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心改变,却无力改变的帝王们心里很难受。
但更悲哀的是大部分帝王都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知道自己跟百姓们利益一致,只有对百姓们好才能让社稷安稳,可是他们还是没有从权贵们虎口夺食给百姓们的勇气。
就更别说为更多百姓开启民智这件事。
这么说吧,他们只要不故意打压百姓们开启民智,就能算的上好君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们感叹,“咱们各国的君王是不能指望了,只能靠咱们自己了。”
“好在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咱们能为后世留下更多著作!”
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他们都能留下诸多著作,现在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只会如虎添翼。
“而且咱们也可以像孔子一样,收很多学生,不必再像之前那样有所局限。”
要不怎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百花齐放,诸子百家的思想境界也非常高。
他们意识到短板后,就会去补齐短板,而不是固执的放着不管。
相比起诸子百家的主动来,他们所在时代的君王行动力堪称迟缓。
因为比起开启民智,让华夏发展的更好,此时他们更关心对付秦国。
而秦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他们很清楚,乱世之中,只有速度快,才能不被时代洪流所淘汰。
其他时空,秦国是战国时期的最后胜利者。
而他们不愿意故步自封,丢失这种优势。
此消彼长,秦国以动制静,搅动战国风云。
哪怕诸子百家们身为局外人,也能看清当今局势。
“其他诸国太过‘沉稳’,这种方法在之前有用,可面对当今变局,‘沉稳’就变成了迂腐。”
不是诸国应对方式不对,而是时局变幻太快,他们的应对方式已经落后。
除了战国外,还有变动的,莫过于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等雄才大略帝王们的时期。
因为他们有压制手下权贵们的实力,也想让自己统治的江山社稷变得更好。
他们一反之前的愚民政策,放宽对百姓们的开智,不再禁锢百姓们的思想。
除此之外,他们还建官学,数量虽然没办法和后世官学数量比,对比之前,却是一个良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