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中不乏沛丰人、关中人,甚至赵人、越人。
吕泽在汉王入关中前,是“以客将从之”。他的麾下理应是砀郡人居多,其次是在沛丰养的家奴。
确实,也有砀郡人曾经在他麾下为将,之后去了他处。在清算吕家残党的时候,除了吕后所封之侯,吕泽旧部都安然无恙,甚至大部分人站在屠灭诸吕的这一边。
可以推断,吕泽在汉高祖入关中时,还是与王陵等人一样,自己募了一支兵,有对自己将士较为完整的指挥权。
但在楚汉对峙时,吕泽麾下的砀郡下属去了其余将领麾下,许多刘邦募的将领成了他的下属。他对刘邦的忠诚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无论是在离彭城不远的砀郡死死挡住楚军,还是一直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直至战死,吕泽这个本不需要军功的外戚,发了疯似的建功立业。
总不可能吕泽是不要命的“事业控”吧?刘盈很自私,很惜命。将心比心,他不信吕泽有这么高的品德。
“你们要自私一点。”刘盈教育这群比自己年长的小弟们,“道德感越高,越容易被欺负。大舅父就是前车之鉴。”
“你们说说,大舅父有什么错?吕释之是他生养的?是他教导的?他是吕释之兄长,又不是吕释之父母。”
“吕释之被委以重任,是吕泽为他讨的差事吗?是阿父阿母错信吕释之,他们眼瞎。”
“吕释之闯祸,提前和大舅父商量了吗?这和大舅父有什么关系?”
“再说惩罚吕释之,阿父和阿母现在都‘原谅’了吕释之,难道大舅父能动私刑?小心外祖父外祖母告他一个不悌谋杀,那可是死罪。”
“吕台,你要多安慰大舅父。我也会写信给大舅父。因为大舅父是个好人,才被苛责。他要自私自利一点。若他不因吕释之犯错而愧疚,也不因父母的孝悌绑架而为难,以大舅父的本事,过得不知道多开心。”
刘盈不喜欢吕泽对亲人的软弱。
可话又说回来,大舅父不软弱,他就不能从小到大在大舅父那里吃拿卡要了。
鉴于他也是大舅父软弱的得利者,他还是希望大舅父继续软弱下去,才好利用。
那他为什么要劝告大舅父别软弱,学会自私自利?那不是因为他知道本性难移,大舅父永远不可能变成自私自利,不为父母和兄弟的错误自责的人嘛。
站在大舅父的立场上,随口为大舅父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好话,就能得到大舅父的感激涕零。欺负老实人真的太划算了。
不过刘盈有句话是真心的。
吕释之是大汉的侯,是大汉的将,只有汉王有资格处置他。
阿父都不杀吕释之,怎么还责怪吕泽不动手?
如果说杀吕释之有许多为难之处,那也是阿父没用,连欺负妻儿的人都不敢杀。
阿父下令,吕泽难道还会反叛?外祖父和外祖母难道还能为吕释之不当大汉的外戚?
就算会,阿父如果担心这个,也是因为阿父没用啊。
刘盈越想越觉得阿父真是太没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