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何为此气得一日没吃下饭。
怎么这年头精通申商的贱士,也敢自称儒家?你们法家又不是在朝堂上没有势力,你老老实实说你是法家人行不行?!
张恢也很生气。
虽然他精通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权术,但他确确实实是儒生啊!他祖祖辈辈都是儒生!老师弟子也全是儒生!根正苗红的儒生!
我儒生为了辩倒其他学说,多学一点,多精通一点,不是很正常吗?
这个随何,真是腐儒!
一介腐儒,居然敢骂我贱士?他甚至不肯称呼我一声贱儒?!
张恢受到了极大侮辱,终其一生与随何为敌。他和随何传到后世的学说,多为互相争辩之语,这是后话。
总之有汉太子徙木立信,汉帝再征召人才,民间便相信汉帝是真的有心将从地方上征召人才,变成固定的制度了。
既然有直接做官的盼头,地方士人便也不再琢磨去给哪个勋贵当门客。
当了门客,就算将来做官,还是要称呼别人一声“主父”,终究低人一等。
为太子徙木立信扬名后,陈平又宣布,汉帝尊重诸侯王的自治权,此次征召人才,先从关中、汉中开始,然后推广到其他汉帝直属的地方。
其余地方嘛,诸侯王自己征召人才,看见有好用的,就推举给他皇帝老人家。
本来为汉帝大举征召人才而心慌的诸侯王,心便安了。
此事和自己无关,汉帝没想抢他们的人才,挖他们的根。
而之前汉帝要求迁徙的地方豪族,有大半都停止了串联,加紧打包行李,匆匆进入关中和汉中。
陈平暗中给他们泄露情报,先去的人不仅有更好的田宅挑选,还能赶上这次人才选拔。
若是去晚了,不仅错过了人才选拔,说不定汉帝一生气,就让他们去蜀地了。蜀地好歹还有个成都可以待,再晚一点,巴郡山水风景还是不错的。
当然,你们可以反。
可造反的难度和造反后的前程,与速度搬家的难度和立刻被举荐为官的前程,你们自己权衡一下得失吧。
六国旧贵豪族的同盟,悄然瓦解。
第135章 太子出宫巡天下
又是一年春季来临, 刘邦和刘盈从地下室钻出来,可以睡在地面上了。
吕雉出巡时满脸不乐意,现在遣人送信,说长沙王去世了, 自己在长沙国多住一阵子, 替新的长沙王把朝政理顺后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