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这里的“运动战”,并非是说在某片特定的星区内进行“小范围”机动回避,在新的战争理念中,凡是在特定区域内的对决,都被视作站桩对轰,而新战争理念对运动战的定义,是指跨恒星系的超大范围机动。
会有如此设想,是因为人类的战舰在各方面属性弱于敌人,其中就包括了战舰的行进速度,如此一来,无论如何设想,特定区域内的机动最终都会沦为站桩对轰模式。
可一旦进入高维力场,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进入高维力场后,敌人战舰的优势就会消失,因为在高维力场中是没法开战的,而且战舰在高维力场中穿梭时,没有低纬世界中对于“快慢”的定义,纯粹就只是迁跃引擎功率输出的问题。
引擎功率输出大,那么飞船在穿越空间时,空间壁会显得“薄”,反之亦然。
至于飞船抵达目的地的早晚和花费了多少时间,都是属于低纬世界的规则定义,不能套用在高维世界。
在这样的情况下,飞船一旦进入高维力场,追击就是一件极度艰难的事情,而人类也就有了在运动中消灭对手的机会。
而将运动战的理念继续延伸,持久战的理念也随之出现,毕竟一旦战舰开始进入运动战,以宇宙浩瀚和广阔,战斗绝不是一小时两小时、一天两天能结束的,哪怕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也将会持续数个月甚至数年之久,甚至更长的时间也不是没有肯能。
若是双方都不犯错,战斗什么时候结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舰船上人员的能力,以及舰船所能承载的物资总量。
于是,在以上主流战争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宇宙军开始了全面的发展和改革。
首先,巨舰大炮这种落后思想,被人类军队的指挥官们迅速抛弃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单体战斗群的概念。
所谓单体战斗群,就是指以一艘有人战舰为核心,配合多艘无人战舰,共同构成一个作战功能全面的舰队战斗群。
单体战斗群的概念看似与航母战斗群非常相似,但实际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作战思想。
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航母战斗群无法脱离大后方的支持,而武装齐全的单体战斗群中,配备了工程舰这种生产性战舰,使得舰队完成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即便长时间的脱离后方也能继续维系运转。
而且,单体战斗群的无人舰是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的,它可以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小规模游击舰队,等寻找到机会后,也可以迅速调整舰队结构,然后与会合的友军组合成更大规模的强袭舰队,给敌人狠狠一击。
相信不少人已经看出来了,这种战争思想与华国抗战时期的游击战理论非常的相似,事实也确实如此,单体战斗群可以被视作游击战的宇宙魔改版本,因为其本质都是在自身弱小时,于运动中寻找击败敌人的机会。
按照人类军事家的设想,如果夺门之战失败,甚至母星也陷落敌手,那么这种单体战斗群将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遍布敌人的占领区,不断的和敌人进行周旋,最终为后方的发展壮大争取机会。
而如果成功拿下敌人的传送门,获取了第一阶段的胜利,那么人类将派遣众多的单体战斗群前往敌人的领域,去寻找敌人的政治核心,打击敌人的补给线,让敌人不得安宁。
总之,按照新的战争理念,单体战斗群是一种可以同时用于防守和进攻的作战模式。
在这种全新的作战模式背后,对基层军官的素质要求也前所未有的高,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舰长的,在这个时期能被称呼一声舰长的人,无一不是人类军队中的精英人物。
而能在三十余岁就拿下舰长这个职位,这样的成就无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不过,罗星海并没有任何的骄傲情绪,比起摆显自己的成就,他对复仇更感兴趣。
今天的这场战斗,罗星海已经等了整整二十年,现在的他非常渴望品尝向敌人复仇滋味!
“坐标,R:217`21,D:12`973.............”
此刻,在汇报人员的话音落下后,一阵冷静中透露着一丝凌厉的命令声在舰船指挥室内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