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课(2 / 2)

重返初三 纠结症患者 3335 字 2024-03-08
🎁网红美女,夜夜笙歌

暑假进入尾声,盛柏收到了小学同学聚会的邀请,姜玚还在打工,她就一个人去了约定的KTV。

盛柏和姜玚小学就是在家附近的普通公立小学念的,也在同一个班。

盛柏印象里和小学同学就聚了这一次,她对很多人名和样子都记不清了,姜玚没有来,她更是一脸懵,对不上人和模样。

好在有几个当时玩得比较近的女孩,她还有一点印象,凑了过去,互相聊了聊初中在哪里读的,高中又要去哪里。

这么一聊,盛柏才发现有些小学成绩还不错的同学,初中成绩掉下去了,不愿意提自己去哪个高中,只有好学生才愿意讲。

学习一直很好的班长初中是在市三中念的,高中还考到了市三中,盛柏有一点印象,小学班长高二选了理科,刚好和祝老师错过了。

“你要是地理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或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了,可以去地理组找我妈妈——祝老师。”热心的盛柏和班长说道。

班长笑着点头应下了,不过心里想着就算遇到麻烦了也并不打算麻烦盛柏的妈妈。

“你和姜玚都考到附中了啊,小学那会儿就数你们俩学得最好了,我永远都只能排在第三名。”班长说道。

盛柏很无奈,她也一直在姜玚后面,小学班级第二名也和姜玚这个第一名距离遥远。

盛柏已经听了好几个小学同学的近况,她读的普通公立小学,同学大都是在附近居住生活的,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姜玚那种都算是富有的了,还有一些是贫困家庭。

不同的家境和学习能力都导致了大家的不同境遇。

家境贫寒又学习很差的初中都没有读完,已经进入社会了,家境富裕又学习很差的没有过普高线,打算再复读一年,或是去学艺术的高中。

家境一般学习一般的则去了普通高中,也不想讲具体是哪个学校。

自从录取通知拿到手后,盛柏已经和关系近的朋友都互相聊过了,她完全是靠自己进的附中,不少人都付出了更多才进入的附中或经开一中等重点高中。

盛柏仿佛看到了两个世界,一边是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法完成的同学,一边是用钱买进重点高中的同学。

她能理解梁月老家的同学很可能有一些人读不完初中,但她没有想过在省会也有这样的人。

盛柏也很难说那些父母掏钱把孩子塞进重点高中是件好事,重点高中的升学压力很大,学习一般或者不太好的跟不上,心情可能也不好。

芊芊就被舅舅舅妈塞进了经开一中高中部,前几天看望姥姥姥爷时,盛柏也见到了她,舅妈说报道前要去理发,剪成学生头,芊芊脸上表情明显,很不开心。

盛柏望着芊芊,想到曾经自己只能进普通高中,父母也没有强行让她去市三中或附中那些重点学校,如果以当时的自己厌学状态,去了重点高中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在普通高中那三年至少没有加重,到了大学她才能好转。

盛柏不确定是不是因为自己考到了附中,连锁反应导致舅舅舅妈他们让芊芊去读经开一中。

也许经开一中高中部的教学质量更高,芊芊会比盛柏学得更好,盛柏只是认为经开一中高中部的要求很没有道理,剪了头发就一定能考高分吗?

爱穿中性风格衣服的芊芊依旧不希望被剪头发。

但芊芊很乖巧,她的反抗只是在理发店落泪,而不是拒绝去经开一中念书。

不过舅舅舅妈在中考再次发现芊芊抗压能力很差,逢大考就发挥失常,小升初时就差点没考上经开一中初中部,他们不能等高考再重蹈覆辙了,那就更丢面子了,于是开始给芊芊筹划出国的事情,只是还要在经开一中高中部的普通班再学两年。

芊芊不再觉得出国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只是听从父母安排的事,她也很期待出国留学,恨不得高一开学就在国外了。

孟泓泽也去了经开一中,他父母发现再怎么补课成绩提高也不多,还是那么差,不如出国留学,就把他塞进了国际班,到时候无缝衔接国外大学。

俞珊的父母最开始还是想让她去附中的国际班,高中毕业直接出国,比起参加国内高考的竞争,还是要轻松一点,但她对出国暂时没有想法,她妈妈看到了她和盛柏做同桌后成绩有一些提高,对她的要求也不高,也就松口了。

