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天京换谢氏新主(1 / 2)

穿成反派女将 琉璃仙草 7474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还有耶律兄!黄莽取代谢英成三晋之主, 定不会忘你的恩情。”

司栖年待在旁边不语。

北风而下的南域,此刻有两队百人商队路过,他们还不知道南域随时战火蔓延, 只想着押皮草进换南域大米回乡畩澕。

南域大米一年三产远近闻名, 再有谢氏统治,虽说百姓过得不好, 但起码不用天天担惊受怕。更别说谢元帅近日大发慈悲给每个域民发了过冬粮食, 起码这个冬天能熬过去,就相当于拯救了上百万域民,对渡过冬季的域民来说,谢帅已成仁主。

米未换,地面忽然震动,既不是地龙也不是天异, 是前方仿佛黑云压城, 数十万人马匆匆从北方折返。吓得商队待在原地不敢动。

“怎么回事?”

“那是谢元帅手下的大将军。”

“又要打仗了!?”

“我听说黄贼背叛大元帅, 还私自抓三晋国主要挟,已致三晋民怨, 官怨, 现在大元帅要打天京所有人都在支持她!”

“那谢元帅便是民心所向!”

此刻, 为首之人正是谢广。

谢广从北边绕着回南边,他不知道大元帅为什么这么做?但他经过北边时,遇到过北域的兵马, 那些黑压压的兵马就在远远的山头盘踞,其中带头的望了他们一眼, 而后迅速消失在他眼前。

北域大将军乔吉看着谢广带着不符合情报的人马折返南域, 乔吉特地问了探子:“黄莽给我们的消息可没有数十万人马返域!”

探子道:“天京早被封锁, 已有三日未有新情报。”

乔吉冷哼道:“那这场不用打了。”

“部汗那边如何交代?”探子道。

乔吉看着山底下轻车熟路分散各个路口的谢军, 每过一军队就开始在后头砍树设防,堆土石,十分的专业,而且看谢军士兵干活的劲十分充足。若打起来他们肯定也有力气打。

乔吉并没有立刻走,而是吩咐二个人偷偷下山观察一下在修工事的谢军。

那二人刚下山,谢军挖了几道渠沟后,开始偷懒,然后从腰袋拿出盐水和饼子吃了起来。

有个士兵吃着不对劲,还吐了口:“还是咱南域米饭好吃!你看这饼都快结冰了。”

另个士兵“有的吃就好了,你还挑剔。不过别说咱们一路上也就吃过三顿腊肉,我早就垂涎肉了。”

“还不是那该死的石国府和北域,要不是他们,我们肯定跟右将军在攻打天京,早就吃香喝辣的了!”

二人听罢速速返回,将情况禀告给乔吉。

乔吉听到普通的谢军在大冬天都能吃那么好,显然是粮草充足,就算是急着回援,一顿好的都没落下,甚至还有人嫌弃大饼难吃。更别说回防南域,南域作为大本营有多少好酒好肉伺候这群谢军。

只要吃饱喝足,那士兵们的斗志昂扬,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试问在人人拼死都只为了口吃的年代,谢军的生活是多少人羡慕的,谢军为了维护这样的生活会有多拼命。

这在他们北域大饼都不是普通人家吃得起的。

乔吉道:“南域果然是块风水宝地!可惜却不属于我们!”

“撤吧!”

北域兵分三路的大军立即互传消息,再没有下过山。

谢广回南域的消息传进沉香府。

谢兰芝正在练第二副字帖,听见手下人将情况一报,她扬手道:“等谢峡回南域,如果石国府还敢动,我们就直接向石羊宣战!”

“是!”信兵激动道。

打仗对谢氏来说无不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不出一个下午,谢峡带着十万人回来时,刚好信兵和使者带着一千人马,架着玄黑战旗,赶往与石国府的边境城。

石国府石羊刚发动兵,还没完全出石国府边境,就收到谢军的战鼓和战烟,全都是朝石国府这个方向来的。

石羊年老力衰,又在大冬天领兵,早经不起折腾,他在边境的山头望着黑云压顶的谢军,成千上万,举兵压在边境等他们。

明摆着谢英是在警告他们,他们敢离开石国府,明天他们再见到的石国府会是个满目疮痍,元气大伤的家乡。

谢集和谢广既然都带兵回南域,那谢广经过北域要道,也一定让北域部汗收到讯息撤兵了。

既然北域不来,那石国府再出最多才三十万人,要让他三十万战胜谢英四十五万精锐,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此一来,之前部署撬动谢英地位夺取天京易三晋主的计划,也算是失败了。

