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大宋皇太子日常 七年玉 7127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太子殿下回宫, 原本有些冷清对的皇宫,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整个宫中,除了张美人不喜太子殿下, 其他都非常喜欢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长相精致可爱,又聪明乖巧, 对他们这些宫人也非常好。太子殿下每次看到他们,不仅会跟他们打招呼, 还会关心他们。

这段时日,太子殿下不在宫里, 他们干活都觉得没有什么精神。太子殿下在宫里的时候,他们只要看到太子殿下的笑容就不会觉得累。

赵旸回到宫中,最开心的就是曹皇后、苗昭容和福康公主。

苗昭容一见赵旸就说他瘦了, 给他做了很多好吃的, 要给他好好地补一补。

福康公主攒了一肚子的话, 赵旸回来后, 就跟他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曹皇后先是关心了下儿子这段时间在相国寺的情况, 随后问他这十几天学到了什么。

赵旸把这段时间他在相国寺学到了什么, 遇到了什么人都跟曹皇后她们说了。当然,包括遇到苏洵他们父子三人。

他跟曹皇后说了, 明日要出宫找苏洵他们三父子一事, 还有去钱家拿信一事。算了算时间, 王胖胖的信明天差不多就要到了。

曹皇后不反对儿子出宫寻找苏洵他们三父子。别看儿子现在只有三岁, 但是他主意大的很。他决定的事情, 很难让他改变主意。

宋仁宗得知儿子明天要出宫, 自然是反对的, 但是见赵旸要哭要闹, 立马改变主意同意他去。其实, 宋仁宗明知道赵旸是假哭假闹,但最后还是乖乖地答应了。

福康公主得知赵旸明日要出宫,嚷着要跟他一起出宫,但是被宋仁宗拒绝了。曹皇后和苗昭容也不同意她出宫,这把她气得不轻,说曹皇后他们偏心赵旸。

回宫的第二天,赵旸就出宫寻找苏洵他们父子三人。出宫前,他特意去了一趟福宁宫,跟宋仁宗打声招呼,但是宋仁宗还在上朝。

“太子殿下,官家让小人跟着您一起出宫。”这段时日,新政出了些问题,宋仁宗和韩琦他们都非常忙。这两日,早朝一上就是一上午。有时候还上到下午都没有下朝。

宋仁宗原本想陪儿子一起出宫,但是被赵旸拒绝了。再者,他这两日也比较忙,暂时抽不开身陪儿子出宫。虽然赵旸身边跟着宫中侍卫,但是宋仁宗还是不太放心,就让张茂实陪着儿子一起出宫。

“张先生,你跟我着出去,容易被认出来。”赵旸觉得以苏洵的聪明,能一眼看出来张茂实是内侍。“我暂时不想让苏轼他们知道我的身份,你就不要陪着我出宫了。”

“可是,您的安危?”

“你要是不放心,就派人暗中保护我。”赵旸也知道他的身份,不能单独一个人出宫,所以他不介意张茂实暗中派人保护他。

“太子殿下,小人暗中跟着您吧。”张茂实不放心赵旸只带着几个侍卫出宫。

赵旸也知道张茂实担心他,听到他这么说,就点头答应了。

“行,那你暗中跟着我吧。”

“谢太子殿下。”

赵旸带着褚越他们四个侍卫出宫了。褚越是殿前指挥使,属于殿前司属下骑兵官员。

宋仁宗不放心赵旸一个人出宫,原本要派十个人跟着他,被他拒绝了。他带四个侍卫出门,就觉得人多了,有点太招摇了,但是他的身份摆在这里,只带一两个侍卫出宫是不可能的。

赵旸决定日后是要提高武将的地位,这一年多他跟宫中的侍卫们都混熟了。宫中的侍卫们见太子殿下对他们如此亲切,都非常喜欢太子殿下,想跟太子殿下亲近。

能被选中保护太子殿下,还跟太子殿下一起出宫,对褚越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苏洵他们父子三人的落脚点在州桥的附近。在去找他们父子三人之前,赵旸还特意去汴京城最好的糕点铺买了些点心。

