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教练听说有不少学员在现实受挫后,都转而去探讨宇宙的奥秘,寄情于天地之间,以此来缓解心中的不平。
“打架这件事,其实也是有天赋的。”
光头教练目光深沉。
苏晓就是最好的例子,若是放在古时候,她必然就是小说里形容的那种“根骨绝佳,被各个大门派哄抢之人”,正因如此,他才会将自己压箱底的领悟全部传授给了苏晓。
就像自己当初崇拜的光头高手将他的心得授予了自己,教练也希望能让合适的人继承这份技艺,并将其继续延续下去。
“苏晓,你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总有一天你会遇到需要拼尽一切才能取胜敌人。”
面对光头教练寄予厚望的眼神,苏晓翻了个白眼,她已经懒得再强调自己是去上大学了,以后的生活,也是和战斗完全不相干的在金融系统工作的生活。
大城市的职场女白领,和大部分一样过着996 的生活,每天下班回家洗漱后便倒头就输,哪有闲工夫和人打架斗殴?
更何况,她最初来散打馆的原因也只是为了学习防身术罢了,能够对付街溜子就足够了。
听完了光头教练的追忆,方田和他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苏晓之所以力量惊人,并且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天分,这件事恐怕还得追溯到若干年前发生在远港精神病院的“越狱”事件,就连见过无数强大能力的杜先都对当年苏晓的壮举念念不忘,认为她是整个医院中最为特殊的能力者。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他在远港精神病院里见到过苏晓数次,但随着院长的死亡,他的灵魂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之内,见过苏晓的记忆也随之一起消失了,哪怕另一个苏晓在大街上和他擦肩而过,他也未必能在第一时间认出对方。
他只能通过备忘录上的内容来确定另一个苏晓的特征。
被写进备忘录里的特征,似乎就包含了关于苏晓的部分秘密。
另一个苏晓居住在B区,依照备忘录上的提示,B区是活人居住的区域,那些在实验中丧生,又或者被送来时就是幽灵的能力者,都会被安排到C区居住。
可是“越狱”事件过去了若干年后,当他再次见到另一个苏晓时,后者的年纪和刚刚入院时几乎没有区别,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她的身体几乎没有成长。
谷櫠 从这一点来看,他身边对着光头教练翻白眼的苏晓,才符合正常的生长规律。
再加上预言必定会实现的特性,也许当年苏晓其实已经从远港精神病院逃脱成功了,但在最后一刻,才被院长剥离了记忆。
而在失去了这一部分灵魂之后,苏晓的能力也随之消失了。
恐怕这也是为什么苏晓明明是无能力者,却能适配“作家”的能力,并且将其转变为预言型能力『布告』的原因所在。
她本身,就是预言型能力者。
而她在拳击馆所展现出的怪力,以及能够迅速将光头教练传授的技巧融会贯通,则让方田想起了畸变体化。
这两者都是畸变体化的典型体现。
虽然幽灵的力量和破坏力要比人类强上不少,但是想要达到林玖力速双A的级别,还得通过畸变体化才能实现。
难道正常人的灵魂被抽离了一半之后,身体也会随之出现变化?
方田将这个猜想写进了备忘录了。
关于畸变体的研究,也远远没有定论,当初傅征在畸变体森林苦心研究了那么多年,最终也未能破解关于畸变体的全部秘密,他只能模糊地将其定义为一个缓慢的过程,至于终点究竟在哪,依旧不得而知。
并且直到现在,苏晓也是小队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图鉴收录进去的成员。
起初方田一直认为这是因为图鉴对人类没什么兴趣,现在他意识到也许就连图鉴也很难定义苏晓此刻的状态。
她的言行举止都和正常人无异,可是身上又存在着许多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天赋。
苏晓并没有注意到方田沉思者一般的姿势,她现在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邬墨身上——邬墨学姐才是她未来平静校园生活的最大威胁,要是现在不做些什么,回到学校之后,她恐怕会获得“零余市最恶势力头目”或者“肌肉52倍于常人”的奇怪头衔。
这些头衔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学姐,咱们商量个事呗?”
“收买我是没用的,不被金钱收买,是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身高只有1米5的邬墨学姐仰头瞪着苏晓,摆出了一副拒不议价的表情。
“方田。”
见学姐心意已决,苏晓不得不求助于方田,“问你个事呗。”
“嗯?”
“我之前听医生说过,如果后脑勺突然遭遇重击,就会忘记最近发生的事。”苏晓问道,“大概需要多少力道才能帮助邬墨学姐忘记她刚才听到的话?”
第三百七十二章:归途
随着卓文书的入院,噱头十足的新野大学复仇之战早早失去了悬念,之后几天的比赛过程都如白开水一般。
阵容齐整的青空大学从败者组杀了回来,最终在老一批选手毕业前达成了四连冠的伟业,不过对于这个结果,除了在青空大学之外,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苏晓和邬墨完成了夺冠报道以及采访稿,至于方田,这几天则在一门心思地研究畸变体的课题。
遗憾的是研究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苏晓的情况过于特殊,他觉得放眼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到几个和苏晓境遇相同的人。
不过假如他的猜测成立,苏晓的特殊体质是畸变体化的体现,那么便说明了他们对于畸变体的认识可能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个过程理论上是能在不影响“宿主”的心智的情况下完成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似乎也是进化的过程。
细胳膊细腿的苏晓能轻而易举地打趴下那些长期进行肌肉训练,并且还接受了专业培训的学员。
方田保守地估计,那群散打爱好者的力量都在8以上,稍微厉害的一些的恐怕已经超过了10。
他之所以知道这些主要原因,是那天参观散打馆的时候,学员们盛情邀请他参加一场友谊赛,以更直观地理解散打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