谢英围而不攻的战略取得圆满成功。

石羊看着内线递过来情报,他不由警惕道:“只是二年未有冲突,此子在兵法上更登峰造极。”

“要是我没记错上次谢英打我们的时候,还在用闪击战,石国府为了应对她的闪击战部署了很多,积攒了对谢英闪法的经验,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谢英已弃旧,换新法。”

“哎,光是应付她,我已经准备五年。如今...看来是我老了再跟不上她步伐。”

石羊随手将佩剑取下来,他交到儿子石建手里,道:“撤!”

石建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父亲,黄莽那边怎么办?我们石国府与他有约在先,此不去,岂不是过河拆桥?”

“离心离德,背叛恩主的人不是我们,是黄莽。即便黄莽爆开我们的亲笔信,他那等自食其言的暴徒,自然无人信他,不必担心。”石羊看着儿子后知后觉的样子,他不仅失望摇头:“你比谢英长二岁,为何能赋却天差地别?”

石羊再望向南域那片肥沃的土地,一年三稻熟,今年冬天周边府州到处饿殍,唯独南域万家灯火,炊烟盖顶,面对这近在咫尺,却无法触碰的梦想之区,他无不遗憾道:“哎,此刻,我也不得不赞扬,生子当如谢英!”

“只是围而不攻就化解两场危机,稳住南域地位,真是后生可畏啊!”

石国府对外发出调兵加强边境防御的讯息后,便不了了之。

这时南域内外才知道,石国府调动三十万人在南域附近,有要入侵的意思,南域上下得知无不惊惶。

如果没有大元帅及时调令迂回,现在的南域恐怕早就陷入战火,杀机四伏,好一场联合纵横的阴谋。最后的目的竟然是南域!

谢氏上下知道黄莽自愿为诱,就是为了拉谢元帅下水。

所有人无不愤怒,恨不得将黄莽给杀了泄气。

谢广和谢峡终于察觉到大元帅的用意,谢广为此十分惭愧,他道:“要不是大元帅及时阻止,恐怕咱们连家都没了。”

“只是回来后,三晋只剩下谢集在天京,三晋又烂泥扶不上墙,就怕拖累了谢集,让他一个人应付黄莽十几万大军是不是有点勉强?”谢峡忍不住担心道。

谢广没说话,但他很清楚若是自己代替谢集,他肯定杀光黄贼们。

谢兰芝出现在封御府后,谢广和谢峡纷纷起身参拜:“大元帅。”

谢兰芝现在没空解释,她立即朝两人下令道:“你们守好南域的边境,不得让任何人出入,另外看见北域商人通通给抓回来。和北域的一切交易都终止,并且命令周边属县禁止再与北域来往。”

这还是其中一道命令。至于为什么不动石国府,她另有打算,因为石国府挨南域很近,石羊也没敢先北域一步打过来,显然是还保留余地。石羊是个老谋深算的人,他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而北域敢出头正是因为离南域远才有恃无恐。

如果石羊选择早打过来,那日后南域会先灭石国府。

现在北域集火,南域会先灭掉北域。也不会放过石国府,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谢兰芝很快又下了第二道:“即令三晋公子聚兵攻打天京,共同拯救三位国主。”

第三道:“谢集打头阵先攻天京,另外令投我军者即刻与黄贼划清界限,关系相近者,速提黄莽人头相见!”

“是!”谢广谢峡抱拳道。

谢广突然想起自己带回来的人马,有十万只会拿锄头的民众,而且会修工事还是谢军教的。

“对了,元帅,我们征召的十万民夫该如何打发?”

谢兰芝差点忘记这茬,不过这些青壮年可都是白花花的战力储备,她不可能浪费的。

于是,她道:“既然石国府敢觊觎南域,就算不打也得给他们一个教训,谢广你就从石国府那拿个县城给这十万人居住,刚刚好。”

谢广道:“諾!”

最后一日天京兵临城下,谢集以五万骑兵攻陷整个边州,每到一个县城,都会有人替他开门,而谢集每到粮县都会将粮食搜刮干净。带不走就一把火烧了,除此之外,天京内部也掀起一股反黄势力,开始在城内制造杀戮。

全部人马总共十五万人长驱直入,一夜之间攻到天京。

黄莽得知此事,他心乱如麻,这时再去幕僚的身影问道:“司栖年人呢?”