苏轼他们一直在客店等赵旸的到来,见赵旸终于来了,他们非常欢喜。

赵旸只让褚越跟着他进了客店,其他三个人在外面等他们。

苏洵一眼就看出跟在赵旸身边的褚越是个侍卫,而且全身上下散发锋利的气息,不是普通侍卫那么简单。

虽然早就猜到福慧小师傅的身份不简单,但是没想到这么不简单,只怕福慧小师傅出生名门。

赵旸跟苏轼他们见了面后,就带着苏轼他们逛起了汴京。

苏洵见赵旸带了四个侍卫,就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去。有他这个长辈在,他们三个孩子玩得会不尽兴。再说,有四个侍卫跟着,他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危。

这一年多,赵旸出了好几次宫,对汴京城好玩的地方算是比较了解,带着苏轼他们兄弟俩把好玩的地方全都玩了。中午的时候,赵旸还带着苏轼他们去樊楼吃饭,请他们吃樊楼最好吃的东西。

“轼轼,你们会在汴京待多久?”

“再过几日,我们就要回去了。”

苏辙一边吃着好吃的,一边说道:“我不想回去。”汴京城太好玩了,还有很多好吃的,他不想回去。

“那就不要回去啊。”赵旸看向苏轼,开口问道,“轼轼,你以后会参加科举的吧?”

对赵旸只有三岁却知道科举一事,苏轼一点也不意外。昨日,他听爹爹说福慧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身份不简单。

“嗯,我和弟弟以后都会参加科举考试。”

“那你们不如留在汴京,去太学读书啊。”赵旸建议道,“你们这么聪明,一定能考上太学。”太学是大宋最高学府,每年都会有来自各地的学子报考太学。只要考上太学,高中的可能性会很大。

“太学?”苏轼是知道太学,他摇摇头说,“以我现在的能力考不上太学。”据他所知,太学很难考,他才读书没几年,考上太学的可能性很小。

“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吗?”赵旸笑着对苏轼说,“我觉得你们能考上。”

“太学很难考的,我和弟弟现在还不行。”苏轼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现在还不行,那过几年呢?”赵旸劝说道,“轼轼,如果你们以后参加科举考试,我建议你们先去考太学。太学里有很多厉害的先生,也有很多有才华的学子,你们要是考进太学,对你们以后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事,我要跟爹爹商量。”苏轼之前没想过考太学,但是现在听赵旸这么说,有些心动了。

“你们要是考进太学,以后我就能经常去找你们。”

“福慧,你以后不考太学吗?”苏辙问道。

“我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再说吧。”太学啊,他以后或许可以进去读书一段时间。“如果你们考进去了,那我以后试试。”

“如果爹爹同意我们考太学,我们会努力考上的,到时候我们就在太学等你。”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在樊楼用完午膳,赵旸就把苏轼他们两个送回客店。苏轼他们下午又要跟着苏洵去拜访朋友。

临分别的时候,赵旸跟苏轼他们约好,等他们走的那一天,他会来送他们。

接下来的几日,苏轼和苏辙都要跟着苏洵出门拜访,赵旸不好再打扰他们。

跟苏轼他们分开后,赵旸没有急着回宫,而是去了举子仓。

举子仓就是孤儿院。

赵旸一直有个想法,想要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直接从现有的军营里挑人,来培养属于自己的军队不太实际。再者,他有些看不上宋朝军营训练将士的方式。

他想要一支从小就接受他的训练方式的将士,而且将士们必须对他忠心耿耿,所以从举子仓选一些孩子培养最为合适不过。

“太子殿下,您来举子仓做什么?”

“我看看。”赵旸对褚越张开双手,“你抱我进去吧。”

褚越面色一喜,连忙蹲下神,伸手把赵旸抱在怀里。

“进去吧。”

举子仓的环境比赵旸想象要好一些,很是干净整洁。这些被遗弃的孩子穿的虽然是粗布衣服,但是好歹不是破破烂烂的衣服。而且从他们的脸色来看,他们平时应该能勉强吃饱。看来,举子仓的生活比他想象中要好。

赵旸不知道,曹皇后平日里都会送一些穿的和吃的到举子仓。不止如此,曹皇后还会把宫里一些过旧的东西拿去变卖,这变卖的钱会送给举子仓。还有,曹皇后和她的几个好姐妹,也就是韩琦他们几个大佬的夫人时不时地经常送钱到举子仓。所以,举子仓的生活还是可以的。

