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诏令,去年也有。只是去年平川城自己都吃不饱饭,朝廷也没到一穷二白的地步,因此姜纾没有理会。
今年却不同。这次受灾的不仅是北边那几个州,甚至包括京畿各地,就算把国库掏空了都不一定够。
平川城却发达了,虽然粮食不够,但他们有钱,有盐,可以买,可以换,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给不给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引导舆论,挑起民愤,让四处揭竿而起,平川城就有了足够的立场打回长安,夺回属于他们的东西。
可是,那是大昭的百姓啊。当年,先帝之所以把皇位拱手相让,不就是为了不想让各地节度使趁乱发兵,致使国土四分五裂,百姓流离失所吗?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姜纾无法运筹帷幄。
他需要这个机会,却又下不去手。
最后,是楚溪客果断地做出决定:“阿爹,写折子吧,平川的粮食三日之内必到。”
姜纾怔了怔,目光复杂地看着他,最后,转为欣慰和释然。
他声音很轻,却很坚定地说了声:“好。”
***
年没过完,平川城的三省六部外加平川军悉数忙碌起来。
一个个粮仓被打开,一袋袋粟米装上车,运粮的队伍从朱雀门排到南大门,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头。
然而这还不够。
钟离东曦给阿肆写信,把前不久才存进凤凰谷的粮食悉数运出,和平川军的运粮队伍汇集在一起。
楚溪客发出一封封亲笔信,送到那些前不久还求着他买贺兰砚的商人手中,好声好气地请他们帮忙买粮,平川愿意用上好的精盐换。
最后,就连楚溪客自己的私库都动用了,粮食、棉花、盐引,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川百姓都看在眼里。
所有人心里都萌发出一些东西,只是暂时没人带头,或者自己也搞不清楚应该怎么做。
率先站出来的是漠北的牧民。不,应该说是从前的牧民,现在他们已经是平川人了。
去年雪灾,平川王殿下收留了他们,今年轮到平川王殿下需要帮助,他们义无反顾。
根本无需彼此商议,也没有向官府邀功的意思,几乎所有牧民都在一夜之间宰杀了成年的牛羊,腌渍好,一部分送到平川军大营,一部分送到六部衙门。
牧民们的意思很明显——
平川的粮食送到了长安,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