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包产到户(2 / 2)

🎁美女直播

小舅作为大队长,第一个响应号召。

他很赞同这样的方式。

他们村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错,大家靠着养鱼,还有莲藕这些产出,年底分红比起之前好过了很多。

这些活都是集体的,集体有钱大家年底分到的就有钱。

村民个人也会在自家里养猪,现在大家买猪仔也很方便,上庄村那边是鼓励大家养猪的,用家庭为单位来养猪,还能分散疾病风险,同时一家养一两头猪,养的也精细。

他们还会时不时提供一些养猪的小窍门,辅助大家更好的养猪。

这些猪是他们自己养的,归自己,一个个积极性很高,养出来的猪自然也不差,加起来一年的收入也颇为可观。

但还是有些人爱偷懒,因为集体分的钱可以过日子了,他们就得过且过,觉得干多一点干少一点差别不大,用各种手段磨洋工,看得他头疼。

这要是包产到户了,每个人负责自家的田地,他就不信了,那些人还能继续偷懒下去。

他一召开村民大会,把包产到户的事详细的解释清楚,经过几番讨论,赞同的人占了多数,这决定就通过了。

按照户籍上的人口来统计分田的人数,也因为这个,有不少人急急忙忙的给家里的孩子娶媳妇,这样子可以增加人口。

有一些怀孕的,也说要算一个人口。

他去找了侄女商量,最后定了个日期,在那之前已经拿到户籍证明的算一口人,但是孩子只要是没出生的都不算。

他也承诺让他们不用着急,他们肯定是会预留一部分土地出来的,到时候有新增人口还可以再调整。

他们村作为县里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很多事都有代表性。

很多村子都在观望。

为此他办事更谨慎。

村里的田地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靠近水边,有的在山里。

总是有好有坏的。

该怎么分才公平?

讨论后,他们把田地分成等级,再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因为如果是人来安排,不管怎么安排都会有人不满意,而抽签就看运气,这是公平的。

谁都有可能抽到好的地。

要是土地差不多,有的离家近,有的离家远,他们能找到人交换的话,协商好了互换也可以。

忙忙乱乱,总算把包产到户的事办下去了。

分到了田地之后,大家的积极性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田地里的活,他们都是要到时候了才不得不去下地。

只要不是有意竞选积极分子的,能有多勤快?

每天都要有人盯着,才能让大家老实的把活干完。

不然很多人就会提前溜回家去干家务了。

现在包产到户,他们抽到田地不管怎么纠结,现在使用权都在这个家庭里。

产出交了公粮之后也是他们自己的。

这就导致天还没亮他们就蹲守在田地里,杂草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清除干净。

有点刮风下雨的,一个个的就坐不住了,把土地里的庄稼看的比孩子还要精细。

看的叶平生十分气结。

有些人当初可是出了名的摸鱼高手,现在呢?

天天在地头钻着。

当然,有些东西还是属于集体的,比如那一口大池塘,里面的鱼和莲藕都需要人打理,则是由村里出钱,请人帮忙。

这方面的人选都是挑的熟练人手。

这份工作大家都抢着要。

地里的活可以由家里人帮忙分摊一些,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自己就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做别的。

要是被挑中了去养鱼,又不用每天都蹲在那里,每个月还有工资,还能兼顾地里的庄稼,不香吗?

要知道他们可不像是隔壁上庄村的人命那么好。

还可以在自家村里面进厂,那日子就跟老鼠进了米缸一样,快活的不得了。

他们也有一些村民考了隔壁村食品厂里干活,只要他们的户口还在这里,就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地。

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他们白天在上庄村干活,早上和晚上都有自己的时间,加上休息日,可以处理地里的活,要是家里还有人帮衬的话就更好解决了。

整个细柳村都火热了起来。

热火朝天。

庄稼还没成熟,就能从长势看的出来,他们今年会丰收了。

其他村的人看了,也议论纷纷。

套用叶红秀的话:“要是有块地分给我们种,我们想种什么种什么,想怎么做怎么做,那肯定好,交了公粮其余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挣得多剩下的就多,这伺候庄稼肯定会更上心!”

就好比每家每户分到的自留地。

谁要是把自留地的收成跟集体的地比较,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来了。

差距颇大。

江明智也说:“到那时候,我有事没事的就去地里转悠,有事了,住在地里也行啊!”

