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做了,他就绝不会因为惧怕退后。
他正忙着经营势力,没功夫主动去收拾世族,就先让对方逍遥几年,等他登基后,识相的就留下,不识相通通送上路便是。
不必过于烦恼。
因为纺织机的功劳,乾元帝又赏赐了谢家大笔金银珠宝,其余身份赏赐,则要等到工厂盈利,真正看到效果才会落实下来。
谢家缺钱,有这么多财宝赏赐,去年定下的亲事终于可以办了。
可算解决了谢爷爷和谢奶奶的心中大事!
两老虽说偏心三房,但大房二房到底也是亲生的儿子和孙子孙女,也都很孝顺,他们心里还是惦记的。
否则为了供谢文彦读书,早就把家里的哥儿姑娘给卖出去筹银子了。
能把人一直留着如今这个年纪,就是想给孙子孙女们,都找一门好亲事。
如今亲事总算能办了。
由于家中目前条件有限,实在没办法每个人都单独办一场婚事,所以谢家商量后,就决定娶亲的一天娶,出嫁的一天嫁。
不然七门亲事挨个办,也太招摇了些。
更容易被人钻空子,在谢家忙碌时搞事情,现在还是低调简单点好。
不过,聘礼和嫁妆是不能少的。
虽然很心痛,但谢文彦还是在谢家表面经济范围内,东西按照最高标准给的,几乎把整个谢家明面上的财政掏空。
看着乔玉景最后拿出来的账目。
谢文彦整个人都麻了,抱着夫郎叹气,“难怪那么多商户都喜欢把姑娘哥儿嫁给穷秀才投机,一旦碰到像我这种出头的,回报率就是几百倍,简直赚大了!”
说实话,拿出这么多银钱给家里兄弟姐妹成亲,他是真的很心痛。
可却又不得不做,一来这几门联姻会给他带来巨大助力,二来他也不能留下忘恩负义的名声。
谢家供养他读书,他就不能抛弃谢家,这些事情必须承担。
因为他现在是一家之主。
乔玉景见他难得发愁叹气,没忍住笑出声。
“好了夫君,你就得了便宜还卖乖吧!咱家大部分营生收入,可都是我和四堂兄打理的,光靠陛下那些赏赐,那么多聘礼和嫁妆可办不起来。”
“我和四堂兄都还没喊累你,你倒先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