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有了,可是还没有炮弹。
对于炮弹,左向北早就想好了。这炮弹弹头的壳体就用金属玻璃压制。壳体中空,头部预留标准尺寸的口,一则是为了装填炸药,再则也是为了在顶部安装引火装置。
这金属玻璃壳体压制完成后,再进行二次淬火。这样的话,弹头内火药爆炸时,壳体就会分裂成无数的碎片,从而形成大面积杀伤。
至于弹壳,左向北准备用三个厚的黄铜板冲压制造,这个,还要看后续。不行的话,用没有经过淬火的金属玻璃也成。
至于底火,左向北之前进行火药实验时,发现火精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当温度达到二百八十度时,会分裂成白色的粉末。这种粉末遇到猛烈地撞击时便会发生爆炸。
而左向北就是打算用这个东西制作底火。
炮弹弹头壳体的制作比较顺利。左向北先制作好模具,然后将熔化的玻璃吹入模具。
等模具冷却,打开模具,用砂轮打磨掉毛刺,之后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淬火,就得到了这个在极限爆破效果下才会碎裂成小块的弹头壳体。
在这个壳体内灌满高爆炸药,然后将用铜板冲压成的引火帽压入顶部,这弹头便算是完成了。
弹壳的冲压稍微的要费点功夫。这主要是因为冲压弹壳要先制作好相应的模具。
等模具制造好后,还要不断地修正尺寸数据,以便让冲压出来的弹壳能够在弹膛内自由进出,既不能卡壳,也不能太松。
所以就这一个弹壳模具的调整,左向北前前后后的,改动了十多次,到最后才总算是确定了规格尺寸。
模具确定后,左向北便开始开机,冲压出第一批弹壳。
首批五十枚弹壳造好后,左向北便开始进行底火撞击实验。
左向北将安装好底火的空弹壳装进炮膛,然后拉动牵引绳,撞针撞击底火,引燃火药。
经过数十次的实验,底火引火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左向北找到了一种非常出色的引火药。
试验完弹壳底火,左向北又做了弹头撞击底火实验。一开始,弹头底火的引燃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后来,左向北重新设计了引火帽的结构。于是在之后的实验中,弹头引火帽的撞击引火率也达到了百分之百。
底火实验完成后,左向北便开始正式的给弹壳安装底火和装药。
弹壳内,左向北填装的是碳五火精三暗银粉末二的发射药。
每个弹壳中标准装填三点五公斤发射药。火药装填完成,镶入弹头。然后再对弹头装药。
左向北在弹头内装填的是最新调配的高爆炸药,标准装药三公斤。
最后一步,左向北将装有底火的引火帽小心压入弹头上预留的圆孔中。
实际上,在地球上,炮弹的引火帽往往都是在最后即将发射的时候才会安装到弹头上的。那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意外撞击引起爆炸。
在这里,左向北将炮弹五年后便直接放到了空间里,如此,他才敢这么操作。
左向北第一批五十枚炮弹造好后,他便喜滋滋的穿上几层羽绒衣,戴上狗皮帽子,狗皮手套,又在头上围了厚厚的围巾,脚上穿上厚毛皮靴。之后,他才出了门。
东峰峰顶,寒风呼啸。即便左向北穿了这么厚的衣服,他也感到寒风刺骨。
左向北从空间取出发炮,支架落好,左向北便将一枚炮弹装进炮膛,然后锁死弹舱,拉动了牵引绳。
“轰”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左向北只看到发炮炮管向后下沉,随着炮口一两米长的炮口焰喷出,一发炮弹呼啸而出。
炮弹飞到空中,发出了特有的尖啸声。大约过了十几秒后,在距离山崖八九公里左右的冰面上发生了剧烈地爆炸。
左向北看到火光,按动秒表,等耳中听到爆炸声按停秒表,粗略计算爆炸点距离,八点五公里左右。
左向北在本子上记下了射击仰角和射击距离。之后在发射下一炮。
左向北又一连发射了三发炮弹,全部顺利发射,成功爆炸。
但等发射了第五发炮弹之后,左向北发现大炮出问题了。大炮的止退和复进机构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