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情况,戴胜国的领导者们最终选择了将一切求援的信号拒之门外,于是理所当然的,在无法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目的、且矛盾又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冲突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而以往的战争不同,这次戴胜国主要需要面对的敌人,并不是被新月教教义统合起来的由多个中东国家构成的统一阵线,而是一群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驱使的饿疯了的饥民。
这些“敌人”的武器装备极差,组织度基本没有,,支撑他们战斗的理由,不过是渴望活下去的意志罢了。
很显然,这样的“敌人”自然不可能战胜戴胜国,在冲突爆发的初期,戴胜国凭借着稳定的国家局势,残留下来的精锐部队,以及全民皆兵的作战理念,成功的在一系列冲突中占据着绝对优势,难民们组成的武装集群无论如何也无法冲开戴胜国军队的防线,他们的结局要么是被驱散,要么干脆就变成了地上的尸体,最终被掩埋在黄沙中化为枯骨。
若是局势一直这样发展,戴胜国原本应该稳坐钓鱼台才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局面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也许是因为戴胜国对中东地区的难民杀伤太重,使得民怨沸腾,也许是因为戴胜国的存在阻碍了某些人计划,逼迫对方想要拔除这颗钉子,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戴胜国被针对了!
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原本似乎对自相残杀更感兴趣的中东势力,突然开始联手向戴胜国发起了进攻,而随着那些势力中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武装人员的加入,冲突最终演变成了长期的消耗战!
尽管戴胜国一次又一次的击败了中东各势力的联军,但奈何戴胜国有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硬伤,那就是人口数量!
哪怕是在和平时期,戴胜国的人口也没超过九百万,而在遭遇病毒浩劫的摧残后,其国内人口总数更是已然下降到了不足两百万的程度。
在这样的局面下,尽管戴胜国的军事实力高于敌人,但中东势力联军依旧可以凭借庞大的人口数量,跟戴胜国死耗。
而且最麻烦的是,戴胜国遭遇的是一场战争主体不明确的战争,使得戴胜国像是一个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道该往哪里打的壮汉。
为什么说战争主体不明确,因为当前与戴胜国作战的中东势力联盟,虽然明面上看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联盟其实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全中东人民反戴胜国的宏观概念!
在过往戴胜国对中东诸国的战争,虽然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但基本上都是按照正规的战争套路来,只要击败战争的主体----那些发动战争的国家政权,便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戴胜国也有着充分的力量和信心赢得胜利。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战争的主体变成了全体对戴胜国有着不满之心的中东人,这个主体属于宏观概念上的敌人。
举个例子,在新华国还未曾建立的卫国战争时期,光头校长曾经言明,全体华国人都有抗战守土的责任,这就是一个宏观上的概念。
在这个概念下,抗击入侵者的对象可以是旧华国时期的政府军,可以是红色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也可以是憎恨入侵者的平民,甚至还可以是躲在山坳坳里受到大义感召的土匪强盗,只要认可华国人的身份,都有抗击入侵者的责任。
当前中东地区的情况大致上也是如此,现在戴胜国的敌人不是哪一个国家或组织,而是全体没饭吃的中东人!
另外,与华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当时入侵华国的本子蝗军,虽然同样在遭受着一场,敌人是一种宏观概念的战争,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有一个明确的战争主体,那就是光头校长领导下的政府军。
可是当前的戴胜国,却始终找不到这场战争的战争主体,也就是发起这场概念战争的对象。
为了找到战争主体,戴胜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开始戴胜国的决策层怀疑是某个中东的大势力,于是迅速做出了反应,可是在动用了大量的力量将其消灭后,发现很快就有新的势力接管了对方的位置,然后一切再次变会了老样子。
意识到自己找错了人的决策层,又怀疑是某个新月教的领袖,然而在一场刺杀行动之后,他们再次发现自己又搞错了。
如此反复的尝试了许多次,却全部都以失败告终之后,戴胜国的决策层开始变得越来越焦虑,因为这场战争的战争主体始终躲在幕后,无法找到并击败他们,就无法结束这场战争。
对此,戴胜国的决策层也不是没想过要砸“蘑菇弹”,但是在战争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胡乱的砸“蘑菇弹”只会引发更加恶劣的后果,甚至一个不好还会把某些局外的力量引入战争,到时候局势就真的不可控制了。
而在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结果后,战争的局势开始进入到戴胜国决策层最不愿意见到的消耗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