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所说的国家兵力和地方兵力,自然不同于过往的朝代。”
“华夏帝国的国家兵力,即国家兵力,是最强的兵马,拥有最好的武器装备和保障,是华夏帝国的国防力量。对内,镇压反叛,对外应对他国之敌……听命且忠于本王,忠于华夏帝国,隶属于军机处。”
“而华夏帝国的地方兵力,会分为:州兵,府兵,县兵。”
“兵部将设立城防兵马司,刑部将成立捕快兵马司。各地方兵力受两司管辖。两司会在各州,府,县设立捕快衙门,城防衙门。”
“同一府的县级捕快衙门和城防衙门隶属于府级捕快衙门和城防衙门,同一州的府级捕快衙门和城防衙门隶属于州级捕快衙门和城防衙门……”
“各州,府,县的最高长官和副官可调用其所在州,府,县的城卫衙门和捕快衙门。”
“捕快衙门,负责各州,府,县的治安,负责稽查逮捕刑狱等事宜。”
“城卫衙门,有各自的驻扎营地,负责各州,府,县的城防,剿灭当地的山贼,匪徒等……”
“各州,府,县的捕快衙门和城卫衙门所属之俸禄,直接由户部调拨给刑部捕快兵马司和兵部城卫兵马司,再由两司直接下发下去。”
说到这里,大明王王宇停下喝了一口茶。
留些时间给文武百官消化。
稍微思考后,有人就明白过来。
大明王用捕快兵马司取代各地的按察使司?
城卫兵马司在各地的城卫衙门,与以往差不多啊!
无论是各地的捕快衙门还是城卫衙门的人的俸禄都不是由各州,府,县支付。
如此一来,各州,府,县就不能掣肘它们,只能在其权责范围内进行调用。
不过,捕快兵马司隶属于刑部,城卫兵马司隶属于兵部……大明王这是在加强中央集权?
……
想明白这些的人,不禁对大明王的敬畏多了几分。
华夏帝国兵马两分:国家兵力隶属军机处,地方兵力隶属刑部和兵部。
毫无疑问,地方兵权得到了极大的削弱。
在大殿内的各地方文武官员,尤其是各州来的官员,虽然他们心里不舒服,但不敢强硬的反对,只能期望之后能提出些谏言,能被采纳,从而争取些地方兵权回来。
而且,在之前,划分州,府,县为行政区时,就已经明确,各州最高长官不再掌管兵权,没有了大明时的总督,巡抚之类的封疆大吏。
各州若是有战事,由驻扎在其州的军队直接参与,州最高长官没有领兵和调兵之权。
当然,国家兵力隶属于军机处,但军机处的将领有领兵权,没有调兵权。
调兵权依然在兵部,如此可相互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