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检测之后,发现大多数装备的构成金属都有一种特定的磁性,而这种源自于金属的磁性刚好与生命磁场相性极佳。
看来,反复测量实验之后,科学院那边终于找到了活化金属材料。
金属的活化来源于其特殊的磁性,但皮革、布料这些不具备稳定磁性的,则有可能是通过某种超活性磁场环境浸染而成,使得这些材料活化。
超活性磁场的研究尚无眉目,所以,非金属材料的活化是遥遥无期的。
所幸,暂且不是很需要那些。
在接触到第二代外骨骼装置之后,李和就明白活性材料对于人类的助益有多大了。
第一代外骨骼装置死沉死沉不说,主要靠电池驱动,不仅不稳定,而且续航差,对于个人行动的限制也非常大,许多高难度的动作都无法做出,极大的限制了装备者的灵敏性。
但第二代外骨骼装置不同。
第二代装置由全活性金属打造,删去能源模块,以轻便灵活为主,在使用者注入内力以后,装置的耐受性、灵活度、力量增幅各方面都大大加强。
性能远超第一代装置。
对于人类的中高端战力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助益,而非那种高手都不愿意使用的一代装置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外部能源供给,普通武者和士兵使用时内力消耗也非常大,续航时间依旧不久,优势只在于方便恢复能量,却又不及第一代的直接更换电池快速。
只能说,外骨骼装置要走的路还很长吧。
什么时候电池技术能够突破,利用电能激活外骨骼装置,使用者仅用内力做引导的话,外骨骼装置才算真正成熟。
直到最后,外骨骼装置与高达技术逐渐合流,形成轻型化高能量型机甲,人类文明就非常牛批了。
总之,第二代外骨骼装置还是有优越性的。
在这个全国反攻的关键时刻,第二代外骨骼装置的出现,将大大缩短华夏光复全境的时间,将军队的战斗力再次提升一个等级。
说不定,原本预计的两个月时间并不需要。
仅一个月就可以完成,内部彻底稳定后,华夏对外就要方便许多,优势的再次累加,会导致华夏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对京城那边的多方会谈也有促进作用……
第110章.113、山海信史
高等文明向来是具有吸引力的。
这点从华夏古代就可以看出,从最初的黄河流域到最后的广阔疆土,从华胥、诸夏到最后的汉族,多少民族最后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了华夏这个概念。
而后无论是大汉还是盛唐,那百国来朝的局面,无一不是仰慕着华夏的强大和文明。
即便是“弱宋”,终其三百多年国祚完结,其存在的时间内,北方的辽金再怎么强大,他们打心底里还是觉得宋朝的东西更高级。
并且辽国到最后,贵族阶层基本都会吟诗作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