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项燕(1)(第2/3 页)

“昌平君虽死,然秦军却步。看似止兵,实则秦国定然加倍勘察地形,伺机出动。众位将军,如若秦军举兵来攻,我们当要一统制定策略,统一调度啊。”

项燕的副将言毕,项燕没说话,一直冷漠坐于案上。

统一调度。

楚国老氏族最烦这个意思。说白了就是,出力的时候老贵族们都梭边边,推责任。

首先,在楚国,贵族们与楚王都是一个芈姓,只是分成了不同的氏族。所以楚国朝堂上的手握大权的朝臣们就血缘而论,并没有秦国、三晋那种独尊之态,他们不全然信奉谁比谁天生就要尊贵一些的说法。

其次,贵族们相当害怕自己一旦举家兵力全部拿来对抗秦国,与不要命的秦兵打仗损耗兵力一定众多,这肯定不干。

最后,最害怕的就是,楚国的大王借此机会,把他们这些贵族的资源整合,一并给收拾,归于王军。

楚国历史上,又不是没有楚王干这种卸磨杀驴的事情。

比如那个用了吴起的楚悼王,就是个很有腕力的王。

吴起那老小子一来,楚国的老贵族们差点把家底都给掀翻了!过了些年,老贵族最怕楚王搞这个,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更喜欢像是芈犹这样稍微温柔(懦弱)一点的君主。至于打仗嘛,躺平都躺平了这些年,自然也是能躲就躲。

当然人的想法不一样,贵族与贵族之间的想法也不一样。

比如说多年前的屈原。

又比如说现在的项燕。

他就和老贵族们不太一样。

项燕是真心觉得秦国是楚国的心腹大患,这个外敌若不防备,会招致楚国亡国之祸。

屈原和项燕这两个人的意志也很相似——属于文官的屈原要拒秦、防秦,而属于武将的项燕要攻秦,制秦。

当一个国家内忧外患并存的时候,该先解决外患还是先解决内忧?这个问题很困难,很偶然,不亚于穿裤子先穿左边还是先穿右边。

反正楚国没想明白。

很多贵族对楚国还是抱有良好的乐观心态。

比如年轻且器宇轩昂的景氏将军,他看到项燕蹙眉冷色的脸很是不快,贵族子弟鲜少受人这样的冷遇,于是他多少带了些情绪。

“将军不必如此忧虑。我楚国据有连矿铜山,带甲之士百万,国富民多,水系纵横。再有秦国此间送永安公主求盟,无非是要我楚国不与他争夺三晋这块肥肉。”

项燕年过五旬,连月以来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