幕僚冒汗道:“黄将军您不是吩咐过要一直监视他,他要有反意就直接动手。”

“昨夜他准备逃,所以我让厨房在晚饭下了东西,还看着他吃下去。”

“您放心,这小子没救了。”

此刻司栖年的身影不在金銮殿,反而黄莽不习惯。

他站起来对外喊道:“石国府和北域的兵马现在到哪了?”

话落,殿外一个比他还吓得失魂的信兵摔进来,惊惧喊道:“报——石国府和北域已收回兵马,并且石国府宣称与黄将军并无来往关系!”

很快,又一个信兵跑过来,惊慌道:“报——谢军骑兵谢集率领五万骑兵,已到天京城下。”

“报——郑国公反叛了!!”

“报——地牢不知被谁打开,重犯逃出牢狱!”

“报——三晋聚集二十万人马,切断了我们的粮食和水源,还杀掉我们的安抚使!”

“报——四皇子,四皇子他...。逃了。”

幕僚听后诧异道:“吃了、毒、药还能跑?”

黄莽顿时一怒,他拔起剑刺进幕僚的胸口。

幕僚不敢相信看着他:“将军...为何?”最后幕僚的身体倒下去,失去气息。

黄莽收回剑失魂一样,他坐在龙座上,几乎陷入了绝望,尝到了兵败如山倒的滋味。

他再站起来时,紧握双拳,朝着候在身边的将领们怒吼“本将军,是被当猴耍了!”

“石羊,你竟然过河拆桥!”

“北域部汗,也会出尔反尔!”

将领们也十分慌张,现在天京不战也得战,再不挽救,天京城只会破的更快。

天京城一旦破了,那皇宫就只剩下脆弱的外壳,他们根本无法防守。

“黄将军,部汗派的是乔吉大将,那是北域太子的亲信,说到底还是北域太子出尔反尔,但部汗一定会遵守承诺!即刻收拾收拾,逃往北域。”还有将领抱着希望道。

黄莽即使怨恨,他也知道现在只剩下逃往北域的路,只要到了北域,他跟剩下的人马会支持耶律文,耶律文不会亏待他们的。哪怕暂时为部曲【奴】将。

黄莽收拾好心情,他命令道:“调集兵马从西突破,前往北域投诚!”

“为了保证顺利出京,就派赵昭去攻打五晋,吸引火力。”

命令下去,赵昭出狱后,他直接带一万人冲出天京直接往五晋杀去,等冲到五晋,也命丧五晋。为黄莽拖延谢军脚步六个时辰。

黄莽亲自从西路冲出天京,走前还一把火烧掉西殿。在行军路上,他勒马看向天京方向硝烟四起,火光淹没,他不甘心喊道:“我还会杀回来的!!”

却不知他身边的守将,对方眼神一直在偷偷盯视他。

与此同时。

天京城门战斗激烈,此处都是黄莽亲将的势力,打得不分上下,暂时无法攻破。

一到夜晚,谢集的人马只能停止行动,暂时潜伏在天京城下。

天京城内正是严厉宵禁时,一辆马车公然驶着城门,城内黄军立即放飞箭射击,直接将连车带马射翻。

而后黄军士兵去检查发现是一辆空荡荡的马车,正要禀告,忽然屋顶上方飞下一群黑衣人,夜晚黑衣宛如蝙蝠从天而降,个个身手了得对黄军进行清除。

带头的黑衣人喊道:“杀!”

“为夺回天京给我杀!”

“大胆,竟敢背叛黄将军。”守城的将领刚喊,远处一枚尾火的箭矢,射穿他的喉咙。

将领应声倒下。

附近的黄军们顿时忙做一团:“左将军死了!”

拉起弓箭之人,轻跃地跳下屋顶,他几乎脸都不遮,那和司栖佟七分似的模样,命令道:“开城门!”

