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赵匡胤在天空脚下一点,巨大的空爆在天空产生,而赵匡胤却借力回冲。
天空,亦可借力!
赵匡胤的武力修炼到这个地步,也无怪乎有着大指玄境的修为了,面对着如同闪光般冲来的赵匡胤,李和并没有尽全力,他只是在不断格挡。
天地之间,两人的战斗就是爆发出无数次闪动,每次闪动便是苍穹震裂。
李和周边数公里的地方已经不能站人了,刚才的战斗,即便后周禁军撤得很快,及时的让开了位置,依旧有上千名禁军士兵死在了余波当中。
文德殿早在两人的战斗余波中摧毁了。
如果继续打下去,整个皇宫被拆,那都是预料当中的事情。
作为皇帝的柴荣丝毫不心疼自己的皇宫,他依旧坚持站在第一线,关心着两人这一战的胜负输赢,虽然,他也觉得赵匡胤胜率不高。
他只是希望,赵匡胤能有一个机会,一个获胜的机会。
而不是现在这般被人随手就挡了回去……
越战斗,赵匡胤就越觉得李和实力的恐怖,他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是李和还无比轻松,两人在力量的运用上,仿佛天差地别一样。
这,就是大指玄和先天指玄的差距么?
技巧上的差距,天象意象上的差距,赵匡胤在不断的进攻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破开李和的势。
只有破开了那种一切金在掌握之中的势,他才有获胜的机会……
第411章.265、天地之威
对于赵匡胤的进攻,李和只能说,很强,但也到此为止了,赵匡胤在一瞬间内出了五十招尝试各种进攻,但没有给李和造成任何有危险的感觉。
毕竟是借来的先天天象,即便拥有了这个层次的力量,也少了那种感觉。
想必,如果是李太白来的话,会要更加精彩一些。
李和很想看看“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意境。
天象,本就是取意儒家的天人感应。
人的心意行为影响天地,这,便是天象,而最能发挥天象境界的,莫过于儒家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匡胤能够暂时入先天天象,正是应了为万世开太平这一说法。
只是,他一介武夫,终究没有读书人那种情怀意境,也没有始皇帝那种吞并八荒,囊括宇内,四海归一的气魄。
所以,差了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