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2)

🎁美女直播

尽管如此,这次名列三甲之人进入翰林院,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这不,大明王王宇,六部尚书:吏部尚书张良,户部尚书诸葛亮,吏部尚书陈确,刑部尚书于学珍,兵部尚书温钟瑞,工部尚书曾辉等人,还有汤若望等大臣,都来到了翰林院。

刑部尚书于学珍站在工部尚书曾辉身旁,小声说道:“不经过朝试,所有名列三甲之人全部进入翰林院,真的合适吗?”

想起曾经进入翰林院的心酸历程,刑部尚书于学珍感慨良多。

然而这位华夏帝国的真正掌控者大明王王宇,行事太过异常,这次科举已经被他搞得面目全非。

许多官员心里是有不同意见的,只是大明王王宇一再坚持,加上吏部尚书张良和户部尚书诸葛亮等人的支持,有意见也只能“保留”。

对于,张良和诸葛亮的名字,已经在华夏帝国官场,尤其是在京城官场中,已经习以为常。

除了知道内勤的,其他人根本不会想到张良和诸葛亮是历史上的人,跨越历史,跨越世界来到华夏帝国这个世界的。

“拭目以待吧。”

工部尚书曾辉苦笑,对此他还能说什么。

既然成为了华夏帝国和大明王王宇的朝臣,自然不能违背大明王王宇的意思。

……

第124章:翰林院(二)

在明朝,还没有内阁之前,翰林院是兼有内阁之职的,有内阁大学士。

到后来,内阁大学士被单独分列出去,翰林院就成了“国史院”,也就是负责国史的机构,里面的官职也都是史官。

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翰林院设有:翰林编撰,翰林编修,翰林检讨,翰林庶吉士四大官职,官位品阶不高,五品到九品不等。

虽然因为内阁的原因,翰林院被削弱了不少。但是,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在明朝,六部部官担任着,有“出自翰林”的默认必要条件。

不是出自翰林,几乎就不能担任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职。

至于内阁大臣,则是出自内阁大学士,而内阁大学士,几乎都是出自翰林!

如今华夏帝国接受大明遗留下来的翰林院,因为战乱,里面剩下的人已经不多。

这也是大明王王宇把这次科举三甲之人全部允许进入翰林院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准备开始对翰林院进行整改。

翰林院,作为朝廷人才的“储才基地”,地位十分重要!

不过,只是懂得历史,懂得如何编写历史,在大明王王宇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

今日,大明王王宇带着张良,诸葛亮,陈确,于学珍,温钟瑞,汤若望等大臣们来到翰林院,就是对翰林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