通组的事了。”

我见他把波交到警方手中去,也就算了。

“那么我尝试去交通组问一问吧。不过从何查起呢?三八七七,又不知字头……”我自己同自己说。不大理会他。

“你帮他想办法吧。”阿楚推他,“永定也是帮人的,他倒极热心,怕人不高兴呢。”

“什么?三八七七?”

安迪说:“好像有个这样的车牌,好像是,因为三八意头佳,明天将会拍卖。”

“真的?”我同他握手。

“阿楚,”我向她说,“等会去吃晚饭?”她不答应。她与安迪离去。我大方地道别,还要装成有些数项要计算,很忙碌的样子。我怪自己,叫作阿定,便定成这样?五内翻腾,不为人知。回家途中,一路猜想:二人吃完饭,不知是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不知是否喝咖啡去?……

懒得上街吃饭,到我姊姊处黐餐。席间,我小甥子顽皮,姊姊教训他。姊夫以苦水送饭:

“一天到晚都听得女人在吵。”

原来他俩的学校中,校长、训导、总务、事务、书记、工友,和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女人。姊夫几经挣扎,方能自女人堆中争到一个小小的校务主任的位,多么委屈啊,你以为饰演贾宝玉吗?——唉,女人都是麻烦的动物!

我问姊夫:

“最近又有什么难题呀?升了主任已一当五年,虽在女人当家手中讨一口饭吃不容易,但是,你们是津校,人人都受政府俸禄而已,又不怕炒鱿鱼。”

“唉,”他说,“最近有个副校长空位,我便递了信申请,谁知新同事中也有人递了信。”

“公平竞争嘛。”

“你不知道了。这新人在他校任体育组组长,因迁居请调本校。校长喜欢他不得了,年轻力壮,人又开朗,赢得上下人缘,看来比我有机。真不知要如何整治他一镬才好。”

然后姊夫扒口饭。我看看他,三十几岁的光景,前途一目了然,活得不快乐,只因长江后浪推前浪。教育界,整治人以攀高位?看来小洞里也爬不出大蟹来。

“永定,你有什么建议?”

“建议?暗箭伤人多容易!说他不尽忠职守,说他课余女友多多,说他暗中兼七份补习,上课精神萎靡,说他对六年级刚发育女生色迷迷……随你挑一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