“是!殿下!!”黑衣们顿时不要命地冲城门杀去。

子时三刻。

天京城门被拉开,铁闸口被铁锁绑住,黄军们发现不断用刀砍铁链,然而已经迟了。

谢集已经带头冲了进来,身后的骑兵更是熟练地将撞柱车卡在城门两边,之后就开始对天京城内大肆清剿,但凡没有举白旗的黄军一律以杀为先。

天京城内顿时笼罩在血雨腥风下,尸骨遍地,黄军死的死,逃的逃,死伤无数,接连死了三万人。

谢集和他的人马以折损五千人,杀了三万黄军。

此外,天京城被破的消息在次日清早传出时,后方的城池,就像多米诺骨牌牌一样排山倒。

后面的城池几乎排山倒海似的排队投降,但凡谢集率着人马靠近,小城池立即身披白旗,甚至主动开门,还将兵营的粮食拿出来投诚。

一个靠近天京的小边城举兵投降,谢集不杀反而亲手为这名将领举办庆会,还多给后面的城池一晚上时间。

而后大大小小武将,宛如雨后春笋一样拔掉黄军的衣服,以民衣接待谢集。

谢集接待降兵的次数都快数不过来。

谢集攻破天京城后,三晋的聚集的二十万兵跟在谢集身后修修剪剪,除掉一些杂势力,还是绰绰有余。

最重要的是跟谢集一起号称三十万大军攻打天京的义军,听起来非常威风。

三晋因为国主们都在天京,他们不得不攻打进去。三晋暗地也选好了继承人,所以困在天京的国主...随时可以被取代。但谢元帅一封御令下来,显然是要保三位国主。

晋公子们不敢违背只好派兵。

谢集带领一众人好不容易攻进皇宫,皇宫的防守比天京城还严,谢集一度陷入苦战。

与此同时,黄莽带着手下二万人从皇宫后山一直绕进天字码头,他坐上水船,命令人即刻开船往北域放心开。

由于二万人太多了,黄莽最多带五千人离开天字码头。剩下的人以一名将领扮作黄莽从陆路逃跑。

这一万五的人也真是倒霉,刚和黄莽分开没多久,就遇到晋兵的大部队十万人。

晋将忽然大声喊道:“好像是,是贼军!”

“没多少人,我们冲!”

“特娘的,没路跑了,跟这群晋人拼了!老子杀得你们皇帝一次,就还能再杀一次!”黄贼部将也带领一万人冲过去厮杀。

一时间,十万人对一万五人,杀了一个上午,晋兵以伤亡踪迹三万八千,歼灭黄军一万二千人,剩下三千人各自分散逃窜。

为首的黄贼部将当场被砍了脑袋,按在马鞍上,一路滴血。

天京事变就在两天时间,又易主了,天京城内的百姓清早请来,看见街道堆积如山的尸体,呕吐的呕吐,吓晕的吓晕,勉强能站住的人也被塞满街道,血水漂杵的人间狱景给震在原地。

天京城内附黄势力,万万没想到黄莽守都没守,直接带人逃跑了。

他的十五万大军,被杀了五万,带走了二万,又被杀了一万五人,剩下的十万投降五万,剩下都在分散东窜西跑,一个个都拼了命往北域跑。

一场斩草除根行动开始实施。

第十四日,天京彻底被攻破,皇宫余孽一并被谢集和晋兵清除的消息传进南域。

这会儿沉香府迎来清晨,阳光初沐,照得整个院子,仿佛镀上一层淡金。

谢兰芝还在餐桌边,她端着一碗豆浆慢慢品尝。

司栖佟用筷子夹了一块米糕放在她的碟子里,提醒道:“兰芝再怎么怕烫,也该吹凉了。”

谢兰芝听罢,她淡淡一笑,自从上次捅破那层窗户纸,小凤凰已经开始叫她的名字,两人的关系又拉进一步。

谢兰芝高兴地吹着豆浆。

司栖佟见她不停吹似乎很怕烫:“呼呼呼~”

她亲自用瓷勺舀了一口递到她唇边:“温而不凉,味道正佳。”

谢兰芝喝完,觉得温豆浆也不错。

“报——”信兵的声音如约而至。

谢兰芝放下碗,她用筷子夹起碟里的米糕,边吃边听着信兵回报:“天京已破兵事大捷!黄贼弃宫逃往北域。”

“下去吧!”谢兰芝道。

她转头就跟司栖佟道:“我小看黄莽了,还是让他跑了。”

司栖佟却摇摇头道:“他逃不了。北域太子与耶律文是政敌。父皇在世时,他们的关系就不好。太子曾拜访过天京与我和栖年有过照面,他说过希望日后能得到我们的支持。”

“他既投桃报李,那妾身也会礼尚往来。”

“北域那边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但你说的对。”谢兰芝饶有兴趣道:“只是我好奇你在这个世上还能调动多少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