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什么残酷。
这就是现实。
虽然南方水患《立庙筹银》的主意是谢文彦提出的,但最多的好处他却拿不到!
“谢大人可是难得一见的三元及第,你的能力便是陛下都赞叹有加,相信这些公务一定难不倒你,好了,谢大人快去办公吧,与君共勉!”
几个老油条把一摞需要抄写整理的记录资料塞给谢文彦,就高高兴兴去做自己功劳大,又事少的活了。
谢文彦:“……”
谢文彦看着面前的繁琐的公务叹口气。
真是很久没体会过这种底层艰辛了。
坐在他旁边一个在户部任职好几年,至今还没出头的年轻官员见此,好心上前拍拍他肩膀安慰。
“谢兄莫要放在心上,初入职的官员都是这样。”
“谢兄有陛下看重,过些日子自有出头之日,不像我们几个,一身才学还不知猴年马月才有机会施展呢,谢兄不必计较这些……”
周围几个没什么深厚背景,也一直无法出头的寒门出身年轻官员跟着点头。
他们确实是真心安慰谢文彦的。
虽说谢文彦情况比他们好太多,都已经得到了皇帝赏识,实在轮不到他们来可怜同情,但他们并不妒忌。
因为谢文彦是靠真本事得到赏识的,而不是靠家族背景。
面对这种人,他们自然是佩服,以及想结交。
同是寒门出身进士,只要谢文彦日后能念着一点点的交情,他们就受益无穷。
谢文彦自然乐意跟这种聪明人打交道。
他笑着点头,“多谢各位兄台指点。”
“无碍,这些公务确实繁杂得很,谢兄一人怕是不知得忙多少天,若是耽误了尚书大人给陛下呈送《立庙奖赏章程》之事,那就不好了。”
“我等最近清闲,谢兄若是不介意,我们可帮你分担一二……”
在官场中不怕干活多,就怕没活干。
这几位年轻官员上前如此示好,就是无声结盟的意思。
让谢文彦日后有做事的机会能叫上他们,而他们则会在暗中帮助谢文彦立足。
官场中有些话不必说得太明白,如此点到即止就行。