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本来没想到这一点,但刘盈这么一说,他顿觉有道理:“盈儿说得对。若要拖住项籍,恐怕只有义父能做到,曹伯父都不行。而且项籍不蠢,换其他人无法引诱他亲自为将,主力攻打。”
刘肥被说服了:“那没办法了。到时候我和阿兄一起打快一点,尽快去帮阿父。”
刘盈指着自己:“我呢我呢!”
韩信笑道:“到时候你给我当副将。”
刘盈举起双手:“好!”
刘肥焦急道:“别丢下我。”
韩信点头:“都给我当副将。我们兄弟一起去。”
雍齿站在他们身后,有气无力道:“项梁又不老,怎么轮得到项籍上位?”
刘盈回头笑道:“说不准哦。”
韩信问道:“盈儿,你总嚷着要去见他们,很喜欢项梁和项籍吗?”
刘盈摇头:“项梁就罢了,项籍,我不喜欢。”
雍齿把乱动的刘盈从城墙上抱下来:“你刚刚不是对他评价很高吗?怎么不喜欢?”
刘盈继续摇头:“就是不喜欢。他喜欢吃人肉,特别是我这种小孩,肉嫩,他最喜欢了,一口一个。”
韩信、刘肥、雍齿:“……”
刘肥声音颤抖:“你从哪听到的?难道是阿父吓唬你?”
刘盈想了想,重重点头:“是的,就是阿父说的。项籍不是刚在襄城阬杀俘虏和黔首吗?”
史书记载中,“屠”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攻城时伤亡众多,一种是大肆屠杀无辜。
要分辨史书中的“屠某某城”是哪种用法,其实不难。
因为从太史公起,就对屠杀无辜颇为厌恶。
史官笔下有时候惜字如金,有时候又不会吝啬笔墨。
当将领滥杀无辜的时候,哪怕不用“屠”字,史官都会用如刀的史笔进行进一步描述,增加杀人和抢掠的细节。
如曹操屠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如项籍屠襄城,太史公没用“屠”,而用“拔”,但“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刘盈问道:“他一定会吃小孩吧?”
韩信、刘肥、雍齿想起项籍确实如此残暴,以为刘邦说谎是为了让刘盈不去找项籍,都重重颔首:“对,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