目前,举子仓有几十个孩子,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几个月。

赵旸认真地看了一番,对举子仓的这些孩子挺满意的。不过,这事,他得回去跟曹皇后商量一番。

临走的时候,赵旸让褚越拿些钱捐给举子仓。

举子仓的姑姑,原以为赵旸来举子仓是挑选随从的,或者挑选伺候的丫鬟,没想到这位小贵人只是看了看。看来,这位小贵人对橘举子仓的孩子都不满意,真是有些可惜。

“太子殿下真是心善。”褚越以为赵旸特意来举子仓,是为了捐钱。

见褚越误会了,赵旸也就懒得解释什么,任由他这么认为。

“殿下,我们现在回宫吗?”

“等会回宫,先去钱家拿信。”这一年多,赵旸一直和王雱有书信往来。一个月雷打不动的两封信。

等拿了王胖胖的信,赵旸他们这才回宫。原本他打算在回宫之前去曹家的,但是想了想还是先回宫跟曹皇后商量这件事情,参考下曹皇后的意见。

赵旸回到宫中,宋仁宗和韩琦他们还在忙。虽然已经下朝了,但是他们还在福宁宫里商议正事。

只是站在福宁宫的门口,就感受到从里面传来的凝重气氛。看来,情况很不妙。

见宋仁宗他们在忙,赵旸就没有进去打扰他们,让张茂实他们帮忙转告一声,他回来了。

曹皇后见儿子回来了,关心地询问他今天玩的怎么样。

赵旸表示玩得很开心。

“嬢嬢,我有事情跟你商量。”

见儿子一副郑重其事的表情,曹皇后有些讶异:“什么事情?”

“嬢嬢,我想组建一支属于我自己的军队。”

曹皇后闻言,一脸震惊:“你想要组建一支属于你自己的军队?”

“对,嬢嬢我有个想法想和你说。”

曹皇后心头一凛,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你说。”

赵旸把他想要建立属于自己军队的想法,非常详细地跟曹皇后说了说。

曹皇后听了后,心里十分吃惊。她没想到儿子才三岁,竟然有这么成熟的想法。

“旸旸,你这是想要组建童子军?”

“也可以这么说。”这一年多,赵旸跟空净大师学习,收获颇多,并且有了很多想法。关于组建属于自己军队一事,他觉得宜早不宜迟。“嬢嬢,你觉得可以吗?”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刚刚儿子跟她提出组建属于自己军队一事,让她非常吃惊意外。空净大师平日里还教了什么,她怎么觉得儿子去了相国寺学习后,不仅变聪明了不少,也变得“成熟”了不少。组建属于自己军队一事,可不是一个三岁孩子能想到的。

“嬢嬢,我以后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必须要有一支自己的亲卫军,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赵旸再次问道,“嬢嬢,不可以吗?”

“不是不可以,嬢嬢只是惊讶你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看来,让旸旸跟空净大师学习是对的。“只是举子仓的孩子怕是不够。”

“嬢嬢,你有什么主意?”赵旸暂时只想到举子仓的孩子,毕竟他们无父无母没有任何牵挂,可以一门心思地投入在军队里。

“可以招收普通人家的孩子。”曹皇后问道,“你打算组建多少人的军队?”

赵旸想了想说:“我想先培养一批精锐的军队,人数不要多,一百以内就可以了。”他想培养一百个精锐,之后再扩招。等扩招招好了,再由这一百个精锐训练新人。

“一百个人就够了吗?”

“暂时先一百个人,后面再扩招。”

“好,这件事情嬢嬢帮你安排。”曹皇后虽然惊讶于儿子这个想法,但是对于儿子这个想法是十分支持的。“你有什么要求吗?”

“嬢嬢,我现在太小训练不了他们,先安排他们跟曹家训练吧。”赵旸想好了,先让这一百个人在曹家训练,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等过几年后,他大了一些,再用现代训练军人的方式严格训练他们。

“可以,我会让你叔祖父去做。”曹皇后也觉得让这些孩子在曹家训练最为合适。

“嬢嬢,安排一些曹家的孩子加入吧。”既然安排他的亲卫军在曹家训练,那么他的亲卫军里必须有曹家的孩子。

听到儿子这么说,曹皇后眼里划过一抹惊愕,随后微微笑了笑说:“看来,你跟空净大师学了不少东西。”

“嬢嬢,曹家以后是我的后盾。”赵旸这句话充满深意。

见儿子明白,曹皇后没有多说什么。

“还有什么要求吗?”