他们村的日子现在是出了名的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进了厂,每个月拿工资。

没有进厂的,就照常下地,照常照顾家禽,工分也能换算成钱,算起来也很好。

这要是分了地,他们也意动起来。

“到时候我们伺候地里的庄稼,这样自留地可以种菜,还有专门养家禽了。”

家禽养大了,卖给厂里,多方便。

包产到户,就没有限制了。

江景瑜一召开村民大会,这件事在村里早就讨论了几轮。

有的人支持。

有的人反对。

江景瑜支持。

然后就以大部分支持的状态通过了这一项决议。

江景瑜已经把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一通过,立刻组织人抽签。

有的人手气好,抽到了好的地块。

有的人手气背,抽到了不好的地块。

有喜有丧,总的还是顺利的。

备案留底后,这地块就分到了户,包括上面的庄稼。

至于集体的那些工具,还是老方法。

谁想要出钱买。

钱最后再分给大家。

手快有手慢无。

这些都安排妥当后,大家的积极性一样也提高了,加上他们村今年还种了不少杂交水稻,显而易见能丰收。

一开始的时候,杂交水稻没有几个人愿意去种植,这种子是大事,要是不好的话,他们的收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去年的时候他们的大队长拿回来了一部分种子,种植的不多,但是在收割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了它们的产量。

今年本来还想种植更多的,但是这杂交水稻跟之前的水稻种子不一样。

这每年都需要花钱买。

他们买的不多,就种的不多。

分到的地块种植的是杂交水稻的,都格外欢喜。

其他人羡慕,却也还好。

决定要把种子提前买好,到时候他们明年也可以种上这杂交水稻了。

江景瑜把这些事处理完毕,就算是她,也觉得累得够呛。

不过看着大家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觉得又是值得的。

她就把重心转回了厂里,那之后就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全速扩张。

等到特区成立,江景瑜和顾向恒对视,伸出手互相击掌:“终于到了这一天。”

见证历史的发生,这种激动,旁人无法理解,只有他们才能懂得。

江景瑜抽出时间去了,这里百废待兴,很多地方还是一片荒土,但是它发展的速度将会惊掉世界人的下巴。

它的未来,会成为四个超级县城市之一,创下了惊人的财富。

在这片如今的小渔村,已经有许多明珠岛的商人们踏足,在他们选定的土地上,工人们挥洒着汗水,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

因此这里的工人紧缺。

到处都是工作的机会。

一开始知道这里有工作岗位的人不多,大家出行,都不容易。

但是到后面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这里谋生,他们在家没有出路,还有很多村子,像之前上庄村一样,穷,人口多,人均收入低,或者是当地出产过于贫瘠,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大家并不富裕。

有一些人听广播,看报纸,还有看新闻等等各种手段知道了特区成立的消息,以后一股闯劲,来到了这里,很快就发现了惊喜。

他们工作一个月就能赚小几十块钱,是他们在地里刨食一整年才有的收入,换算一下,在外这样工作一年,回去就能起个房子,谁会不心动?

呼朋唤友,带着亲朋好友们一起来到了这里。

有了人,就有了衍生出来的一切。

在这里,是自由的。

他们可以去工地上搬砖。

他们可以进工厂做衣服。

他们可以在路边摆摊卖吃食。

江景瑜当然不会错过,带着人过来,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专卖场,销售他们的产品。

从明珠岛来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看不起大陆人的,觉得大陆这边穷,野蛮。

确实,他们现在的发展没有跟上去,但他们傲慢之余,也会为这边的资源和市场动心。

这里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他们就算占有这里百分之一的市场,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加上两片土地的渊源和羁绊都太深了,每年都有人偷渡过去,有的死在了路上,而有的到了目的地,功成名就。

锦衣夜行是没有成就感的,好不容易出人头地,当然要选择风风光光的回到老家,享受亲戚朋友还有村民们的羡慕。

江景瑜一开始并没有对着这些傲慢的明珠岛人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请了人,花式做烤肠、串串、火腿炒饭……

各种做法。

这里的人很匆忙,很累,也赚了不少钱,相应的,在吃的这方面不能太亏待自己,天天红薯杂粮。

长久下去身体会支撑不住。

只要他们愿意花钱了,谁会不想尝试一下新东西?

在之前,火腿、肉罐头,绝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工人。

大部分的农民是购买不起,舍不得购买的。

他们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

现在,江景瑜瞄准了这部分广大的市场。

她要把好味道这个品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