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后来大摇大摆跟在刘盈身后走出来,听到有意思的话就让韩信和刘肥记下来。
在场众人有的猜出了刘邦的身份,有的以为刘邦是汉王派来的人。无论如何猜测,他们都感受到了汉王对这场讨论会的重视。
或许大汉以后执行的制度,就是从这场会议中出现。
劝降得差不多了,刘邦身边重臣都回到了他的身边。
曹参、陈平、张良、王陵等即将被刘邦托付重任的人,全部都来给刘邦当书记官。
王陵看见身边同僚,如坠云雾。
曹参就罢了,他将来是肯定要当丞相,要治国的。
自己为何也混在其中?他不喜读书啊!
可有的人,他就算不喜欢做某些事,天赋也超出常人。
刘邦把王陵叫来时,本来只需要一封诏书。刘盈非要“告家长”,刘邦便顺从儿子的恶趣味,将诏书发给了王陵之母。
王母拎着慈母棍,把不思进取的王陵撵得上了树。
王陵见到刘邦时,眼神十分幽怨。
刘邦带着刘盈,父子二人故意用频率一致的声音捧腹大笑。
王陵都被他俩逗乐了。
“都要当皇帝和太子了,怎么还和以往一样?”王陵叹气。
刘邦笑道:“那不是很好吗?这样你们才安心啊。”
刘盈叉腰:“我一直都是千古明君,从未改变!”
“好,对。”王陵在父子二人的压迫下,无奈拿起了笔,眉头拧做一团,把贤人们的讨论记录下来。
明明会议记录可以交给文吏,刘邦非要自家重臣来亲自记,不知道是什么毛病。
吕雉把刘邦和刘盈的来信丢到一边,看着镜子里自己因皱眉太多而生出的新皱纹,气得想砸镜子。
刘邦把干活的重臣都拉走了,剩下的活,他让吕雉看着办。
吕雉怎么办?
她扒拉着刘邦和刘盈给她留下的能臣名单,冥思苦想能用谁。
吕雉相信刘邦和儿子认贤才的眼光,但她担心,自己前脚用了谁,这父子二人后脚又把人带走了。
“还是用秦朝旧臣吧。”吕雉决定重用蒙毅和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