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太子若闹出点什么事,也是帝后先头疼。既然皇帝主意已定,他们便按照流程走便是。
那个太上皇让位仪式怎么做,让我在史书中翻翻。
啊?赵武灵王让位?这个不吉利啊。
群臣认认真真翻书,愣是没有翻出一个吉利的太上皇(王)让位的先例。
就是儒家吹的禅位,也不是大权在握的君王,在身体还没到垂死的时候传位给继承人。谁当了君王,会忍住永远霸占权力的欲望?
看看赵武灵王的前车之鉴,饿死这种死法死得可惨了。
赵武灵王的时代离大汉不算太遥远,大汉人踮起脚尖,还能看到那一段摇曳的光影。
皇帝明知道赵武灵王的下场,还能安心将皇位让给太子吗?
诚然,赵武灵王的悲剧可能是在已经继位的幼子和有反心的长子中左右摇摆,但幼子能冷漠无情地饿死赵武灵王,然后扑在死相凄惨的父亲尸体上哭得好像他有多么无辜,便可看出已经退位的王和在位的新王中的权力斗争,已经磨灭了父子亲情。
刘邦是自己拼杀出的天下。付出了这么多,他真的忍得住在闭眼之前,将天下交给他人?
刘盈也是个霸道性子。他真的忍得住自己当了皇帝,头顶上还有个指手画脚的太上皇?
很少人看好刘邦这次退位。
即使是刘邦的老兄弟,心情也很不平静。
刘邦很重感情。刘盈看着嘴甜,但感情毕竟隔了一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们这群大老粗还是懂的。
老皇帝将天下让给了新皇帝,他们这群老大臣是不是也要将手中权力地位让给新人?
即使那新人可能是自己的子嗣,他们也不愿意啊。
谁愿意放弃手中大权?权势的滋味,可比财富美妙多了。
刘邦知道有多少人暗地里反对他的让位。
但他也知道,如他想在刘盈刚弱冠就退位,群臣只能按照他的命令动作一样,现在群臣也只能在心里嘀咕,无人敢阻止他。
天下人反对的事太多了,皇帝自有决断。
“你看,我就说我先退位,扶你走一阵子,你才走得更稳妥吧?”刘邦揉了揉披头散发面朝下趴在床榻上,以无声抗议的好大儿的后脑勺,“没我压着,你就要动刀了。”
刘盈瓮声瓮气道:“那不是更好。全杀了。”
刘邦失笑。
吕雉没说话,心底赞同刘盈的话。
她一直反对刘邦的软弱。什么叫没有反形就不算谋反?都有反心了,不全杀了,难道等他们真的谋反,给大汉造成麻烦了再杀人?那会耗费更多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