“要非常严格地训练他们,我不要花架子。”赵旸一直觉得大宋军队的实力太过软弱,这不是他想要的军队。

“好,我会跟你叔祖父说。”

“对了,嬢嬢,你让叔祖父拉拢一个人。”

曹皇后问道:“拉拢谁?”

“一个叫狄青的人。”赵旸早就想好了借口,“听师兄说这是一个良才,他现在应该是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我知道他。”曹皇后以前听宋仁宗说过这个叫狄青的人,“他现已是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应该不会接受曹家的拉拢。还有,你爹爹很看重他,不会让他成为曹家的人。如果你叔祖父去拉拢他,会惹你爹爹不快。”

赵旸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只想到狄青以后的下场会很惨,会很憋屈,所以想要保住他。不过,他现在正受重用,以他爹爹对曹家的忌惮,肯定不会让曹家拉拢到狄青。

“那就暂时不拉拢他,不过我希望曹家能保住他。”离狄青出事还有十年,但是还是提前未雨绸缪比较好。

“保住他,什么意思?”曹皇后不理解儿子的顾虑,“狄青正受你爹爹重用,为什么要曹家保护他?”

“因为文臣。”赵旸并不打算一直在曹皇后装作三岁小孩子。他现在在跟空净大师学习,正好有借口让他可以说一些超出他年纪的话。“嬢嬢,你也知道武将在朝中没有什么地位,还被文臣排挤。狄青很有才能,也被爹爹看重,他以后应该还会升职,到时候你觉得文臣会任由他加官进爵吗?”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在朝中的真的没有什么地位,被文臣欺负地非常可怜。

曹皇后心中大吃一惊,她没想到儿子会说出这番话来。

“谁告诉你的,空净大师?”

“师兄跟我说了些。”不好意思,师兄,又让你给我背锅了。“嬢嬢,难道不是这样吗?”

曹皇后心里越发惊奇空净大师每天都跟儿子说了些什么,怎么会跟儿子说了朝堂上的事情。还有,空净大师一个出家人,竟然对朝堂上的事情这么了解,这真是叫人意外。

“你说的没错,朝中的文臣们不会任由狄青掌握重权。”

“我希望狄青被文臣们为难的时候,叔祖父能保住他。”他以后要打辽夏,需要狄青这样的将才。他现在还小,哪怕过几年,他在朝中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到时候狄青被文臣们为难,他担心拯救不了他,但是叔祖父可以。

虽然文臣们喜欢刁难武将,但是面对曹家,文臣们还是不敢太放肆,毕竟曹家是开国元勋,而且非常有权势。

如果曹家想要保住狄青,那就一定能保住,而且文臣们还不敢说什么。

“嬢嬢,我要狄青这个人,以后我要用到他。”提高武将的地位,狄青以后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曹皇后明白赵旸的意思,神色认真地点了点头说:“好,我会告诉你叔祖父,让他在狄青被为难的时候,保住狄青。”以曹家的势力,保住狄青是没有问题的。

“嬢嬢,你要告诉叔祖父,让他们现在就开始准备。”

“准备什么?”

“准备收复幽云十六州。”赵旸小脸非常严肃地说道,“等我长大,我肯定是要去收复幽云十六州,我希望到了那个时候,曹家的军队是最勇猛的。”

曹皇后被儿子这句话说的心头发热,神色变得激动起来:“好,我会告诉你叔祖父,让他从现在起来,要严格训练将士,为收复幽云十六州做准备。”

“对了,还让叔祖父平时留意有将才的人。”唉,他现在还是太小,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只能让叔祖父去帮他做。

曹皇后点点头说:“好。”

“还有,我希望叔祖父从现在起培养一个特殊的军队,用来打探辽夏的军队的情况和动向。”赵旸前段时日想到明朝的夜不收,所以打算想培养宋朝的夜不收,“我要的打探是十分详细的。”

“细作?”曹皇后瞬间理解儿子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