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和毛亨装聋。
“有道理。”刘盈明白了。
百家学派要坚持自家学说,肯定都有一定的排外倾向。你学了这家学说,就不能说支持那家学说。
但荀子当了几十年的稷下学宫祭酒,门下什么派别的弟子都有。若出自他门的学生都算儒门,儒门自然无所不包。
那么真心为了学以致用的士人,自然都要自称儒门了。
儒有这么强的包容力,难怪生命力最强,延续到现代也能继续开拓创新。
你就说咱们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大同社会是不是儒学概念吧!
我圣学无所不包!
刘盈笑道:“这下子儒家内部打架更加激烈了。”
叔孙通捋了捋胡子,笑道:“一直很激烈。”
他看了浮丘和毛亨一眼,道:“我先师孟子,和他们的先师荀子就打得很激烈。”
被吓大的刘盈差点没绷住自己处事不惊的态度。
啊?!叔孙通是孟子一门?!
你这个孟子,和后世儒家推崇的孟子是不是区别有点大?!
刘盈想了想孟子的学说,然后纳闷地发现,叔孙通所传承的“孟子”学说,好像才更正统。
在战国时,强调忠君的“愚忠者”反而是坚信人性本恶的荀子。
而孟子,对君臣的解读则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一门的儒,并不会对某个君王愚忠。
他们最大的忠诚,献给会践行仁义道路,实现儒家“天下大同”终极目标的圣王。
他们狭隘的忠诚,献给视自己如手足,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贤主。
儒门在民间是显学,但在战国贵族中却不受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是一群“反贼”。
荀子强调“愚忠”,才让儒家在贵族上层有了话语权。
叔孙通本人就是典型的孟子传人。
他认为秦始皇已经统一天下,秦国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在秦国当大官,管理秦儒。
哪怕秦始皇焚书并坑了许多儒,叔孙通这个秦儒带头人仍旧高官厚禄,儒在秦国朝堂仍旧有一席之地。秦二世问策的时候也会问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