程旭清的母亲本来想把他塞去管理更严的经开一中,但他撒泼打滚地闹腾,还是要去同学朋友更多的附中,母亲最后也同意了。

八月底盛柏跟着爸爸去了附中高中部报道,不像初中部就在市区内,就在家附近车程二十分钟的地方,而是在郊区,从家出发至少需要四十分钟。

祝老师这一天也要在市三中忙工作,但她和盛柏爸爸已经谈过了这个问题,不像初中部就在大学旁边,郑老师上下班方便接送两个孩子,高中部离家远,要么住校,要么盛柏爸爸就要负责接送。

盛柏爸爸和祝老师都觉得盛柏还小,虽然这一年感觉成熟了不少,但他们还是觉得每天都回家更好,他答应了接送这一任务,今天先来踩点了解一下路线,怎么走更顺畅。

盛柏一到校,就根据标识指引到高一年级教学楼下,一楼的公示牌上贴着各班名单。

一班和二班是重点班,十二个是平行的普通班,剩下还有六个班则是艺术或体育特长生和国际班,盛柏先扫了一眼一班和二班的名单,梁月和蔡馨萍都在二班,这才从三班往后找自己的名字。

卓江华在四班啊,俞珊和姜玚都在五班,程旭清在六班,盛柏在同一页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盛柏从找名字的人群中挤了出来,和爸爸说道:“我在六班。”

盛柏爸爸点点头:“你一个人上楼去班里吧,我在楼下等你。”

盛柏走到二楼,就找到了六班,她很快和程旭清汇合了,闲聊了两句,一个年轻男老师就让大家先就近落座。

年轻男老师自我介绍姓杨,是数学老师,也是六班班主任。

杨老师站在讲台上,亲和友善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希望和大家一起成长,平时大家遇到什么难题可以找我谈,无论是讲课内容还是其他方面,我要是哪里做的不好要帮我指出来。”

程旭清低声和身旁的盛柏说道:“感觉这班主任人还不错。”

尽管杨老师给人的感官还不错,但盛柏不会因为一面就认定一个人的人品。

杨老师又好心提醒学生可以去办身份证,上了高中时常会需要证件,盛柏默默点头,开学前要赶紧去派出所办理。

之后就剩下常规的发书,盛柏用手机拍了黑板上的课表和课本费和校服费,费用等开学缴纳,同学的衣服型号都已经报告了,开学第一周就会发下来。

“那我们九月一日再见。”杨老师说道。

盛柏把书包塞得鼓鼓囊囊,和程旭清告别,下楼找等候多时的爸爸,没想到姜玚也在一旁。

“就你一个人来的?”盛柏把快要压倒她的书包丢给爸爸,转而问姜玚。

姜玚摇头:“我爸在外面的车上。”他又有些郁闷,“咱俩又没分在同一个班。”

“这也很正常吧,一个年级多少班啊,能继续做邻居就不错了。”盛柏笑道,又说起身份证的事情,“姜玚,你也没有办吧,下午咱俩去一趟派出所?”

姜玚应了下来。

而两个父亲也有要商量的事情,就是两个孩子的接送问题。

尽管郑老师工作忙碌,但她认为以姜玚的性格要是天天待在学校,就更不和家里讲话了,还是要每天回家,哪怕聊两句今天学了什么都是好的。

接送就成了一个问题,郑老师没法下午放学接姜玚,但早上能准时送到校。

姜玚爸爸现在生意做大了,不需要也不喜欢在外面应酬,更愿意和郑老师待在一起,如果下班回家做饭,就没法来接姜玚,接了他又来不及做饭。

祝老师在市三中的上班时间和学生差不多,她虽然不带早读,但早上那个时间也要到校,同样她不用看管下午最后两节自习课,但她也得忙到放学才能下班。

盛柏爸爸这两年又自己出来单干了,时常也有应酬,但他说可以先把盛柏和姜玚接回家再去参加饭局。

两家父母一起讨论出了新方案,早上由郑老师送去学校,下午由盛柏爸爸接回家。

盛柏爸爸和祝老师也因此松了一口气,不想因为接送孩子这件事再亏欠郑老师了。

盛柏和姜玚不知道两家父母的商讨过程,只是接收到了这个结果,他俩应了一声就出发去派出所户籍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