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2/3 页)

十二年,故人戏 墨宝非宝 52 字 2024-02-18 06:44:01
🎁美女直播

是玻璃橱,像是家具仓库。当时只有我一个跑来跑去,楼上楼下,除了工作人员就是自己。有时在家具区也会害怕,因为一排排椅子在玻璃柜里是安静的,望着我的……好吧,我是个看椅子也能脑补无数故事的想象力过剩的人。

尤其想到它们是最普通的家具,是最有烟火气息的东西,陪伴过不同的人,它们的主人早就离开了,它们却还存放在这里,在看着我,像在说:你看,来了一个百年后的人。

还真是感觉像在看一场场百年前的家庭影像。

还有傅侗文送给宛央的珍珠,层叠环绕,存放在玻璃柜里,每一颗都不是很大,设计朴素。在玻璃柜外找到它时,第一个念头竟然是:玻璃罩内的这一副项链是怎么从傅家后人手里流传而出,收藏到这里的?

所以在潜意识里,我早就把这个故事当成了真的。他们真实活过、存在过,他们吃过、用过,到过的地方,走过的路也都还在。

因为真实,才能感受强烈。

在这篇故事里,“我”这个讲述视角完全是被淡化的,浓墨重彩描绘的都是他们。但“我”的感受却必须强烈,不强烈就无法带入,无法表达出当时的民族处境。

也就是因为感受太过强烈,到了巴黎和会前,也就是十二年的最后一年,我几乎无法承受故事高潮的痛苦。在脑海里,这个故事已经提前、超前地进行到了巴黎和会,甚至到了傅侗文的三杯酒敬酒。只差落笔,只差用文字描述出一章章的兴奋、举国沸腾,直到最后的失望、绝望。

当时的我太走入故事,无法抽身,拼命想和自己妥协,就此为止吧,到家族纠葛结束,这个故事就结束了,不要再写这些痛处了。甚至还几次和身边人说,可能要写出心脏病了,受不了了,没办法继续了,都是真实的感受。

可又明白,必须继续,再痛苦也要写下去,否则这篇文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幸好,没和自己妥协。

全文有许多片段,至今都记忆犹新。

比如,傅侗文准备要去巴黎,在北上的列车上,抱着宛央在列车尾喊出宛央的名字,是全篇他最外放的一次。写这段时是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喝了几杯酒,昏昏乎乎写完的,在那个特定时间,还有酒精刺激下,好像真的能和他的心共通了,能感受到他压抑多年不得志的心情了,好像可以写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在那一刻,真实感让人战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